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共犯从属性研究
秦雪娜更新时间:2022-08-02 15:32:17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共犯从属性问题并非孤立的具体问题,而是牵涉整个共同犯罪的基础理论。毫不夸张地说,从理论研究层面,借由共犯从属性问题这一视角,可以揭开共同犯罪本质的面纱;在司法实务层面,共犯从属性问题更是直接决定着共同犯罪参与人的处罚范围以及处罚形态。但是,目前我国学界对共犯从属性问题的研究尚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问题之一,对共犯从属性的内涵理解不一,理论立场之间的对立往往缺乏统一的语境。除了对于共犯从属性体系结构上的争议之外,对于公认的共犯从属性内容,特别是共犯的实行从属性问题,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理论定位。区分制阵营和单一制阵营的学者,经常是结合自己的研究需要,构建共犯从属性论的基本立场,再以此为对象提供支持或展开批驳。这也导致共犯从属性问题的学术印象逐渐褪色,甚至出现了立足于单一制的从属性问题。因而,作为对共犯从属性研究的前提,应首先就共犯从属性的理论内涵建立沟通机制。问题之二,对共犯从属性的研究视野局限,缺乏相关基础理论的体系性构建。无论在何种程度上接受共犯的从属性,均是以采纳区分制犯罪参与体系为前提。此外,共犯从属性的有无以及从属程度并不是能够自证的问题,而是作为共犯处罚根据这一基础理论的具体归结而存在。而共犯的处罚根据与共同正犯的本质问题,又存在能否对整个共同犯罪的实质进行统一解释的内在关联。因此,对共犯从属性的研究,是串联共犯的基础理论并实现理论自洽的系统性工程。然而,面对近年来单一制阵营直击理论根基的批评,区分制体系岌岌可危。而区分制阵营直接跳过区分制体系自身面临的难题,自顾自地探讨共犯从属性问题,或者在共犯从属性特别是要素从属性问题上,直接得出缺乏共犯处罚根据或违背已采纳的共犯处罚根据的结论,均是欠缺体系性构建的表现。问题之三,在共犯从属性以及相关理论问题上的观点因循守旧。作为经常被独立探讨的问题,无论是区分制阵营对区分制体系基本立场的传达,还是共犯处罚根据论上几种有限立场的争议,抑或对共犯的实行从属性、要素从属性的通说定性,或多或少都是传统而守旧的。这些碎片式的研究在制式思维、通说立场的裹挟下,使得共犯论缺少了新意和活力,气氛古板而沉闷。与理论界存在的问题不同,司法实务对共犯从属性问题的把握,则呈现出共犯的实行从属性尚未建立、在要素从属性的处理上又过于严格的“两极化矛盾”。综上,共犯从属性的研究大有作为。本书希望通过对共犯从属性问题及相关共犯基础理论的体系性研究,为共同犯罪的理论发展注入活力,为司法实务中共犯的定罪处罚,以及社会发展变化下共犯呈现出的新特点,提供刑法教义上的指引和支持。
品牌:法制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法制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秦雪娜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网络信息安全监管法治体系建设研究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监管法治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第二章: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监管法治体系构建,第三章:网络平台企业监管法治体系构建,第四章: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监管法治体系构建,第五章:重点领域数据安全监管法治体系构建,第六章:网络信息安全犯罪防控法治体系构建。法律22.8万字 - 会员
有效合规的中国经验
本书在介绍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的同时,针对这一制度在试验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对若干个有争议的问题作出了理论解释,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制度改进思路。法律28.8万字 - 会员
机能主义刑法学的本土化研究
本书通过密切关注我国刑事立法、司法实践,合理借鉴德国、日本机能主义刑法学的研究成果,在确定我国现实贯通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当前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体系的连接方式。全书分别从机能主义刑法学在刑法总论的本土化实践和机能主义刑法学在刑法各论的本土化实践两方面展开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犯罪构成理论、共同犯罪理论和责任论研究,找到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的融合方法,而且有利于促进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经济犯罪和网络犯罪理法律30.5万字 - 会员
国家视野下的国际法理论研究
国家曾经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是产生和推动国际法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在国际法体系及秩序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影响都不言而喻。受凯尔森《主权问题与国际法理论》《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等著作启迪,本书试图以国家本位研究现代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但与一元论的客观纯粹法理学角度不同,本书采用自然法、实证法以及法社会学等多重维度,以期全面分析国家与国际法的内外联系及相互作用。法律11.7万字 - 会员
法学方法论(第4版)
本书不仅要介绍经典的解释方法,还要在跨学科与法教义学的背景下超越之。具体的主题有:法源、古典与现代的解释方法以及宪法和欧盟法作为更高位阶法律的影响。此外,还有要求更高的法律之具体化(如处理一般条款、法官法和法律原则)、确定法续造的正当界限、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检验顺序,以及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案件事实诠释学。法律62.4万字 - 会员
元照民商法律手册(第二版)
本书是一部民商法律汇编,围绕民商事主体在生命周期内的各种法律需求而展开,并以方便查找各种问题的现行法答案为宗旨。在编排体例上,第一部分为民事,突出《民法典》重要地位,将其放在首部,并依次收录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各部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第二部分是知识产权与市场竞争。第三部分商事金融按照业务领域,依次是公司与企业、金融、海事海商领域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第四部分为民事程序,根法律96.7万字 - 会员
跨国劳动法:全球化条件下的劳工保护
本书结合国际前沿研究,以跨国劳动法作为切入点,关注在跨国空间有关劳工保护的规范、制度、机构和程序。内容涉及:国际劳工组织与核心劳工权利、国际贸易协定中的劳工条款、国际金融机构与劳工保护、跨国外派劳工权利保护等。法律14.2万字 - 会员
数权法2.0:数权的制度建构
《数权法2.0》是《数权法1.0》的延续和深化,一是创造性提出了“数据人假设”的概念,这也是研究数权法的逻辑起点,其核心是利他主义;二是围绕数权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三大权益,包括数据权、共享权和数据主权;三是回应了习近平主席致2019数博会贺信关于“处理好大数据发展在法律、安全、政府治理等方面挑战”的重要指示精神。法律18万字 - 会员
虚拟的权利:中国古代容隐制度研究
容隐是指庇护亲属的犯罪行为,帮助其逃脱法律制裁。这种因私废公的行为被确定为法律权利,若在主张个人权利为国家权力之本的近代社会,尚属正常,但出现于强调君权至上的中国古代,则显得有些超前,不合时宜。那么,在中国古代社会,设立容隐制度的目的何在?社会文化与国家司法是否做好了真正接受这一制度的准备?容隐行为的正当性是否会被真正认可?容隐权究竟只是法条层面上的虚拟权利还是有司法保障的实际权利?本书依据法典及法律15.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