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文艺理论基本问题新探
李小贝更新时间:2025-04-28 12:19:41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批评及文艺问题的重要论述为理论资源,探讨了有关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的各种新语境、新命题,分析了文艺批评在推动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文化强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方面的价值作用。同时,本书以“文德”论、“文治”论、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等一些文艺理论的传统命题、重要概念、热点论争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它们的思想内涵,探讨它们对于当下我国文艺问题的诸多启示。以上问题都是新时代我国文艺理论领域的基本问题,对以上问题的探讨,本书始终面向中国传统文论的思想资源,面向当下文艺创作与批评的基本实践,以古融今,强调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新使命。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小贝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美国汉学界的苏轼研究
本书在美国汉学发展的宏阔视域下系统评述美国汉学界苏轼研究的历史背景、阶段特征、主要成果、方法理路,并由此展开中美苏学比较,在中西诗学对话的层面进行深入探讨。美国汉学界对苏轼诗词、文赋、书画、政治哲学思想、文艺美学思想、贬谪心态均有独到见解,中美苏学在学术话语、理论视角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引发对中西文学研究方法的融合、以西方理论话语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契合性、跨异质文明研究中的价值判断等问题的思考文学21.5万字 - 会员
《国语》文献研究
《国语》文献研究,主要探讨《国语》文献的性质、史料来源、编撰意图、版本、注本、韦注特点、旧注辑佚以及《国语》与相关文献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尝试形成相对系统化的成果服务于学术界。研究立足文献学视角,兼用语言学、考据以及对比的研究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引起学界的借鉴和讨论。文学25.8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1949—2019(全二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文艺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中国人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一些文艺论争对当时的政治走向的影响,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进入到思想文化领域的核心地带的状况,到改革开放初期文艺对推动意识形态转型的重大意义,再到新世纪头十年文艺学研究在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本书都作了认真的研究。本书的特点在于,作者并不是将主要注意力放在七十文学96.8万字 - 会员
“盖娅”审美:当代中国诗学的审美现代性批判
本论文集所收录的四篇论文,撰写于2014—2016年期间,均公开发表过。其研究视域,主要集中于近30年来中国新诗的现代性问题,以及中国诗歌在现代性写作中所呈现出的美学特征。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虚无与“开花”——当代中国诗歌的现代性透视(纲要);从“革命文学”到“审美意识形态”——张志民诗学的范式转换与价值生成的时代美学意义;迷途:成因及其后果——“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的问题意识与审美现代性批判;“文学10.3万字 - 会员
英美科幻小说科技伦理研究
科幻小说以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对科学的可能性、人类的潜能和社会的未来景观进行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想象,向读者呈现一种兼具科学与文学享受的、关于未来神话的盛宴,但这种享受绝非单纯的娱乐,而是还兼具重要的人文关怀功能,这种人文关怀功能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其所呈现的科技伦理中。本书的研究对象就是“英美科幻小说科技伦理研究”。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包括七章正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英美科幻小说中的生命干预及其文学31.4万字 - 会员
曹顺庆论中国话语
本书是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的学术文选,共分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中国文论‘失语症’”“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中西诗学范畴比较”“比较诗学与总体诗学”“世界文学发展脉络”“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比较文学变异学”“跨异质文化与跨文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12个专题。本书旨在以精炼、易懂的语段体现曹顺庆教授对各论题的思考,为读者了解知识、查阅文献、交流学术提供便捷之文学10.5万字 - 会员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创伤书写研究
本书在国内外学术界新近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结合当代心理创伤理论,运用心理分析和文本细读的方法,辅以传记研究法,对伍尔夫作品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解读。本书的研究不只是关注到了精神创伤对伍尔夫创作的影响,更致力于探讨伍尔夫如何在写作中述说创伤、超越创伤以寻求疗治创伤、走出创伤的心路历程,而这正是伍尔夫创伤书写之关键所在。本书认为,伍尔夫的创伤书写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不仅准确传达了个体创伤经验文学20.8万字 - 会员
现代化进程中的作家生存危机:乔治·吉辛作品研究
这是国内首部关于英国作家乔治·吉辛(GeorgeGissing,1857—1903)的研究专著。本书表明,作为19世纪后期英国文化景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吉辛的小说深刻思考了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家生存危机”这一文化命题——这些作品不但生动呈现了作家在现代神话中的危境与机遇,而且在丰富的意象中剖折了危机的成因,发现这种危机始于现代信仰危机,同时积极寻求突破,力图对当时的病态“进步”话语进行文学11.9万字 - 会员
俄罗斯文学(1760—2010)感悟录
本书收录了作者发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俄罗斯文艺》《中国俄语教学》《俄罗斯研究》《国外社会科学》《BёшенскийBестник》等刊物的论文。其研究对象,有18世纪到21世纪俄罗斯文学重镇(从罗蒙诺索夫、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到20世纪红色文学、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以及作为文学形象和文化文本生产者的普京),中俄文学、文化交往。以对话性来关照文学是作者力图坚持的基文学2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