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青少年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伏尔加河之子

活泼的孩子

1870年4月22日,列宁生于俄罗斯辛比尔斯克。

列宁原名叫列宁·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这个名字是列宁·伊里奇·乌里扬诺夫投身革命后,为躲避沙皇政府的追捕和新闻检查而起的笔名。

辛比尔斯克是俄罗斯的一座省城,坐落在伏尔加河畔,是一个港口城市。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内陆河。它流入里海,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列宁生于伏尔加河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因此被人称为“伏尔加河之子”。

童年的列宁很幸福,在父母的教育和呵护下,渐渐成长起来。他品学兼优、理想远大。

那时,列宁家在辛比尔斯克有一幢宽敞的住宅。这是父亲在任国民教育总监时购买的。

房子前面有一个长满青草的大院,后面是一片果园。果园西边有一道小门,直通辛比尔斯克的第二条大河——维斯亚加河。

列宁是家中第三个孩子,上面有一个姐姐,名叫安娜;一个哥哥,名叫亚历山大。

列宁几乎和比他小一岁半的奥丽珈同时学会走路。

据列宁的姐姐安娜回忆,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经常会摔跤。别的孩子跌倒了,往往自己能爬起来。而列宁刚学会走路时,只要一跌倒,就爬不起来了,会发出大大的头触地的声音,接着便是号啕大哭声,会惊动全家。因为列宁的头太大了,一跌倒自己是爬不起来的。

住在楼下的熟人说,经常能听到列宁的大头碰地板的声音。为此,父母曾担心地说:“这孩子的头太大了,长大后不是绝顶聪明,就是一个大傻子。”

后来的事实证明,父母的担心是多余的,列宁成长为一位绝顶聪明的人。

列宁学会走路后,特别活泼,能吵能嚷,十分爱闹。

列宁的智力和精力比同龄孩子高出一大截,往往出语惊人。有—年,全家坐轮船到喀山乡下去避暑,这是列宁生平第—次出远门。一路上,列宁兴奋不已,在轮船上不停地大喊大叫。

母亲听了一阵,见列宁还在不停地喊叫,便对他说:“在轮船上是不允许这样大喊大叫的。”

列宁不假思索地反驳道:“可是轮船自己也在大喊大叫呀!”

列宁的回答引得周围的人哄堂大笑,都说:“这孩子真聪明!”

母亲听了,为之语塞。

列宁喜欢玩热闹的游戏,常常把妹妹奥丽珈赶到沙发底下,然后喊口令:“从沙发下面往外开步走!”

有一次,列宁和妹妹奥丽珈在花园里玩过家家的游戏。奥丽珈坐在用干树枝搭成的窝棚里,窝棚外面放着一堆干树枝。上面盖一层红树叶子,表示篝火正在熊熊地燃烧。火上面放着瓦罐,表示在做饭。奥丽珈头上插着一块很大的绿色牛蒡叶作头饰,正在等候猎手归来。过了一会儿,列宁“打猎”归来了。他一手握弓,一手拖着被他捕获的“野兽”——大树根。他手舞足蹈地向奥丽珈讲述了他同野兽搏斗的经过:他一箭射中野兽后,野兽追他、咬他,使他失去了知觉。列宁一面讲,一边学野兽咆哮。最后,列宁说自己狩猎后又累又饿,要求奥丽珈回家给他取两块面包吃。天真的妹妹真的回家取来面包,列宁分一块给妹妹,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兄妹俩吃得可香了。

有时候,顽皮的列宁喜欢搞一些恶作剧来戏弄弟弟和妹妹。一天,他和妹妹奥丽珈玩“赶马人”游戏。开始时,列宁扮演赶马人,妹妹扮演马。列宁用绳子套着“马”,用鞭子打“马”,“马”很驯服。而当列宁扮演马时,没等妹妹用鞭子赶“马”走,列宁就挣脱绳子跑到了一边。

妹妹坐在草地上赌气说:“这样玩不行,我不玩了。”

列宁做了鬼脸说:“马总比人力气大。赶马人应爱惜马,给马喂点好吃的,比如带盐的黑面包。那马就会乖乖地听使唤了。”

妹妹一听这话,立即高兴起来,忙说:“说得对,应该是这样的。”

