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跆拳道的概念及起源
跆,意为脚踢、碰撞。拳,即以拳头打击。道,“所行道也”。在现代体育运动中,跆拳道是一种利用拳和脚的全身运动,是在接受对方攻击时,运用空手和赤脚这种人体关节武器来保护自己,进行自我防御的一种武术。
跆拳道最早起源于古代朝鲜的民间武艺。远古时代的人类,为了生存将防御的形式不断完善,由一种本能的自卫活动演化为有意识的技击运动,跆拳道在生存斗争中逐渐萌芽产生。在朝鲜的三国时期,为了提高国防战斗力,强调武艺的必要性,跆拳道成为武士们的必需武术。跆拳道在高丽时代得到更多的发展,为了国防和国家的发展,跆拳道的武艺性价值得到认证,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跆拳道更加组织化、普遍化。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韩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跆拳道运动进入我国,在中国逐渐普及。
二、儒家文化影响下的礼仪细则
人类的文化总是相互交流、彼此渗透的。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是一种重要发展方式。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曾经对世界文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了解跆拳道精神,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与朝鲜文化的关系。中国文化一方面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以滋补本民族文化血脉;另一方面,在与外来民族文化系统的交流中,也传递出其独有的智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秦至清2000年间,中国是亚洲历史舞台的主角,中国文明强烈地影响着亚洲国家,朝鲜与日本、越南等国家均以中国为文化母国,大规模地吸取中国文化。在古朝鲜时期,儒家与汉字便输入朝鲜。朝鲜三国时期,从不同渠道大规模地吸纳中国文化。唐代时,三国积极向唐遣送留学生,专门学习中国文化。新罗统一朝鲜后,更以唐制为立国规范。他们的留学生回国之后,广泛传播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对新罗文化有较深的浸润,新罗民俗也广为沾溉中国文化风采,真德女王时,采用中国章服之制。此外,新罗的姓氏制度与民间节日都具有浓重的中国文化痕迹。新罗时期的佛教,更在中国佛教的直接影响下展开。作为朝鲜文化一部分的跆拳道,也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在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朝鲜半岛。儒学进入朝鲜半岛后,经过朝鲜学者的理解和消化,深深融入到朝鲜的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儒学。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自身选择及发展之需,韩国形成了典型的儒家文化社会。朝鲜王朝时期,儒家思想达到了鼎盛。朝鲜人积极接受儒家思想,这从朝鲜末期的儒学者张志渊的《朝鲜儒教渊源》中可以了解。他说:“杜氏《通典》曰:‘东夷冠弁衣锦,器用俎豆,所谓中国失礼,求之四夷者也。’又曰:‘其书文并同华夏,自古以礼义称者,良有以也。’檀君之季,殷太师箕子避周以来,以《洪范九畴》之道教化东方。《洪范九畴》,天所以锡夏禹而箕子得其道以是传之于周武王者也 …… 箕子既传于武王,又躬行于朝鲜,设八条之教以教化吾人,则其八条虽遗缺失传,然孔子赞《易》曰:‘箕子之明夷,明夷者,其道明于东方也。然则,朝鲜虽谓之儒教宗祖之邦可矣。是故《论语》孔子‘乘桴浮海’之志,有‘欲居九夷’之语,盖谓吾东是儒教旧邦,故夫子欲如箕子之布教行道而有是言也。”由此可知,朝鲜王朝儒者们的历史观认为,箕子朝鲜是韩国历史的开端。儒家文化作为韩文化的基盘,上自国家理念,下至百姓生活,可谓无处不在。产生于古代朝鲜的跆拳道也随着儒学思想的传入逐渐规范,形成了有着严格礼仪约束的风格。
跆拳道的前身是花郎道,最早出现于1500年前的新罗国。新罗国王为了抵御外强招募爱国青年组成一支民军,而他们所练习的技击术被称为花郎道,随后历经千年洗礼和锤炼,最后演变成跆拳道。花郎徒也和佛教僧侣一起生活修炼,研习诗经、礼记、左传等儒家教诲。花郎徒吸取佛教、儒家的精华,成为统一三国的原动力。因此,他们所流传下来的花郎道深深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
跆拳道中的“礼仪”是跆拳道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跆拳道练习虽然是以双方格斗的形式进行,但是不管它怎样激烈,由于双方都是以提高技艺和磨炼意志品质为目的,所以在双方各自内心深处都必须持有向对方表示敬意和学习的心理。因此,在练习或比赛前后都一定要向对方敬礼,即跆拳道运动始终倡导的“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礼仪”是跆拳道运动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了“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跆拳道运动极其重视礼仪,它是以敬礼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它要求练习者在学习与训练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礼仪,要学会敬礼。跆拳道中的敬礼,是表示尊重、礼貌、友好、谦虚和感谢,是一种内心思想的外在的表达方式。跆拳道的敬礼要求是身体面向对方,并步直立,两臂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上体前倾15°,头部前倾45°,目视地面稍停后,还原成直立姿势,行礼完毕。
