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圣学纲目:史幼波《大学》讲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入定”才有力量

定,在人们的精神修养中太关键了。这本书中的解释是“确定的志向”,这样的解释不能算错,但也仅仅是对“定”很肤浅、很表面的解释。真正的“定”不完全是这样,用“确定的志向”,还不能表达出传统文化对“定”的深刻含义。

在儒家的学说里面,对“定”系统的阐述不是很多,往往是点到为止。但是在佛家和道家学说里面,对“定”就谈得很多,也谈得很系统。儒家只说了圣人、贤人的精神境界就是这个样子,但怎样定,怎样达到这种效果,就不是儒家的强项了。

在佛家学说里面,整个佛学就可以概括为“戒、定、慧”三学。戒,大家都知道,学佛教是要守戒的,出家人不能结婚生孩子,在家人要守五戒,不能杀生、不能偷盗、不能邪淫、不能打妄语、不能饮酒。佛教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戒律,大乘有大乘的戒律、小乘有小乘的戒律,你守好这个戒,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佛教徒,才能继续学修,最后成就。但是,有了这个戒,还只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最关键的是看你戒不戒得住?给你定了那么多条戒律,你能不能守得住?能够戒得住、守得住,说明你在这些方面就是有“定力”,因为没有定力你是戒不住的。我们看戒烟、戒酒,本来是很简单的,但对于一般人来说,也很难。有些人刚戒了几天又忍不住,反反复复。大家明明知道抽烟有害健康,连烟盒上都标明“抽烟有害健康”,但就是要抽,为什么?就是没有定力之故。

所以在佛法修学里面,“定”是非常重要的学问。你若是没有定力,尽管受了戒,也还总要犯戒。所以,“定”在佛学里面是一个核心的概念,一定要有定力。有了定力,才会产生真正的智慧。佛教的智慧特指般若智慧,不是我们一般人说的有多少知识、有多么聪明,而是我们能够坦然面对生命、面对天地、面对宇宙的一种根本智慧,它是能产生一切思想行为的大智慧。

“戒”是基础,“定”是手段,“慧”是结果。所以在佛教里面,参禅也好、打坐也好、念佛也好、诵经也好,无非就是培养一种“定力”。有的居士从早到晚就是反复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让你的心定在这一念上。有了把自己心定在一念上的能力,那你做任何事的能力就特别强大,你的智慧才能真正起作用,这就是“定”的含义。

道家修定很复杂,一般要通过炼呼吸,按《老子》的说法是要“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把心专注于丹田气海,然后打通身体的任、督二脉,让身体回复到婴儿时的自然柔和状态。道家修炼的整套系统可以简化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这三句,但其核心功夫,仍然体现在这个“定”字上面。我们大家了解一下就行了,这方面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