列宁虽是家中最淘气的一个,但他还是听大人话的。有时,列宁闹得太过分了,母亲为了让他安静些,就让他到父亲的书房,坐在一把圈椅上,以此作为处罚。只有等母亲允许之后,列宁才能站起来再去玩耍。

有一天,母亲又叫列宁坐在圈椅上。这时,正好有人把母亲叫走了。母亲一忙,把列宁忘了。过了好久,母亲才想起列宁,赶紧跑过去一看,发现列宁早已坐在圈椅里安静地睡着了。

知错必改的孩子

据列宁母亲回忆,有一天,母亲在厨房削苹果作馅,桌子上削了一堆苹果皮。列宁在桌子下东钻西钻,吵着要苹果皮。

母亲说:“孩子,苹果皮是吃不得的。”

这时,有人叫了母亲一声。当母亲转过身来继续削苹果皮时,发现列宁已经不见了。

母亲急忙走进花园,发现列宁坐在长圆形小桌前。桌子上堆着苹果皮,列宁正在那里急匆匆地吃着。

母亲把列宁羞了一顿,列宁哭了,并说:“母亲,我再也不干这种事了,一定听话。”

母亲说,此后列宁再也没有偷偷地拿过东西。

列宁从小不说谎话,并且勇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5岁时,有一天,他把姐姐一把心爱的尺子弄断了。这时,列宁立即向姐姐说明这把尺子是他弄断的,希望姐姐原谅。

姐姐问道:“你是怎样弄断的?”

列宁回答说:“是用膝盖弄断的。”

说完,列宁抬起腿来比画是怎样把尺子弄断的。

姐姐一看,笑了,然后说:“以后要爱惜东西,这样做是不对的。”

列宁听了,一个劲地点头。

列宁是个好孩子,但在特殊环境中也曾有过撒谎的时候。有一天,他和母亲一起去他姑妈家做客。他高兴极了,因为姑妈家有几个表兄弟,列宁非常喜欢和他们做游戏。

一进姑妈家门,列宁就和表兄弟大嚷大叫地玩开了。他们在房间里窜来窜去,开心极了。忽然,列宁一不小心撞在桌子上,桌上摆着的精致花瓶落在地上摔碎了。

母亲和姑妈听到声音急忙赶来,问是谁把花瓶打碎了。孩子们齐声说:“不是我!”列宁迟疑了一下,也跟着喊:“不是我!”母亲一眼就看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但她并没有当面揭穿,也没有表现出生气的样子,一句话也没说。她要等儿子自己主动说出真相,认识自己的错误。

母亲沉默的暗示使列宁受尽了折磨,他好多次想跑到母亲膝前说出真相,求她原谅自己,但总是没有足够的勇气。

母亲依然沉默着,并不时暗示儿子,撒谎的人是连父母都不会信任他的。就这样,她一直保持了三个月的沉默,等待儿子鼓足承认错误的勇气。

终于有一天,在列宁临睡前,母亲走到他跟前,抚摸着他的头。这时,列宁突然失声大哭起来。哭了一阵后,他痛苦地告诉母亲说:“母亲,我骗了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打的。母亲,您会原谅我吗?您还会爱我吗?”

母亲温和地说:“孩子,母亲就等着这一天呢。只要你知道自己错了,敢去面对它,以后不再犯,母亲怎么会不原谅你呢?母亲还会和以前一样地爱你的!”

列宁不安地问:“可是,姑妈会原谅我吗?”

母亲说:“儿子,你给姑妈写封信,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看着天真的列宁成长了,母亲欣慰地笑了。使她高兴的是在儿子内心深处进行的这场道德斗争中,美好的、诚实的品质取得了胜利。

好奇心极强的孩子

和其他小孩一样,列宁小时候特别喜爱玩具。不同的是,玩具一经他的手,定会四分五裂、面目全非。

列宁过三岁生日时,保姆格里果列夫娜给他买了一个儿童玩具——用石膏做得十分逼真的菊花马,作为生日礼物。这下,列宁可乐坏了。他用惊讶的目光打量了一下这精致的生日礼物,然后便飞快地拿着新玩具藏到门后去了。

不到10分钟光景,当姐姐安娜找到他时,那匹玩具小马已经躺在地板上,脚被拧断了,尾巴已被揪了下来,列宁还在一个劲儿地抠马的眼睛。

姐姐惊讶地问:“你这是干什么?”

