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学练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一)学练陈式太极拳的四个阶段
陈式太极拳根据其内容体系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学练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学太极拳者,无论以前练没练过太极拳,最好不要把太极拳的种种要点一下子全部吸入到各个动作和套路中,要遵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阶段来进行学习。
1. 功法学练阶段
本阶段要掌握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功、特殊功法及必备的素质。基本功包括柔功,特殊功法如站桩功、意功、劲功等。通常由桩功开始学习。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可获得必要的身心能力,从而为以后的练习打下基础。
2. 套路学练阶段
本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徒手、器械两类套路。一般要先练徒手套路后练器械套路。这个阶段目前已成为习练太极拳的主体内容,许多拳家都认为盘架子(练套路)十分重要,这本身就是基本功,就是桩功(活桩),拳论也称“走架(练套路)就是打手(实战)”,这将是练习以后内容的重要基础。
3. 推手学练阶段
本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定步、活步、自由步,以及单推手、双推手。这个阶段用来检查套路练习的正确与否,掌握“知彼”功夫,实现太极拳“用”的功能。
4. 散手学练阶段
本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太极拳特有的散手方法,以及其它功夫如点穴、抓闭等技法。这个阶段是建立在以上三个阶段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前三个阶段基础打不好,就难以掌握太极拳的散手方法和特点。
这四个学练太极拳的阶段既相互独立,又不能完全割离开,可以有交叉。例如,开始功法阶段的练习后,并不是在其它阶段就不用练了,这就是说功法需要功贯始终,每个阶段都应练习功法。再如推手与套路阶段可以相互交叉,边练套路边练推手,互相参证,提高拳艺。总之,以上各阶段既独立又交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二)掌握陈式太极拳套路的三个步骤
学练陈式太极拳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学练步骤、功夫程度、技术要求、注意要点等,现在我们就套路阶段(以拳术为主,即传统太极拳所称的“盘架子”)进行详解。
根据陈式太极拳技术要素和人体掌握动作的生理特点,我们将掌握太极拳套路划分为三个步骤:外型求正、内意求劲、内外求合。
1. 外型求正
外型求正即以追求动作外型规格正确为主的练习时期。在传统太极拳中称为“着熟”、“拳架”、“先姿势”阶段。
在本阶段要重点掌握身型要求,如中正,头顶,项竖,沉肩,坠肘等以及手脚所处位置角度,动作过程的转迹方向等。
初学时,由于人体大脑皮质兴奋过程广泛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动作表象比较模糊,不可能一下子做到身型等多项要求,所以要简化要求,初步掌握正确外型即可,如对身型要求,只要能做到头正不左右歪斜即可。这个时期往往表现为动作僵硬,上下不协调,更难以谈内外配合,这需要一方面有功法阶段基础,另一方面不要急于求成,力求每一个动作姿势的正确。只要动作外型基本正确就可以,先不考虑劲力、呼吸,内意的要求。
2. 内意求劲
内意求劲即在外型正确的基础上,着重开始追求内意的变化,劲力的贯通时期。传统太极拳称这个阶段为“懂劲”。
本阶段的重点是通过掌握连贯的动作节奏,松柔的动作用力等,在内意引导下,练就内劲。经过第一步的练习,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开始分化,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巩固,动作表象比较清晰,可以较正确的完成动作,动作细节要领基本上做到,要进一步精确动作,运用意识指挥动作,开始配合呼吸,锻炼内劲。
本阶段应注意的问题是:
(1)动作连贯
这是动作与动作之间衔接的要求,具体指单个动作要连贯一气。
第一步骤时掌握了外型的要求,就要逐渐做到各个动作前后贯串,一气呵成,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就意味着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即使有时不得已出现了缺续不连贯的拳势,如明显的发力后,也要用意气神相接,即“势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
具体每一个动作在完成过程中也要连贯一气,通常要做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2)动作轻柔
这是动作力量的要求。第一步要轻,这个时期已发展为松柔,在松柔中寓含内刚,这种刚可以显于外,也可以藏于内,练成刚柔相济的内劲。
通过全身各个关节处处放松,减少主动肌与被动肌的抗阻,在松腰松胯的一系列要求下,使动作松沉、自然,逐渐产生支撑八方,刚柔相济的劲力。
(3)配合一致
这是全身各部配合关系的要求。动作要做到上下相随,完整一气,有六合之说,《太极拳论》称“一动无有不动”,这里不仅仅是上下的配合,而且有了内外的配合,形成全身的一致运动。
3. 内外求合
内外求合即意、气、劲、形、神的高度统一。这个时期,传统太极拳称之为“神明”阶段。
这个时期,大脑皮质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当牢固已能准确地完成动作,已进入动作的自动化程度阶段。
在本阶段的重点要在掌握动作力量精细地分虚实的基础上,调整呼吸,强调用意,实现内外高度的统一,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这个时期要注意:
(1)讲究意识
这是统领太极拳的总纲。这时的用意已不再象第一步上的用意,只注意记忆动作,注重动作对错,也不仅仅象第二步上多注意动作要领规格,而是要用意侧重于技击方法的想象,以及极为精细的虚实、动静的体会。
(2)调理呼吸
这是对呼吸的要求。这时要做到“气沉丹田”,“气宜鼓荡”,即与动作相结合的腹呼吸,做到动作和呼吸彼此协调配合。
(3)力求刚柔
这是对劲力的要求。这时通过极精细的虚实辨别,分清虚实,有张有弛,松紧调配,练成刚柔之劲,做到刚柔相济。
总之,这些阶段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而是因为人体掌握技术的生理特点,以及太极拳的技术要求体现在每个步骤中要求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不管在哪一步里,都要尽力贯串太极拳的要领要求,如“含胸拔背”、“松静自然”、“虚领顶劲”等等,即使同一要领要求,在不同时期又有所区别,如在初学阶段讲的用意,是只要记忆动作,大体注意身体一些要求即可。随着程度加深,用意的内容程度逐渐变化,以至意想劲力变化,技法运用,呼吸配合,复又回归“无意之中有意”的自动化程度,太极拳中称为“一片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