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庄子(图说天下.典藏中国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齐物论

本篇是全书哲学意味最浓的一篇。“齐物论”就是要消除物、我的区别,消除万物之间的区别。“吾丧我”,去除“成心”,打破自我中心,回归“真宰”,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众所周知的“庄周梦蝶”,就是这种境界的诗化表现。

原文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 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叱者、吸者、叫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注释

①荅(tà)焉:相忘的样子。丧其耦(ǒu):忘物我之相对,即精神超越形体而达到自由。耦,同偶,匹对。身与神为偶,物与我为偶。②何居乎:这是怎么回事?3人籁:人吹箫发出的声音。籁,箫。地籁:风吹过各种窍孔所发出的声音。④畏佳(cuī):参差的样子。⑤洼:深池。⑥污:浅池,小池。⑦(xiào):形容飞箭划破空气的声音。⑧(háo):号哭声。⑨宎(yǎo):形容风吹过深谷的声音。⑩咬:哀鸣声。

译文

南郭子綦凭倚着几案而坐,抬头向天,缓缓地呼吸,忘却物我之相对,精神超越形体而达到了自由。颜成子游在跟前侍奉,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形体安定固然可以使它如同枯槁的树木,心灵寂静可以使它如同熄灭的灰烬吗?您今天凭案而坐的神情与之前凭案而坐不一样了。”

子綦说:“偃啊,你问得真好!如今我摒弃了自我的立场,你知道吗?你听说过‘人籁’而没有听说过‘地籁’吧!或者你听说过‘地籁’,而没有听说过‘天籁’吧!”

子游说:“请问这三籁是怎么回事?”

子綦说:“大地吐气出声,就形成了风。风不刮则已,一旦刮起,整个大地上万种不同的窍孔都发出怒吼。你难道没有听过长风呼啸的声音吗?山势高峻参差的地方,粗达百围的树干上有窍穴,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柱子与横木连接处的方孔,有的像圈,有的像臼,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而风吹过这些窍穴发出的声音,有的像激流的声音,有的像飞箭破空的声音,有的像呵斥的声音,有的像呼吸的声音,有的像叫喊的声音,有的像号哭的声音,有的像风吹过深谷的声音,有的像哀鸣的声音。前面的风声呜呜地唱着,后面的风声呼呼地应和。小风则应和的声音小,大风则应和的声音大。暴风过后,所有的窍孔都空寂无声,而树枝还在摇曳生姿。”

子游说:“‘地籁’是风吹过窍孔发出的声音,‘人籁’是人吹箫管、笙簧等发出的声音,请问‘天籁’是什么呢?” 子綦说:“所谓天籁,风吹无数窍孔,发出的声音千差万别,这些声音之所以各不相同,是自然状态所致,发动者还会有谁呢?”

人生智慧

“吾丧我”是“齐物”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什么万物不同?庄子认为是因为“我”有执念,戴上以自我为中心的有色眼镜去看万物,万物都不同程度地沾染上“我”的色彩,因此呈现出千差万别。我们生活、工作中的许多纷争,也都是因为“我”只站在“我”的角度去看问题,以“我”的利益为是非的评判标准,若人人都如此,难免矛盾重重。其实我们只要换一个角度去看,一切都会豁然开朗。有人提倡换位思考,而庄子技高一筹,超脱“你”和“我”的范畴,站在“道”的角度,公平地审视“你”“我”,当然能洞若观火。所以为人处世,不可为“我”斤斤计较,有时“丧我”反而能解决问题。

原文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注释

①知:通“智”。闲闲:形容广博。②间间:固执偏狭。③炎炎:形容盛气凌人的样子。④詹詹:形容辩论不休的样子。⑤构:交接,交战。⑥缦:心思柔奸。窖:设下陷阱。密:心机深沉,思虑谨慎周详。⑦缦缦:形容惊魂失魄的样子。⑧杀:衰。⑨老洫(xù):老朽枯竭。⑩姚佚启态:浮躁、放纵、张狂、装模作样,形容辩者的行为神态。

译文

大的智慧广博,小的智慧偏狭;大的言论盛气凌人,小的言论辩论不休。睡觉的时候,精神交错,醒来的时候形体不宁,与外界万物交接,整天钩心斗角。有的心思柔奸,有的设下陷阱,有的心机深沉,思虑谨慎周详。小的恐惧惴惴不安,大的恐惧失魂落魄。有的人说话,就像射箭一般,专门瞄准窥伺别人的是非加以攻击;他们不说话的时候,就好像发过誓一样,默默等待一举制胜的机会。这种人会像秋冬的景物逐渐衰败,就是说他们一天天地自我毁灭,沉溺在自己的所作所为当中,不可自拔,心灵闭塞,老朽枯竭。走向死亡的心灵,没有办法可以救活了。欣喜、愤怒、悲哀、欢乐、焦虑、感叹、反复、恐惧,轮番登场,导致他们浮躁、放纵、张狂、装模作样,就像音乐是从有孔的乐器中发出声来,又像菌类由地气的蒸发而生一样。千变万化的心情日夜交侵,而又不知道它们是如何产生的。算了吧,算了吧!一旦领悟到了这一层,就可以明白这些心情产生的原因了。