大家望着地上的小马,都纷纷责备列宁。

列宁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对不起,我想知道这是不是一匹真马,还想看看它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

正是凭着这种对玩具的好奇心,以及想弄清玩具内部构造的浓厚兴趣,列宁曾把弟弟的笛子砸开,看看空气是如何通过笛子的活瓣,让笛子发出声音的;还曾把妹妹心爱的布娃娃的眼睛挖出来,看看为什么它的两只眼睛一会儿睁开,一会儿闭上。

童年时代的列宁天性活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

一年夏天,列宁和妹妹奥丽珈想抄近路去波克罗夫大街玩耍。他俩不愿从正门进出,而是从阁楼的窗户爬上爬下。父亲发现以后,不但不责骂他们,反而在窗户下面放了一个由他亲手做的小木梯,以免兄妹俩摔伤。

列宁小时候好奇心强,不懂就问。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壳螂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小朋友问:“屎壳螂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列宁也给问住了,他答应第二天把答案告诉大家。回家后,他先是向哥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看。第二天,他给小朋友带来了答案:屎壳螂把卵产在粪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就把粪球当食物了。小朋友听了之后,都满意地笑了。

智勇双全的孩子

列宁的母亲极其注意孩子的教育,在列宁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在做活儿的时候,特意选择了一个窗户面向院子的房间。这样,她可以随时看到孩子们在干什么。有时候,她为他们无忧无虑地玩耍而高兴,有时还被逗得哈哈大笑,但是更重要的是她可以观察到孩子的心灵和品质。母亲觉得幼年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环节,不容忽视。

有一天,列宁把自己的一条裤子送给了十分贫穷的小朋友。母亲知道后,对儿子的善举赞不绝口。

又有一次,列宁为了保护受大孩子欺负的小朋友遭到了大孩子的毒打。回家后,母亲一边为他擦药,一边表扬他勇敢正直,鼓励他不要怕。

有一天,列宁和比他高一头的表兄进行摔跤比赛。开始时,表兄用犯规动作把列宁绊倒了之后,得意扬扬。列宁很不服气,提议说:“只看跌时谁在上面是不公平的,这时候应该慢慢地数数,如果数到一百时下面的人还没有翻上来,上面的人才是赢家。同时,摔跤时要有裁判监督。”

表兄同意了,于是两个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摔跤。过了一会儿,列宁又被表兄绊倒了,但列宁很快就翻到表兄的身上。一直到数完一百为止,表哥都未能翻上来。这样,列宁赢了。

列宁不仅很机警,也很勇敢。每到夏天,父亲就领着孩子们到伏尔加河的支流维斯亚加河去游泳。列宁十分喜欢游泳,但开始时不敢学。

原来,有一天列宁和小伙伴去钓鱼,一不小心从岸上滑下去,陷在淤泥里,急得他用力往上爬,不想却越陷越深。小伙伴吓得大叫起来,附近的渔民听到呼救声,跑过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列宁从淤泥中拉出来,列宁这才逃过一劫。从此,列宁一见水就怕。

父亲问明原因后,鼓励他说:“别怕,孩子,只要全身放松,自己就会在水里漂起来的。”

列宁听了父亲的话,大胆地开始学游泳,很快练就了一身好水性,敢到水流湍急的深水区畅游了。

在列宁的带动和指导下,弟弟德米特里也学会了游泳。

据列宁的姐姐安娜回忆,列宁还学会了滑雪,而且滑得比哥哥好。

一年冬天,列宁和哥哥穿着滑雪鞋,从高高的山上往下滑。山坡很陡,就是坐在雪橇上滑下去也是很可怕的。而列宁却首先在山巅弯下腰,然后慢慢伸开腰,再挺着胸脯勇敢地滑下去。大家看了,无不羡慕,但都不敢模仿。