进入道场时,首先要向国旗和教练行跆拳道的鞠躬礼,以此来表示对祖国的热爱,对国旗的尊重和对教练的尊敬;见到队友时也应该行礼问好,以表示友好。训练课中应时刻保持道服的干净与整洁,每次需要整理服装时要先向教练行鞠躬礼,然后背对国旗、教练及队友整理服装,整理完毕时转身面向教练行鞠躬礼,以表示抱歉,其目的是要求练习者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训练中如果出现气势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到位、没有全力以赴等情况,在教练示意后应立即行礼以表示抱歉,目的是让练习者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注意力集中,刻苦训练,减少不必要的伤害;队友之间应相互帮助,在脚靶训练和模拟实战等需要两个人配合的训练中,两个人应以相互敬礼为开始、相互敬礼为结束,必须认真负责地帮助队友做好每一个动作并及时纠正错误,两个人在交换脚靶或任何训练用品时都需用双手接送,同时行鞠躬礼,这样可以培养队友间的团队精神和相互尊重的良好情感;训练过程中,练习者应该严格按照教练的要求进行练习,教练讲话时练习者需跨立站好或端正坐好,目视教练,认真听讲,不得随意打断教练讲话,如要提问需行礼鞠躬,得到许可后才可以提出问题,得到解答后行礼鞠躬并说声“谢谢”。在比赛开始前,首先要向教练敬礼,然后向裁判敬礼,在每局比赛的开始还要求向对方敬礼,以表示尊重;在比赛中,如果一方使用了犯规行为攻击对方,当裁判员对其做出判决时,必须服从接受并向裁判员行礼以表示歉意;在比赛结束时,应再次向对方行礼,并向对方的教练敬礼、握手以此表示感谢。在比赛过程中即使出现了误判,也要等该场比赛结束后,有礼貌地向裁判员提出问题并要求改正。
三、儒家思想中的礼仪影响下的跆拳道礼仪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先秦时,礼仪的含义和内容已相当完备,孔子把礼仪看做是做人之根本。儒家特别强调礼仪,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每一种礼仪的形成都体现着一定的道德思想,脱离了一定的道德思想,礼仪的规定就流于形式毫无意义。这一观点,较好地说明了礼仪和道德的关系。孔子认为,礼仪和道德,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不可缺一。道德是礼仪的内涵,一定的道德要靠一定礼仪形式去表现,而礼仪又不能不反映一种道德,不表现道德的礼仪是不存在的。礼仪规范人们的行动。可见孔子并不是把礼仪看做是一种形式,而是看做道德的载体、道德的表现形式。礼仪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必然要有一种外在形式,仪表、仪容就是一种表现形式。
(一)跆拳道礼仪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影响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论语》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仁”的内容,并将“仁”与“爱人”联系起来,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进而罗列出忠、教、智、仁、勇、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一系列。孟子又从另一个侧面道出了“仁”的内涵。他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非人也;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显然,“仁”是一个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道德观中另一个根本原则是“礼”。不令治国靠礼,“为国以礼”,做人也要靠礼,“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人的行为规范。尊敬师长、谦虚恭敬、宽容忍让等,既是儒家伦理的基本要求,也是跆拳道练习者共同尊奉的另一道德标准。跆拳道的“道”从字面上讲,是指正确的方法,其蕴藏的深刻的内涵却是指人生的道理、道德、修养,是一种道德规范,也就是所谓的“武德”,而这些观念恰恰以儒家的“仁”“礼”为主体而构成。许多跆拳道运动员及爱好者起初开始学习跆拳道的原因往往是关注跆拳道的防身健体作用以及技术动作的优美潇洒与刚劲,而到最后真正吸引他们的却是跆拳道的精神。跆拳道练习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其宗旨是“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跆拳道给人们留下的较深印象是,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是在不同的场合行礼鞠躬。这是因为跆拳道练习者始终把“礼”作为训练内容,强调“以礼始,以礼终”,即练习活动都要从礼开始、以礼结束,要求跆拳道练习者在练习技术的同时,在道德修养方面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通过行礼的方式,如向长辈、教练、教师、队友鞠躬施礼,使跆拳道练习者养成发自内心的行礼习惯,以养成恭敬谦虚、友好忍让的态度,宽厚待人的美德和互助互学的作风,造就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思想,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具有优秀品质的建设者。
(二)儒家的重礼与跆拳道的尚礼
