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曾有林徽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身后风流陌上花(1)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记自己,

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遇到你。

【陌上花开】

充满异国情调的康桥,一如既往地弥漫着浪漫的气息。

黑天鹅在湖心自在地游弋,淡淡的薄雾中,许多情侣撑着长篙在康河的水草间漫溯。偶尔迸发出一串笑声,在河面陡然腾起,似乎要穿破雾气,直蹿到云霄里。

康桥的风光永远那么优美,仿佛无论历经多少时光的流转,都不会有丝毫改变。在林徽因的心中,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将那些旖旎的风光,将康河的一草一木,一一想起。唯一在她想象之外的,便是那个如火一般热烈的诗人。

他的炽烈,常常让她那颗柔婉的心无法承受,想到有可能面临的悲伤,临回国之际,她思忖良久,最终还是选择不辞而别。

心心念念的人,一朝忽然如雾气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徐志摩发觉这一切时,会作何感想。他心头的忧伤,一定如伦敦的雾气,迅速弥漫,包裹了整座城。

她是那株洁净、清高的水仙,他是多情的红鲤。偶然的时空交错,他们得以相遇、相恋,但终究要分别。

对于深陷于爱河中的人而言,还有比不辞而别更残忍的吗?片时的缱绻、缠绵之后,这是太过凌厉的收稍,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将人的心脏切割得生生滴出血来。徐志摩望着没有了林徽因的康桥,他的心也不由空荡荡地变成了一座空城。昔日优美的风光,变成了满目凄凉。他将她看做自己灵魂的伴侣,自己生命的全部。原来一切只如一场梦,一朝梦醒,伊人已不再。

他是那个提着灯笼走路的孩子,一直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前行,他欣喜于那璀璨的光亮,以为漫长而又寂寥的人生之路上,这片温暖的光焰,会伴着他一直走下去。不想走着走着,灯笼忽然熄灭了。他陷入一片黑暗,茫然无措地张望着。

她是养在深闺里的金枝玉叶,一直足不出户,在元夕金吾之夜,终于得以光明正大地走出闺门,去看尘世的热闹繁盛。凤箫声动,玉壶光转,无数璀璨的花灯缭乱了她的眼。

不经意间,便撞上了那身着白衣的书生。接着,所有的故事便都顺理成章地展开。

如今,林徽因这个在繁华璀璨里走了一回的赏灯人,于片时欢娱后,不得不重新回到深闺,回到属于她自己的生活中来。只是那书生的印记岂是那么轻易能够磨灭的?她的心底常常升起绵绵不绝的惆怅。

每当想起徐志摩,那个多情而浪漫的诗人,林徽因便感到一种甜蜜的忧愁,在心底悄悄地升腾、弥散,直到慢慢地将她整个人包裹起来。他总是不期然地闯入她的心扉。

不是所有的记忆都可以轻易抚平,不是所有的故事,一转身,便可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这份永世不泯的爱情已经深深地镌刻在她的记忆里。那记忆是永远新绿的颜色,每每想起,仿佛只是发生在昨天的故事,却又分明已经邈远。

每个人的内心一定都深藏着这样一段记忆,它对我们弥足珍贵。然而俗世的喧嚣和忙碌,使我们很容易在其中迷失。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很多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逐渐被忘记了。”随着时光的流逝,记忆变得越来越淡漠,像一缕缥缈的薄雾,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变得邈远起来。

在林徽因那颗莲房一般的九孔七窍玲珑心里,她和徐志摩那份缱绻缠绵的爱恋,早在她还没有离开康桥的时候,就在她的心里深深地扎了根。只是,她当时对此并不自知。

一切犹如一场春梦。春梦醒来,林徽因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这个柔婉的女子,内心有着坚定的信念,之前与徐志摩之间的爱恋,是一段美妙的小插曲,终究会成为过往。因此,她用那双柔荑般的素手,轻轻地翻过了那一页。不管怎样,生活总是要继续,她要回到那最初的源头,这里才是承载了她生命的全部的地方。

林徽因虽然每天安安分分地读书,和表姐妹们一起说笑打闹,但心中对徐志摩的思念从未停止过。别人或许无法从她身上捕捉到这种微妙的情感,但林长民却洞悉了女儿的心思。

林长民一直欣慰于自己有一个天才的女儿,而林徽因则骄傲于自己有一个博学而开明的父亲,他们将彼此看做人生中的知己,几乎无话不谈。在伦敦期间,林长民见证了女儿与徐志摩之间情感发展的全部历程。他欣赏徐志摩横溢的才华,也为他的情感所动容。从林长民的角度,他并不反对徐志摩与自己的女儿结成眷属。但林徽因的两个姑姑却对此坚决反对,在她们看来,林徽因是一个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少女,她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绝不能嫁给一个有妇之夫。

回到处于动乱中的北平,一片淡淡硝烟味道的北平。林徽因像捡起一颗颗华光闪烁的珠贝般,悄悄捡拾起那些微妙的情愫和动人的秘密,将之珍藏在心底。然后回到培华女中,安安静静地坐在课堂里,继续未完的学业。