爱护小动物

俄国有一种风俗,在奉告节,即三月二十五日这天,人们把小鸟从笼子里放出来,让它们飞向自由。

列宁非常喜欢这个风俗,每年三月二十五日,他都要向母亲要钱买小鸟,然后高高兴兴地去放生。

后来,列宁和小伙伴下网捕了一只小鸟,如获至宝地养在笼子里,呵护备至。

不料,这只可爱的小鸟过了不久就死了。

列宁十分痛心,打量了一下死去的小鸟,然后坚决地说:“我再也不把小鸟关在笼子里了。”

后来,他真的再也没有这样做。

多才多艺

夏天,列宁和弟弟妹妹常在院子里玩捉迷藏,有时跟父亲去维斯亚加河划船、游泳。

冬天,孩子们在院子里堆雪人、打雪仗,有时随父亲到伏尔加河沿岸的树林里去打猎。

孩提时代的列宁聪明、活泼、好动、淘气。在父母的呵护下,过着天真烂漫的生活。

列宁爱唱歌,听觉极好,从小就表现出很高的音乐天赋。在父母的熏陶下,音乐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七八岁时,他就能坐在钢琴前灵巧地弹奏很多儿童歌曲,还同母亲或姐姐安娜一起作四手联弹。但上中学后他就完全不弹钢琴了,倒不是怕影响学习成绩,而是他觉得弹钢琴不是男子汉的事,而是女孩子的事。为此,母亲十分为他惋惜,认为他如果坚持练下去,一定会成为钢琴演奏家的。

列宁13岁那年,有人给他家送了一架手风琴,哥哥、姐姐和妹妹都没有学会。出于好奇,列宁很快就学会了,并给大家演奏了一曲《一辆跑得飞快的三套马车在大道上奔驰》,拉得相当不错,大家齐声叫好。

在母亲的指导下,列宁从很小的时候起就会唱不少歌曲——

《快马》:

“跳,跳,跳!嗨,大步跳!马儿,马儿,你快快地跑,过大河,跨高山……”

《燕子之歌》:

“草儿绿茵茵,太阳暖融融,春天来到了,春燕入门庭……”

列宁特别喜欢和妹抹奥丽珈一块儿唱《渺无人迹的大海》:

“波涛啊,只把意志坚强的人送向彼岸!……乘狂风,破巨澜,勇敢些,弟兄们!我的船坚固无比,勇往直前。”

后来,列宁还喜欢唱达哥米日斯基的《婚礼》、海涅作词的《美妙的小眼睛》、歌剧《浮士德》里瓦连京的咏叹调、《华沙革命歌》和《船夫歌》。

列宁的保姆还教列宁学会了一些歌曲,如“财主大混蛋,抱着钱罐常失眠。穷人贫如洗,唱唱跳跳多欢喜”。

这些歌曲是当时人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深深地印入了列宁的脑海中,令列宁十分动情。

后来在中学里,列宁是晚会上强有力的组织者,使每次音乐会的节目既有趣,又丰富。

列宁爱下象棋,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父亲认为下棋是一种智力竞技,可以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想象力、灵活性、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因此他鼓励孩子们学象棋。

家里的象棋是父亲亲手用镟床镟的,他用这套象棋教会了家里所有的孩子。

列宁从八岁起就下象棋,开始时同父亲、哥哥下,后来又同姐姐、弟弟下。到15岁时,父亲已不是列宁的对手了。于是,父亲建议列宁跟辛比尔斯克高手伊林学棋,并较量一番。

列宁下棋时有个规矩,就是摸子走棋,落子无悔,观棋不语。

小弟弟德米特里总爱和父亲下象棋,因为列宁下棋时太严格了。

列宁下棋时很认真,也很顽强,有时在棋局看似无望的情况下,他也不轻易放弃,而是认真思考,想出妙着,从而绝处逢生,反败为胜。

一年秋天,父亲和三个年岁大的孩子一起下四人象棋,一直下到夜晚。但一到开学,孩子便放弃了这种十分诱人的游戏。

1886年夏天,列宁和哥哥每天晚上都要进行象棋比赛。两个人静静地坐在房间里,往往几个小时都不离棋盘。

最爱模仿哥哥

据列宁的姐姐安娜回忆,列宁不只爱和哥哥下象棋,还爱哥哥玩的一切东西,也爱哥哥爱做的一切事情。

列宁极爱自己的哥哥,处处都模仿哥哥,甚至包括哥哥的各种生活细节。

无论人们问列宁什么,如怎么玩?是否去散步?是否在饭里加些奶油?抑或是倒上些牛奶?这些,列宁都不立即回答,他总要先看看哥哥。这时,哥哥故意吞吞吐吐,安娜便开始嘲笑列宁,但嘲笑并不能改变列宁,他总是回答说:“像哥哥一样。”

