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绪论(3)
十六大报告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党的重要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随后,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阐述了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规划和部署,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全面、均衡、协调地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把握好“四位一体”关系,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加以推进。三大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一方面,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其中,物质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另一方面,三大文明的建设也离不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秩序、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保证社会处于既有活力又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文明进化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新贡献。
(二)历史定位(时间定位)
历史定位或叫时间定位,是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在人类政治文明演进历史中表现出的独特性。
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文明的发展史。文明代代相传,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侧面,政治文明的发展也是这样,从奴隶社会政治文明、封建社会政治文明、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文明、再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成了政治文明发展从低到高的不同阶段。每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都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环节,都吸收借鉴了以往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都在更高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人类的政治文明从奴隶社会开始萌芽和发展。如古希腊奴隶社会就建立了政治文明的制度,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规定了公民的权利,除了奴隶之外,贵族和平民享有自由、民主;制定了城邦的民主规则、程序和制度,通过某种决定时,需要讨论、表决,而且是直接民主。因而,奴隶社会为人类政治文明奠定了基础,是人类政治文明的起点。恩格斯曾经强烈谴责过奴隶社会的残暴,但他也充分肯定了奴隶社会的民主政治,认为它奠定了一切后来文明社会的基石。封建社会的政治文明首先表现为国家机构的加强,君主统治的稳固,国家治理的改善;其次,废除了奴隶制,把所有奴隶变为自由人,享受自由民主权利的人比奴隶社会更多了,这当然是一种进步。封建社会政治文明的根本缺陷,在于尊崇神学政治思想,实行君主专制统治,造成政治黑暗。资本主义社会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倡导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契约的思想;建立分权制、选举制、政党制、监督制等民主政治形式;确立法治原则,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行依法治理。因此,较之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大大地推进了,人们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更加广泛。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缺陷,在于人们享有的政治权利形式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实际上,资本主义的平等主要是对所有社会成员实行基本权利的平等,也称机会平等。这对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来说,固然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但机会平等只是起点平等或形式上的平等,而远非结果平等或事实上的平等。因为机会平等的后面是能力平等的问题,资本主义社会还不可能做到人的普遍的能力平等,相反,由于剥削阶级的压迫和经济条件的不平等,人的能力差别的鸿沟仍然存在和扩大着。资本主义社会通行能力竞争的原则,法律承认和允许因能力差别导致的实力至上、弱肉强食的不平等结果。因此,在能力尚不能平等、弱势群体大量存在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社会所标榜的机会平等只不过徒具象征意义。这足以说明,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脚步,决不应停止于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在批判地继承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定位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与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依次更迭相适应,政治文明也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否定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政治制度,实现了政治文明演进中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的质的飞跃,进入了现代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高级形态,从自身发展程度来看,仍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现代文明的属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在继承人类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代表科学、民主、法制精神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结晶,体现了人类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代社会,力图通过良好的政治安排造福于人类的愿望和成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人为本”,张扬民主、法治、平等、正义、自由、和谐的价值观念,追求政治理性的进步、政治参与的扩大、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拓展、政治资源的平等分配,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开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必须借鉴和吸收一切政治文明的精华,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文汇报》2001年7月2日。 无论是体现我们民族政治智慧的中华政治文明,还是西方的政治文明,都凝结着人类的政治智慧,包含着大量真知灼见,不同政治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与渗透,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资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当代的一种先进文明形态,既立足于本国国情,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明进行传承和创新,又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敏锐洞察人类政治发展的前沿,准确把握时代的进步性,它以追求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类彻底解放为目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不断创新过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将创造出人类更民主、更完善的政治生活,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明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人类政治文明定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定位。这种定位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这种个性主要表现在如下的方面:
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个性,在于其政治思想(或政治理念)具有鲜明的特点。这种政治思想或政治理念,主要包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信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坚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主张社会公正、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政治权利的实现;坚持在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进国际政治生活朝着和平、发展、合作的轨道前进,共同构建和谐世界;坚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权,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和人类的彻底解放等。
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个性,在于其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构架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以及国家行政制度、选举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廉政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等,这一系列制度都具有中国特色。
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个性,在于选择的政治发展的策略方针具有鲜明的特点。这种策略方针是:循序渐进、制度创新、逐步深入。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依赖于政治体制改革。从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就纷纷开始改革,并且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期曾经达到高潮。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方式,即采取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表面到深层,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政治、从单项改革转向整体改革的逐步推进方式,保持了社会的平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种渐进式的改革,不要求“毕其功于一役”,因而表现为有序性、稳定性、持久性。而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是激进骤变的方式,使改革成为改向,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造成了剧烈的社会动荡,综合国力下降,人民生活普遍降低,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其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个性,在于民主政治的建设形式也具有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克服传统社会主义封闭僵化、集权专断、缺乏民主法制的严重弊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为此,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式。如我国广大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对干部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等做法,都充满了中国特色。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还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新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理论上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的体系。从基本概念、基本理念、主体框架、基本制度、运行机制、程序等方面,都已初步系统化,相对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可以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为成熟。第二,从实践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日益显示出生机和活力。可以说相对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更有成效。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些设想在中国得到了初步实现。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结合自己的国情创造了自己的政党制度、司法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一国两制”构架下的特别行政区制度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探索上已经走在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前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文明探索中出现的比较成熟的类型。
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的新发展,也对世界政治文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一,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为人类的政治文明制度建设提供新的成功经验。如中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一种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既稳定又不断自我完善的、不同于西方的基本政治制度。其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为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启示。尤其是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相比,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节奏控制得比较成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借鉴。其三,中国目前正在大力弘扬的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精华,比如“和而不同”、追求和谐,对立面的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等思想,对于在国内构建共同富裕、民主文明的和谐社会,在国际上建设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从而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点
(一)主体框架方面的特点
在主体框架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点体现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