
会员
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
宋颖 陈进国更新时间:2019-05-07 17:44:08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为民俗学者的田野调查故事集,在征集到的150多篇的基础上,遴选出了88篇。撰稿者都是海内外民俗学知名学者及相关专业的研究者,他们具有丰富的田野经验,内容涉及人生礼仪、饮食、服饰、信仰、节日仪式等风土人情,故事范围覆盖了中国境内几乎所有省份,兼及部分少数民族的独特风俗,在乡村故事、乡村建设、乡村艺术、乡村生活等方面都有所表现。这些故事真实、有趣,优美的文笔和轻松的笔调里,蕴含了学人们的学术思考、生存智慧和人生态度。
上架时间:2017-06-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宋颖 陈进国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数字化变革中技能人才生态:评价与塑造
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对技能人才生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书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在数字变革的时代,如何有效地进行技能人才生态评价?技能人才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完善技能人才生态的路径有哪些?为此,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3部分:首先,分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技能人才生态现状,包括技能人才数量和结构、产业升级、动态环境等方面。其次,对数字时代的技能人才生态进行评价,包括新时期技能人才生态评价指标社科18.3万字 - 会员
中国数字人文发展报告(第一辑)
《中国数字人文发展报告(第一辑)》是中国数字人文从相关概念引入至初步学科化建制的十数年发展历史的总结,全书四部十八章,从技术基础、政策支持、学术理论、多样化实践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正走向成熟的中国数字人文的概貌,并聚焦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力求在数字人文本地化实践的基础上推动理论反思,同时在更大和更深层面上呼应国家新文科建设和“文化数字化”战略。社科36.3万字 - 会员
迁徙与回流: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劳动力商品理论、地租理论等为基础,通过批判西方经济学理论在分析中国农民工问题上的认识误区,构建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分析与认识中国农民工问题的理论框架,进一步厘清中国农民工半商品化问题的特殊性以及存在的主要矛盾;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迁徙与回流中的农民工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探讨农民工半商品化的主要趋势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社科19.3万字 - 会员
“俄罗斯学”在中国(第3辑)
本书是第三部系统介绍“俄罗斯学”在中国起始、发展、历程、现状的文集。本辑增加了“人物志”栏目,在这一栏目中浓墨重彩地回顾了为新中国“俄罗斯学”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曹靖华、姜椿芳等老前辈们的生平,以及李静杰先生50年的科研生涯。而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机构这两个栏目中,重点介绍了我国对俄罗斯经济学科的研究,以及社科院外文所俄罗斯文学学科、大连外国语大学俄语学科、北师大“俄罗斯学”研究、山东大学俄语专业,社科社科13.9万字 - 会员
俄罗斯形式主义诗学(“跨文化”研究丛书)
本书主要研究具有世界影响的俄罗斯形式主义诗学。俄国形式主义被西方文论认为是20世纪文论的开端,本书内容包括形式主义诗学的美学渊源;主要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迪尼亚诺夫和雅科勃松等人的专题研究;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文学性”、“陌生化”等的阐释;形式主义诗学同其他诗学的关系,以及它对20世纪俄罗斯诗学发展的影响。作者既肯定形式主义诗学重视文学特性的重要意义,又指出其忽视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不足社科24.9万字 - 会员
女性农民工迁移婚姻风险:评估与防范
由迁移效应引发的女性农民工迁移婚姻风险正成为我国婚姻变迁中的现实问题与社会治理中的新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人口学、社会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提出女性农民工迁移婚姻风险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扎根理论对女性农民工迁移婚姻风险内容进行概念化、范畴化与类属化,依据核心范畴与主范畴构建女性农民工迁移婚姻风险评估模型,基于定量数据分析女性农民工迁移婚姻风险的基本状况、群体差异性、不同类型的相关性,最社科17.9万字 - 会员
当代农民思想变迁与农村和谐有序发展研究(新疆篇)
建国60年来,中国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一整体性的社会变迁也被称为社会转型。社会变迁或者转型对传统乡村生活与农民心理的冲击是革命性的。在广大中国农村,整体性社会变迁在带来乡村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嬗变与调整的同时,也深刻影响到农民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乡村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态、治理格局和乡村结构以及社会关系。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浙江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社科18.6万字 - 会员
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二十周年精华集
本书收录了《“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我们的全球文明》《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一个多元与多重文明的世界》《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等文章,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进行跨学科融合,探讨了文明的对话、变化的世界、共同的挑战、大学的责任四大主题,并形成三张学术名片,即北京大学引领全球大学交流合作网络构建的“国际学术名片”、北京市引领国际化都市建设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名片”,以及中国引领全球文明倡社科12.6万字 - 会员
珠江论丛(2016年第1辑/总第11辑)
本书理论前沿部分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广东的战略地位、中国的“普遍二孩”政策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语言探赜探究生态哲学视角下的语言生态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总分关系问题;财经战线对国有企业决策文化进行了思考;教育教学探讨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创新思路,对应用文写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文化研究涉及了苏轼流寓人生的三个意象、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暗恐研究、东方的“西西弗神话”。社科10.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