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唐律疏议
萧家鼎心想,这杜达隐来真是老狐狸,在衙门这么多年可没有白混,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关键,唐司马推荐自己这件事情,文主簿已经在刑房说了,衙门肯定很快就会传开。反正自己不说,他后面也会知道。忙谦逊地笑了笑,道:“是府衙的唐司马。”
杜达隐惊喜交加,道:“唐司马?他以前可是刑部尚书!有他推荐,别说是县令了,便是刺史也不会不给他面子的呀。”
刑部尚书?萧家鼎一听,不由得心头一动,立即想起了一个人,唐临!难道作画的这个唐司马,就是唐朝参与制订《永徽疏议》的刑部尚书唐临?
萧家鼎是专攻法制史的,而以《永徽律》为基础编写的《永徽律疏》的参与者之一,便有这唐临!他在唐朝法制史上算得上个人物,所以萧家鼎自然知道。他之所以没有把自己狐假虎威的冒用人家字画的那个唐临与编撰《永徽律疏》的唐临等同,主要原因是后者是堂堂的刑部尚书,那可是相当于全国********兼司法部长兼半个中组部长兼半个最高法院院长,属于国家领导人之一,太有名了,而益州的这个,只是一个司马,只相当于没有实权的省委常委,级别差的太远。他还以为是同名了呢。想不到竟然是同一个人。
自己的小宝贝雅娘,竟然认识这样一个大人物,肯定是雅娘跟他说了自己的事情,让他帮忙。嘿嘿,想不到事情竟然会是这样,不能不说自己的狗屎运也太他妈的好了。
萧家鼎心里美不滋的,脸上却没有表露出来,只是神秘莫测地微笑着没有接杜达隐的话。
杜达隐望向萧家鼎的神色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甚至夹杂着一种多年衙门书吏形成的奴性的媚笑,道:“萧兄弟,快快进屋,请坐!二妞啊,赶紧的准备饼饵果品啊!”
杜二妞忙答应了,有些莫名其妙地看了萧家鼎一眼。她到底年轻,又是个女子,对官场的事情不了解,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从爷爷态度的变化,他多少感觉到了其中的奥妙。
萧家鼎跟着杜达隐进了屋里,在正堂坐下。杜达隐又叫来了一个中年妇人,却是杜二妞的母亲,跟杜二妞一样的胖乎乎的甚是富态。杜母并没有听到他们刚才的话,不知道里面的内幕,所以望向萧家鼎的眼神是一种带着审视味道的慈祥,似乎在观察自己未来的女婿似的。
杜二妞端着果盘上来,唐朝这个时候普通的百姓人家还不流刑喝茶,所有没有奉茶一说,客人来了,都是果盘伺候。
萧家鼎还在回味刚才杜达隐的话,忽然想起一事,问道:“咱们益州刺史是谁啊?”
杜达隐立即表情肃穆道:“咱们益州刺史是由益州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兼任的,大都督统领包括益州在内的十个州,这位大老爷,是当今圣上的亲哥哥,蜀王,上李下恪。”
(其实,蜀王是李恪早年的封号,永徽三年时,他其实是吴王,小说野史,不求事事与正史吻合,请各位方家一笑了之。)
萧家鼎眼睛瞪圆了:“李恪?”