儒家大师孔子曰:“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可见,孔子对“礼”的重视。古代“礼”的意义甚为广泛,可指国际交际的节仪式,亦可指贵族的冠、婚、丧、祭等典礼,包括政策制度、道德规范等。尤其在做人方面,孔子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跆拳道运动也要求练习者不仅要学习跆拳道技术,更注重对跆拳道的礼仪、道德修养的学习与遵从,每一次练习都要求“以礼始,以礼终”,训练始终要在充满“尚礼”和“仁爱”氛围中进行,并将“智、仁、信、勇、严”作为人生信条,除了在道馆和训练中要讲究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求以礼待人,这是跆拳道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尤其对跆拳道初学者的教育,要让他们在初步了解跆拳道的起源、发展的基础上,认识到跆拳道的礼仪教育是跆拳道教学和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练习者的必修之课。练习者特别是运动员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需要有超群的身体素质、极大的生理潜能和高超地格斗技能,而且需要有运用、动员和发挥这些优势的心理品质。而“礼仪”教育是使其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一种基础教育,因此应该把它当做一种教育模式渗透到教学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去,力争将这种礼仪形式转化为心理动力,使之成为练习者掌握技术、发挥水平的催化剂。不过跆拳道作为一门新兴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更要充分发扬竞技体育“顽强拼搏、奋发向上、力争第一”的精神。竞技体育竞争激烈残酷,而跆拳道搏击格斗中体现出来的残酷性更强烈。正因为它非常残酷,故必须以“礼”为先导。在不失礼、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运动员要尽一切技能,想尽一切办法积极主动地进攻,进攻者要招不轻发,不中则己,中则力达千钧,以此击败对手,争取胜利。这是跆拳道对于儒家精神的又一种诠释。
四、礼仪的重要性及跆拳道礼仪对培养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影响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先秦儒家礼仪是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有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内容,先秦儒家礼仪恭敬、谦让、礼仪内容重于形式、重情实意、诚实节俭的思想仍是当今礼仪的指导思想,仍有极大的生命力。这也说明,当今讲礼貌、重礼仪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现代人的一项重要标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一个人展示给他人的首先是其文明礼貌方面的素养。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且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而在许多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少家长更多地关注的是孩子智力和学业的发展,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甚至蛮横无礼。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常常把如何与人交往,礼貌、礼仪的学习视为“不学而能”的事,无需专门的教育与训练,社会、学校提供给青少年的礼仪示范、礼仪活动和相关礼仪知识不够丰富。事实证明,礼貌、礼仪是一门学问,需要专门的指导。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不是自然形成的,与他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对青少年进行文明礼貌方面的系统指导与训练,对其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是大有益处的。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在青少年学生中,深人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非常重要的。“德成于中,礼形于外”,礼仪本身是人们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学礼、知礼、用礼,不仅是每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人的主观意愿,而且是整个人类共同生活的客观需要。礼仪更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学习礼仪知识和礼节,进行文明礼仪修养,已成为青少年养成现代文明道德人格必备的基本素质。孔子说:“礼者何也?即中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管子说:“礼者,因人之情,象义之理,而为之节乐者也。”所以,礼仪是治事待人的准则,亦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范。西方国家也同样讲究礼仪。