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情理圆融的生生之美:方东美的生命美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
刘欣更新时间:2021-04-21 10:57:15
最新章节:第9章 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方东美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其学思历程中始终表现出对审美问题的敏感、关注和探究。总体来看,他以现代西方生命美学为参照,重新阐释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诗意的语言复活了其中的生命思想,建构了以传统文化为本位的生命美学体系。这不仅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美学的创造性转型,同时亦促使中国美学重新回到了对人本身的关注,从而为解决现代性发展所造就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思想上的有效资源。全书围绕方氏生命美学所涉及的四个核心问题展开:生命本体论是其美学体系的哲学基础;美感生成论是其基于生命本体论而对生命之美的生成根源、条件、内在机理,及其在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中的具体表现给予的说明和论述。
品牌:陕西人民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8-01 00:00:00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欣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本书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构建起规范的分析框架,形成学理化的思想表达和对中国经验普遍意义的科学阐释,并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特征与本质要求,确立其价值导向和目标体系,还在借鉴各国普遍经验和立足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从主体、客体、载体、制度、机制、效果等不同维度出发,构建系统性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系。数字技术正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传统文化以多媒体、交互性和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传统文化10.7万字 - 会员
《智慧珍宝》翻译、注释与研究(全2册)
《智慧珍宝》是伊斯兰教苏非主义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精神导师”——伊本·阿拉比(1165~1240)的代表作,被奉为理论苏非学或理论灵知学最核心的经典文献。本书在参考多种权威注释本、译本及相关研究著作的基础上,着力从语言、义理、术语等方面对《智慧珍宝》进行了翻译、注释和解读,以期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伊斯兰思想和文化。文化39.1万字 - 会员
当代文学与文化现象论
本书以文学与文化现象为原点,反思当代人文学术和思想文化,立足当代文化形态的新变,从心理学、现象学、解释学、文化学角度对文学作家、文学现象、文化教育与审美现代性问题进行探源析理。框架逻辑分为当代男性作家论、当代女性作家论、文学现象论、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论、文化教育论及审美批判论五个部分。全书关注现代性、方法论和文化教育史研究,选取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位男作家余华、陈忠实、扎西达瓦等及女作家王安文化20.7万字 - 会员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
当前中国的崛起正处在关键时期,必须树立“文化立国”新理念,使文化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根据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和国家新近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要求,结合当前各地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要全面增强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营造文化经济的发展优势,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方式,本书即以此为研究背景,从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克思社会文化18.6万字 - 会员
西方文化中的两希传统(中英文)
本书以特定主题研究的方式为读者介绍了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希腊传统和希伯来传统。其中希腊传统包括希腊神话传统(以及希腊文学传统对神话传统的改写与重述)和希腊哲学传统,希伯来传统包括旧约传统和新约传统。本书的特色在于探究两种传统内部的悖谬与冲突——希腊神话传统与希腊哲学传统的关联与冲突、犹太教传统与基督教传统的关联与冲突。实际上,西方文明传承两千余年的内驱力恰恰在于这种悖谬与冲突——希腊传统与希伯来传文化19.7万字 - 会员
山东水文化
本书分为五篇,依次为黄河之蕴、运河之韵、沂泗诸河之润、泉水之淳和海水之魂,基本涵盖山东省各类水文化资源,涉及历史、考古、地理、建筑、军事、文学、哲学、宗教、民俗等诸多领域。全书以通顺流畅、风趣生动的语言,对山东省博大精深的水文化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文化18.8万字 - 会员
北齐隋唐河东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
本书综合运用了文学、历史及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北齐隋唐历史时段内“河东”地域的家族文学文化现象进行了探讨。所选择的切入点是家族文化的视角,以此进入对这一时期“河东”地域文学及文化现象的分析。从隋唐之交“河东”地域的文化形态来看,王通王氏家族以《中说》《元经》等为代表的学术论著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北方地区长期民族融合及文化融合的反映,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南方文化的积极影响。从“河东”地域的整体文化形文化19.9万字 - 会员
“80后”作家笔下的精神图景研究
本书回顾“80后”作家出道以来二十余年的历史,认为“80后”文学是理解这代人的精神窗口,也是这代人献给世界的精神财富。本书系统研究十余位“80后”作家,以聚木成林、汇涓成海的方式,探究这代人的生命体验和精神特质,反思青年作家如何潜入传统,求真问道,在熙攘之世,修己度人,传承人文精神,赓续文学荣光。文化20.2万字 - 会员
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镜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文明危机与大众旅游的兴起造就了战后德国的中国旅行热,彼时的中国以其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吸引着诸多魏玛德国旅行者,并成为其游记书写的重要对象。本书以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书写为研究对象,探究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如何成为德国旅行者想象现代中国的媒介,并剖析其现代中国想象背后的德意志现代性想象。魏玛共和国德语游记中的中国城市书写一方面通过对中国现代性的正面想象与建构寻求有别文化1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