他眼前立即窜出《贞观长歌》等一连串的影视形象,这些电视剧萧家鼎都看过,对这位李恪太熟悉了。李恪是一个悲剧人物,可以说是李世民的那么多儿子中最贤能的,毛主席曾经评价李恪是“英物”,深深为李世民没有立他为太子感到惋惜。李恪的悲剧也正在于此。
当时最有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有三个人,都是李世民的已故爱妻长孙皇后所生,一个是太子李承乾,一个是四子李泰,另一个就是九子李治。太子李承乾跟李泰斗得很凶,李世民生怕玄武门事件重蹈覆辙,便另选了其实性格柔弱并不适合当皇帝的九子李治,正是因为这种性格,让李世民相信他将来继位,不会对两个兄长下毒手,也就避免了手足相残。而这个选择得到了极其具有野心的当朝第一权臣,皇帝李世民的爱妻长孙皇后的亲哥哥长孙无忌的大力支持。
长孙无忌之所以在三个外甥中支持立最小的生性柔弱的李治为储君,明眼人都知道,他想当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英明的李世民这是却有一点糊涂,采纳了他的意见。最终李治当上了皇帝。具有拥戴之功的长孙无忌自然成了幕后太上皇。在李治当皇帝仅仅两年,长孙无忌便利用波大无脑的高阳公主一点小心眼整出来的事情,立即扩大成了政治谋反案,即后世所称“房遗爱谋反案”,大搞诛连,李恪便成了其中的牺牲品。
李恪虽然只是李世民的爱妃杨氏(隋炀帝李广的女儿)所生,但是李世民对他非常的欣赏,说他文武双全,在所有儿子中最像自己,所以,在李世民为了避免李承乾、李泰手足相残,另立九子李治为储君之后,又感到后悔了,想立李恪为储君,这个遭到了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李世民曾一针见血指出:“你反对立李恪为太子,是不是因为他不是你的外甥?”尽管如此,在长孙无忌的坚持下,同时在死去的爱妻长孙皇后的阴灵影响下,李世民还是退却了。
因为这件事,差一点当了太子的李恪,自然对长孙无忌又恨又怕。这种情绪自然被老谋深算的长孙无忌洞察了。于是,在高阳公主那件事折腾出来之后,长孙无忌自告奋勇请缨担任主审,由此升格成了谋反案,并作为铲除异己的良机,将许多异己拉入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看他很不顺眼的李恪。
在长孙无忌列出一连串的处死名单中,李恪赫然其中。非常重感情的李治想保住哥哥的性命,求长孙无忌放过他,但是被长孙无忌断然拒绝。李恪由此惨死。
这段历史萧家鼎是从影视剧和小说里看来的,具体他不知道是发生在哪一年,只记得在李治当了皇帝之后不久。那就是说,这位益州大都督兼益州刺史,只怕命不久矣。
眼看萧家鼎脸上阴晴不定,杜达隐微微有些诧异,便随口找了一个话题,想引开萧家鼎的思绪,问:“萧执衣住在哪里啊?以后老朽带着二妞好去拜访你啊。”
萧家鼎很快恢复了正常,人家皇家的事情关自己个鸟事,去操这个心做什么,便收敛的心思,道:“暂时住在衙门里。不过,我想在外面租一套房子住,毕竟住在衙门里太不方便了。衙门晚上要上锁的。”
杜达隐绕有趣味地瞧着他:“怎么,你都是县令的执衣了,还要租房子住?岂不是笑话!这样好了,老朽把你要买房子的事情传出去,老朽向你保证,不出十天,你一定能买到非常便宜而且又非常好的宅院的。”
“哦?不会吧?”
“不会?当然,如果你仅仅只是个县令的执衣,倒也的确不太可能有人这样的巴结你,但是,你后面还有一个府衙的司法,而这个司马,以前曾经是刑部尚书,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你说,这个份量够不够啊?”
“可是,他这个司马现在是贬官啊,而且司马本来就是个闲职,没有什么实权的。需要这么买他的账吗?”
杜达隐叹了一口气,道:“你太不了解朝廷的,很多官之所以被贬官,其实只是皇帝一时气恼,等气消了,自然就官复原职,还有一些是根本就没有惹恼皇帝,皇帝出于种种目的,将他贬官,等时机一到,便会官复原职。这唐临,满朝谁不知道?早在当今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跟皇帝关系很密切,所以皇帝继位的时候,唐临还只是个检校吏部侍郎,皇帝一等级,立即提拔他当了大理寺卿!接着升任御史大夫,再接着,又当上了刑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不过一年时间,便连升三级,你说他跟皇帝关系如何?”
吏部侍郎相当于******,但是前面加了个一检校,那就是代理的意思,也就是说唐临在宋高宗继位之前,还只是享受待遇的高套正四品上的级别,皇帝高宗继位之后,连跳三级,升到了正三品的刑部尚书!手握除了皇帝之外的最高司法权,其间仅仅一年时间!由此可见,他在皇帝面前还真算得上大红人。
其实,学法制史萧家鼎已经知道,在历代皇帝中,当今皇帝唐高宗李治是最注重法律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组织长孙无忌等十几个法律专家型的大臣,制订了《永徽律》和《永徽律疏》,后世称为《唐律疏议》。后来成为宋、元、明、清历朝的法律蓝本,同时,也被周边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抄录过去,根据他们的情况简单修改之后作为他们的法律颁行,由此组成了中华法系。成为有国际影响的法律。
因为唐高宗李治对法律的高度重视,因此他对法律人才也非常的看重,唐临能连跳三级,一方面是因为两人私交,连一方面,也说明了皇帝李治对法律人才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