林徽因不是一个将故事写在脸上的女子。回到北平后,她的生活很快恢复到了从前,和表姐妹们一起上学、放学。

对于那场爱恋,对于在康桥邂逅的那个才华横溢并对自己一见倾心的诗人,她或许从来不曾提起过。

她用甜美如女儿红般的笑容,轻轻隐去了所有过往。从她的脸上,你不可能发现任何秘密。

依然是明眸皓齿的少女,依然是如花般的年纪,她的面庞干净如玉。没有人知道,她的内心,总是于不经意间掀起微澜。

而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少女,或许并不知道,没有她的相伴,徐志摩翩跹的舞姿早已失去了以往的光彩。或许她并不知道,真爱是不会被任何事物所阻隔的。如今,他们虽然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相隔十分遥远,但没有什么能阻挡两人间绵绵不绝的思念。那些缱绻的情思,越过重洋,又翻过一座座高山,将两颗心紧紧地牵系在一起。

为了纪念两人之间这场未果的爱恋,徐志摩挥毫落笔,一首看似洒脱,实则透着无尽伤感的小诗跃然纸上: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人间烟火】

人生如同一场华丽而繁盛的舞会,很多人在面前惊鸿一瞥般飞快闪过。只愿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有些人,只见了一面,却在心中思念了一辈子。对林徽因而言,徐志摩只是生命里一只翩然而逝的飞鸿,只有瞬时的惊艳,却不是今生的良人。

她的良人,早在徐志摩之前就已出现,早已在她生命里埋下伏笔。

他是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

彼时,君未成名我未嫁。那年,林徽因只有十四岁,虽然已经出落得如一朵出水芙蓉般亭亭玉立,但面庞上仍存有尚未脱尽的稚气。而梁思成比她年长三岁,是梁启超最宠爱的儿子。

梁思成随父亲梁启超来到林家,受到林长民的热情款待。

正是盛夏的季节,空气里飘浮着闷涨的气息,仿佛一切都凝结在暑气里,给人一种混沌沉闷的感觉,唯一明晰的是摆在桌子上的青花瓷盖碗,碗里幼嫩的茶芽载沉载浮,碗口飘逸的热气传递出缕缕茶香,仿佛在酝酿一个故事,又仿佛在静静等候着什么。

不知何时,垂在书房门口的珠帘微微响动,伴随叮咚作响的清音,十七岁的少年回头,看见掀动珠帘走进来的少女,眼前不由为之一亮。林徽因抬头,正迎上梁思成的目光,她便报以平静友好的一笑,心中如一泓秋水般澄净,没有掀起一丝波澜。在她眼里,这个望向自己的少年只是父亲朋友的儿子,一位出现在家里的客人。

梁思成静静地望着林徽因,这个少女的出现,使他感觉闷热的书房里仿佛刮进了一阵清新凉爽的风。

他是否第一眼就对她一见倾心,我们无从得知。但这个韵致灵动的少女,即使她没有在一出场时就唤醒他体内爱情的因子,也一定在他心中植入了一种奇异而美好的情愫。以至后来,两条各自奔流的河流相融相汇,他们成为结发夫妻,又生儿育女。

梁思成永远记得她最初出现在他生命里的样子:清凉的眼眸里折射出灵动的神采,梨涡清浅,精致的五官有雕琢之美。她上身穿一件短袖的素色短衫,一条黑色绸裙,越发衬托得双腿光洁如玉。她在书房逗留了片刻,在父亲的引见下,与梁启超父子短暂地问候之后,便向书房门口走去。梁思成一直目送她的身影翩然离去,飘逸得如同一个小仙子。

天性沉稳的梁思成不像林徽因那样早熟早慧,在感情上也有一种钝感。但当时,在这个十七岁少年的心头,却暗暗滋生出一种朦朦胧胧的欢喜。仿佛春日的原野,不期然下了一场细雨。虽然自那面之缘以后,一连很多年,他一直也没有再见过她。

再后来,这个懵懂的少年逐渐长大,当初那种微妙的情愫在心底越来越淡漠,以至于自己都不记得了,但她的样子却一点儿都没有褪色,他始终记得她的模样。

人生若只如初见。他们的初见,在彼此心中都没有留下太过深刻的记忆,一切都是平静而美好的。她并没有在那最初的一刻洞悉命运的玄机,他也绝没有想到这个“飘逸如仙子”般的少女,日后会成为他的妻。

时光流转,世事如因果轮回,红尘之中的姻缘自有定数。

许多年之后,仿佛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他们终于得以再次相见。那时林徽因刚从英国回来不久,脑子里是挥之不去的徐志摩的影子,这未果的、青涩的爱情,让她的心头始终有着淡淡的怅惘。再见到梁思成时,看到他比当年长高了一大截,鼻子上架着一副眼镜,已经出落成一个举止沉稳的青年。但他在她眼里依然只是父亲朋友的儿子,唯一可能的一点改变是,她觉得自己可以和他成为很好的朋友,毕竟他们两家是世交。

然而,对于梁思成而言,林徽因的再次出现,却唤醒了他心头尘封的记忆,那记忆一直根植在他的生命里,却仿佛是与之失散多年后的重逢。这个犹如从书画里走出来的女子,仿佛一把钥匙,轻巧地打开了他心头的锁。他看到了锁在自己心中多年的秘密,让他既惊异,又无限欢喜。原来,她在多年前,就已经住进了自己的心扉,只是那时自己混沌未开,对此并不知晓。

当时从欧洲游历归来的林徽因,几乎让梁思成惊为天人。

她不同于他见过的那些羞涩柔弱的少女,她出落得如花般明艳,却没有娇慵无力之感,在她身上充满了一种独立的精神,一种自由而又鲜活的气息。她仿佛是自罅隙间涌出的一汪清泉,不经意间便流彻了他的整个心田,使他的生命被润泽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