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
(重庆交通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分析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特色建设、实验室开放、学分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建设;改革;学分制
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其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已取代制造业,成为重庆的第一支柱产业,而随着重庆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和日趋饱和,交通管理、监控和交通设施安全监测也将需要大量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
重庆交通大学根据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交通行业对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在2002年开始招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2008年,重庆交通大学获得重庆市教委批准进行学分制教学改革试点。如何完善学分制条件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发挥重庆交通大学的优势和特色,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而又有一定专长,符合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以及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需要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是电子专业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改革也能为其他行业特色明显的高校依托优势学科,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提供参考。
1 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学生400人,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本专业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已毕业学生300 名,其中15%的学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不少学生也成为知名公司的技术或管理骨干。作为新开设专业,首先积极探索和吸收适应时代变化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教育观念,更新专业办学思想,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精简内容、优化课程”的原则和培养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改革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建设与改革的指导思想
(1)淡化专业界限,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电子信息工程作为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它涉及计算机、电子、信息处理和传输、自动化等领域。在制定专业基础培养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科间的交叉和相互渗透,立足于信息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向,重点加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和传输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教学,并兼顾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教学,建立系统和控制概念,为将来从事信息系统的设计、调试、应用和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2][3]。
(2)设置专业方向,办出专业特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势必造成众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的基本雷同。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充分体现重庆交通大学的优势学科、优势专业方向和研究方向,并根据西部地区和全国各地的地方人才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若干具有本校学科特色的课程,使学生能在本科阶段就受到这些优势学科和优势专业方向的熏陶和培养。
张开洪,1973年10月生,男,四川乐山人,硕士,副教授。现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通信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400074),电话023-62652123,15823988937,email zkh@cqjtu.edu.cn。
(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多样化人才。在培养计划的设置上、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就是说,宽口径专业的基础必须打好,使学生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在专业课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又尽可能灵活、多样,即必须有众多的可供学生选择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给学生尽可能广阔的选学余地,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要求。而且,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应该逐步加大学生选修的比重,使得我们培养的同一专业毕业生具有多种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不同的实践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特色、具有创新性的优秀人才。
3 建设与改革的具体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学生是根本,就业是关键,质量是生命”三句话概括学校的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是学生质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质量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学生就业会影响学校的生源,甚至会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质量建设师资是关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有专业课教师18 名,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博士和在读博士10 名,但普遍较年轻,教学经验不足,质量意识不强。因此,必须加强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让教师参与学生的就业工作,感受社会对学生质量的重视,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促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科学研究,形成专业特色。我校与名牌工科学校相比,无论在生源和师资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专业的特色建设很重要。专业特色的形成依赖于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科学研究是形成专业特色的关键,教师的科学研究将促进对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了解,必将引导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的实施,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另一方面,特色建设是依赖于专业教师的研究领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主要从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信息可视化与仿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因此,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交通类电子信息技术人才是可行的,并且是可实施的。
(3)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规格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构建一个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方案;课程实验包括所有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设计每学期1~2课程,每个设计2~3周,对象是重要的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这一环节要解决学生从电路版(PCB版)的设计和制作、电路设计等全过程的培养;毕业实习是让所有学生接触生产实际,为毕业设计和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在正常教学时间以外,尽量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采取网上预约方式,充分利用空余的时间段,发挥实验设备的功效,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验。对经常在实验室进行设计性实验、效果显著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同学还可推荐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推荐申请我校学生创新基金等。同时,成立创新实验室,提供开展科技活动的基本工具、仪器设备和常用元器件,尽量让学有余力、动手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进行各种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科技制作发明等,为更多感兴趣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锻炼、提高的场所和机会。
(4)加强课外科技活动,提高社会影响力。鼓励优秀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引导优秀学生必须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和课外科技活动作品大赛,组织和培养学生参加全国电子大赛。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并且取得良好的成绩,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2006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组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获重庆市金奖1 项,全国金奖1项;2007年组队参加全国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获重庆市银奖1项。
(5)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高素质人才培养离不开优越的条件和优良的环境,电子信息技术更新发展极快,要求教学内容、实验手段、实践环境紧跟时代步伐,在完善基础实验设施的基础上,广泛与企业和科研单位联系,建立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不仅有利于专业建设,也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近几年,重庆交通大学先后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新桥技术公司、中兴软件技术公司、重庆川仪总厂、深圳市锐明视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南山区软件能力培训中心等企业共建实验和实习基地,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学分制建设与改革
(1)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学分制改革要解决的第一个“瓶颈”就是要有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选修课。同时,强调文理渗透、“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4]。
讲究学分制课程设计中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保证课程体系的连贯性与严密性。即先修后读关系、同修关系、排斥关系和独立关系。应避免排斥关系的出现,即两门课程内容极为相似,导致浪费时间,产生“混学分”现象。同时在课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课程之间出现以上三种关系,尽可能保持独立关系,使学分制的运作趋于容易和简单。
根据社会对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和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确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力求体现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完全学分制并不等于百分百选课,为保证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对其知识结构应做一些硬性的规定,甚至指定若干必修的数学类课程和电子信息方面的专业课程。合理研究课程计划不同模块的学分比例。主体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一般素质,必须达到基本要求;定向模块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专业知识系统化;辅助模块起到扩大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作用。
(2)建立专业方向、办出专业特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充分体现重庆交通大学的优势学科、优势专业方向和研究方向,并根据西部地区和全国各地的地方人才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若干具有本校学科特色的课程,使学生能在本科阶段就受到这些优势学科和优势专业方向的熏陶和培养。具体专业方向包括嵌入式系统应用、仪器仪表技术和交通电子技术三个专业方向。
(3)建立导师制、指导学生学习。为了确保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指导学生选好课,建立导师制是非常必要的。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涵盖了专业目录调整前的10个专业,由于学生对专业的培养要求、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及内在的联系缺乏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学习计划缺乏整体的考虑,以及偏重选修容易得学分的课程等问题,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正确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正确选课。为此,必须聘任一定数量的思想政治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导师,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具体包括导师的选拔和考核制度,导师对本科学生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指导方法和内容。
5 总结与展望
通过几年的努力,重庆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已具有一定特色。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而且专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希望通过有力措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盖晓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174-174
[2]马增强,王永强,任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01-104
[3]刘望军,浣喜明,陈爱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16[1]:80-81
[4]陈一虹;论学分制条件下的高校教学过程管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