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也曾说过:“礼仪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使其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如今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社交面的扩大,礼仪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人们的正常生活都离不开礼仪。在人际交往中,讲究礼仪不仅是自尊的表现,而且是对他人的尊重。礼仪在治国安邦、立身处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有无教养的尺度,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礼仪的重要性。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礼仪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德成于中,礼形于外”,礼仪本身是人们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的外化,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所以,礼仪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而是要以此为起点,引导大部分青少年通过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良好的道德行为实践体认道德,逐步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树立起内心的道德信念。跆拳道中的诸多礼仪文化能对青少年礼仪培养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能够使青少年懂得学会尊重
跆拳道重视礼仪细节的培养,注重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训练跆拳道要求服装统一,练习者必须穿统一的跆拳道服,这不仅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也是对所练习的跆拳道的一种尊重和重视。要求衣着整洁,纪律有序,进入道馆后要求一切东西摆放整齐,向老师敬礼前,要求把服装整理整齐后再行礼。配合练习或比赛开始前,双方应互相敬礼,练习或比赛结束后,再次相互敬礼,以示友好和互相尊重、谦让,礼仪贯穿跆拳道练习的始终。跆拳道重视仪式的外在表达,同时不忽略礼仪的内在修为。跆拳道在训练、比赛的开始和结束,都有严格的礼节仪式。练习者进入道场时,首先向国旗和老师敬跆拳道鞠躬礼,表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师长的尊敬;配合练习或比赛开始前,双方应互相敬礼;练习或比赛结束后,再次相互敬礼,以示友好和互相尊重、谦让;在比赛中受到裁判处罚,也要行鞠躬礼表示服从;比赛结束要向对方教练敬礼表示尊重。在练习跆拳道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增强法制观念,要有为正义和扶助弱者的自我牺牲精神,要在尊重前辈、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磨炼技术。
(二)能够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素质
跆拳道礼仪与我国传统武术道德相似,它继承和发扬了讲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通过礼仪及道德素质的教育,可使青少年明白学习跆拳道的目的并非为了逞强斗狠,而是教人懂得做人的道理。针对现代的青少年只知独善其身的自私心态,通过跆拳道技术训练,教青少年如何认识失败、面对失败,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性格,通过礼节教育,使他们互相尊重,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
(三)能够培养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爱国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极其重要的教育方针,跆拳道的训练场地正中央悬挂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参加跆拳道训练的学员、教练在每次上下课之前,首先要向国旗敬礼并高喊跆拳道的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奋进拼搏、报效祖国。心中时刻装着为祖国争夺荣誉的信念,充分体现出爱国主义精神;在训练中,强化思想教育,通过训练表现出来因为跆拳道的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关心、相互信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和团结友爱的精神,跆拳道的学习就是这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出爱国精神。
(四)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
跆拳道练习是对学习者意志力的全面锻炼和培养;学习跆拳道的人要懂得忍,忍使人意志坚强、宽宏大量。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烦恼是与生俱来的,碰到困难要发扬百折不屈的精神,尽可能地解决困难。当面对艰难困苦和遭受自我极限的挑战时,学员可能产生放弃训练的念头退缩和逃避,这时一定要用坚定的意志去克服杂念,学会培养坚定、忍耐和不屈不饶的精神,战胜自身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