人生智慧

我们每天都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战斗”。只要与社会接触,就不可能避免“日以心斗”。不过这没什么好害怕的,因为几千年来一直如此。庄子描写的争斗活灵活现:有人表面上发语迟缓,其实心思奸柔;有人设下陷阱,引人入套;有人心机缜密,思前想后,滴水不漏;有人出言如利箭,专门针对别人的是非伺机而动;有人一言不发,其实在等待机会,一击即中。

原文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进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注释

①眹(zhèn):征兆、端倪。②六藏: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肾有二,故合称六脏。藏,通“脏”。③苶(nié)然:疲困的样子。④芒:愚昧,昏昧。

译文

没有它们(指上文提到的种种情态),就没有我;没有我,它们也就无从谈起。我和它们有关系,但不知道是什么造成的。仿佛有“真宰”的存在,却又寻不着端倪。可以从它的外在表现上得到验证,却看不到它的形体,它是有情而无形的存在。百骸、九窍、六脏,都很完备地存在于我的身上,我和哪一部分比较亲近呢?您都一样地喜欢它们吗?没有偏爱吗?都把它们作为臣、妾来看待吗?它们既然都是臣、妾,谁也无权支配别人的,还是它们轮流做君臣呢?真的有“真君”存在吗?无论是否求得其实,都不能对它的真实本性产生影响。

人一旦受上天的禀赋而成形,不参与变化而等待形体耗尽,与外物接触互相摩擦,像奔跑一样前进而不能停止,这不是很可悲吗!终生劳劳碌碌而不见得有什么成就,疲惫困苦却不知道究竟为的是什么,这不是也很可悲吗!这样的人不死,又有什么意思呢!当身体不可逆转地枯竭衰老,心灵却被束缚在其中,无可奈何地随之走向毁灭,这难道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都是这样昏昧的吗?还是只有我才是这样,而别人并不昏昧呢?

人生智慧

其实身边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有可能是终生劳碌而不见得有什么成就,疲惫困苦却不知道究竟为的是什么。当身体不可逆转地枯竭衰老,我们的灵魂却被束缚在其中,无可奈何地随之走向毁灭。佛教指出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其中,“求不得”是最苦的。屈原为什么自沉汨罗江?就是因为“求不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地坚持着,孤寂却绝不放弃,千百年来鼓舞了多少人的奋斗!然而,在最后,这位斗士自己却选择了死亡。

原文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注释

①不由:指圣人不走是非对立的路子。②道枢:道的枢纽。指世界的实况,万物的本然。

译文

世界上的事物没有不是“彼”的,也没有不是“此”的。从“彼”的角度看,就看不见“此”这一方面,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就看见了。所以说“彼”出于“此”,“此”出于“彼”,两者是相对而言的。虽然事物在产生之初就蕴涵了灭亡的因素,但在灭亡的时候也包含着重生的可能;可以里面有不可以的因素,不可以里面也有可以的因素;据以论证“是”的,可以用来论证“非”;据以论证“非”的,也可以用来论证“是”。所以圣人不走与是非对立的路子,而关照事物的自然状态。“此”就是“彼”,“彼”也就是“此”。

“此”就是“彼”,“彼”也就是“此”。“彼”有它的是非,“此”也有它的是非。果真有“彼”与“此”的分际吗?果真没有“彼”与“此”的区别吗?不区别对待“彼”与“此”,就是道的枢纽,万物的本然。符合了道的枢纽,才能进入环的中心,顺应无穷的变化。“是”的变化是无穷的,“非”的变化也是无穷的。所以不如用明净澄澈的心灵去照见万物的本然。

人生智慧

如何看待万物?如何看待生死?这是人生的大问题。万物都是“彼”,万物也都是“此”,相对而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胎儿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与共同生活在肚子里的不少有益菌是好朋友。十月之后,瓜熟蒂落。对我们来说,他出生了。母亲肚子里的有益菌却很悲伤,它们感叹:“宝宝死了,因为他离开了我们,再也回不来了。”同样的道理,毛虫化蛹,破茧成蝶。那一刻,丑陋的毛虫死了;那一刻,美丽的蝴蝶诞生,脱离地面的束缚,翩翩起舞。

原文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注释

①神明:精神,指心思、心神。②狙(jū)公:养猴子的人。狙,猴子。芧(xù):小栗。③朝三而暮四:这里指早晨给猴子三升,晚上给四升。④天钧:自然均衡的道理。钧,通“均”。⑤两行:两端都可行,两端都能关照到。

译文

耗尽心神去求得一致,却不知道它本来就是相通的,叫作“朝三”。具体什么才是“朝三”呢?有个养猴子的人,一边给猴子喂小栗,一边说:“早晨给你们吃三升,晚上给四升。”所有的猴子听了都很生气。于是他说道:“那么就早晨给你们吃四升,晚上给三升。”所有的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事实上并没有什么不同,而猴子的喜怒却大不一样。所以圣人不执着于是非的分际而任凭自然的均衡,使两端都能关照到。

人生智慧

朝三暮四的成语典出于此。它的本义与我们今天常用的表示反复无常的意义有很大区别。可别小看了这个朝三暮四的小把戏,它说明我们古人对心理战术的运用自如。有人嘲笑猴子,认为只有它们才会上当,其实,这个战术只要用得好,是极高明的。且看这则故事:

有一家公司,一向待遇优厚,每年的年终奖都是沉甸甸的,让员工喜笑颜开。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年因经济不景气,到了年底结算的时候,营业额大幅度下跌,年终奖自然就跟着跌了不少。董事长十分发愁:公司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但这年终奖实在太少,恐怕会引起员工士气大跌,万一消极怠工或集体跳槽,岂不糟糕?不过经理想到了办法:先放出小道消息,说公司因不景气,要裁员。于是人心惶惶,怕自己被炒鱿鱼,只好勤奋工作。年关将近的时候,董事长出面宣布:虽然公司面临难关,但绝不抛弃共患难的员工,决定不裁员。于是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能保住饭碗就已经不错了,没有谁去提年终奖的事情。而春节之前,公司居然有钱发下来,员工们欢声雷动,再没有人去计较多少。发同样数目的奖金,经这样一小策略,竟有如此轰动效应,不但没有人埋怨,而且还增加了公司在困境之中的凝聚力,值得深思。

原文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汝: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慄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

啮缺曰:“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注释

①啮缺:虚构的人名。王倪:虚构的人名。②同是:共同标准。③恶乎知之:怎么知道呢?恶,何。④庸讵:如何。⑤偏死:半身不遂。⑥刍豢(huàn):用草喂养的叫“刍”,如牛羊;用谷子喂养的叫“豢”,如鸡鸭。⑦荐:草。⑧蝍蛆甘带:蜈蚣喜欢吃蛇。蛆,蜈蚣。带,小蛇。⑨鸱(chī):猫头鹰。⑩冱(hù):冻。

译文

啮缺问王倪说:“您知道万物的共同标准吗?”王倪说:“我怎么会知道呢!” 啮缺又问:“您知道您所不知道的东西吗?”王倪说:“我怎么会知道呢!”啮缺问:“那么万物都无法知道了吗?”王倪说:“我怎么会知道呢!虽然这样,还是姑且让我来说说看吧。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不是‘不知’呢?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不是‘知’呢?我姑且来问一问你:人若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腰痛或者半身不遂,但是泥鳅也会这样吗?人若待在树顶,会惊惧不安,猿猴也是这样吗?这三者到底谁的生活习惯才是符合标准的呢?人喜欢吃牛羊鸡鸭的肉,麋鹿爱吃草,蜈蚣喜欢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喜欢吃老鼠,这四者之中,到底谁的口味符合标准呢?猵狙和雌猿做配偶,麋与鹿交配,泥鳅与鱼交尾。毛嫱和丽姬是大家公认的美人,但鱼见了就会潜入水底,鸟见了就飞向高空,麋鹿见了会快速跑开,这四者到底谁才知道世间美的最高标准呢?在我看来,仁义、是非,纷然淆乱,我怎么能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

啮缺说:“您不知道辨别利害,难道也不知道吗?”王倪说:“至人神奇!即使森林焚烧起来,也不能使他觉河冻结起来,也不能使他觉得冷;迅大山,狂风激起千重巨浪,也不能使这样的至人,腾云驾雾,以日月为坐骑,畅游于四海之外。死生都不能改变他分毫,更何况利害这样的小事呢?”

人生智慧

不要用自己的好恶标准来要求别人。人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腰痛,严重的话会半身不遂,但是泥鳅却觉得很舒服。人若待在树顶,会惊惧不安,猿猴就不会。人喜欢吃肉,麋鹿爱吃草,蜈蚣喜欢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喜欢吃老鼠,什么才是标准呢?庄子用形象的例子告诉我们,必须跳出自我中心,站在更高的地方,用平等的态度、平静的心看待这些不同。不管什么工作,与同事之间的分歧似乎不可避免,但冷静下来想一想,很多都是不必要的。猫头鹰爱吃老鼠,对我们而言并无坏处,我们生什么气呢?让它去吃呗!

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注释

①胡:通“蝴”。②喻:同“愉”。适志:快意。③蘧蘧然:僵直的样子。

译文

从前有一个晚上,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飞舞的蝴蝶悠闲自在,他根本不知道庄周是谁。突然醒来,僵卧在床上,原来自己就是庄周。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为了庄周呢?庄周与蝴蝶,必然是有所区别的。这就是所谓的“物化”。

人生智慧

蝴蝶的翅膀,如诗如画。在大自然中遨游,自由自在。庄子梦中的蝴蝶根本不知道庄子是谁,无拘无束。一梦醒来,庄子迷惑了:到底是庄生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生?人人都有做梦的经历,当你身处其中时,一切都是那么真实,突然醒来,却又发现全都不对。让人忍不住去想,现在的这个所谓清醒的状态,其实也并非真实,而是在“我”的梦中,只是梦还没有醒,无法察觉罢了。那么,现在的悲欢离合、功名利禄都可能只是虚幻。哪一天,梦突然醒了,发现只是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