由于哥哥是个少有的严肃深沉的孩子,总是严格地对待生活和学习,模仿哥哥对列宁大有好处。

哥哥这个榜样,不仅列宁模仿,别的孩子也都模仿,模仿他待人处世的风范。

哥哥聪明,敏感,诚恳,正直,刚强,稳重,其他孩子都敬重他,这对列宁来说意义重大。

原来,列宁在模仿哥哥的同时,自觉地开始同自己的缺点做斗争,渐渐地,父母和孩子们发现好动的列宁不再像以前那样暴躁,聪明绝顶的列宁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了。

有一天,列宁听妹妹奥丽珈弹奏钢琴,心想学钢琴十分烦人,需要极大的耐性,而妹妹竟弹得这么好,真不容易啊。于是,他对姐姐说:“奥丽珈的动手能力和持久毅力真令人敬佩啊!”

从此,列宁开始认真锻炼动手能力,成绩显著,令大家十分惊异。

列宁聪明过人,无论做什么都轻而易举,因此极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甚至会嘲笑别人。而在哥哥的影响下,他变了。他开始发掘别人好的一面,开始学习别人的长处了。

守纪律的孩子

列宁房后的果园里大部分是水果树,有苹果树、樱桃树和各种果木,还有一个可爱的花坛。

果园的一切都由母亲来管,她是位酷爱园艺的人。除了极吃力的活儿,母亲是从来不雇人的,都由孩子们来帮忙。

在炎热的夏天,傍晚时,孩子们一齐出动,手里拿着喷壶、水桶、罐子来到井边,从井里压出水来,灌满了喷壶、水桶、罐子,干劲冲天地去给果树浇水。列宁兴高采烈地跑来跑去,总想多干些。

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吃水果,但不能乱吃,母亲为大家规定了严格的纪律:只许吃落地的水果,或被虫子咬过的水果。孩子们严格遵守母亲规定的纪律,从不从树上乱摘水果。

还有,孩子们先吃哪些早熟果,哪些要留到冬天吃,这些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样,孩子们不但秋天能够大吃水果,而且还能吃一冬。

有一天,一个来列宁家做客的姑娘为了显示大胆,竟向苹果树跑去,用嘴从树上咬下了一个苹果,又接着继续向前跑。她的这一举动令列宁家的孩子们非常反感,他们都厌恶这种行为。

在夏天傍晚喝茶的凉亭旁,有三棵樱桃树,结满了累累硕果,可一颗也没人摘。

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见满树樱桃没人摘,十分奇怪,便问大家这是为什么。孩子们回答说:“母亲不让摘,一定要留到七月二十日,那一天是父亲的生日。”

客人听了,十分惊讶,多么听话的孩子啊!

列宁的姐姐安娜回忆说,列宁在他的私人生活中,表现了合理的纪律和爱护东西的精神,他同样要求每个建设国家的同志都要这样做。这种守纪律和爱护东西的精神,是在他童年时代便养成的。

成龙成凤

因为父亲献身教育事业,常年在外奔波,抚养孩子便成了母亲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母亲像一位乐队指挥,有节奏地指挥儿女。

每天早晨,孩子们还在梦乡时,母亲就起床浇花,准备早饭,然后轻轻地弹奏肖邦等名家的乐曲,孩子们渐渐养成了伴随琴声醒来的习惯。

每天临睡前,母亲总是拿着蜡烛检查孩子们的床铺,同孩子们谈话、讲故事,然后坐下来读书或弹钢琴。

父母十分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劳动习惯。孩子们从小就自己照管自己,并且帮助大人干些家务。女孩子要注意使自己和小弟弟的服装经常保持整洁。

夏天,全家人聚在露天亭子里愉快地喝茶,大孩子拿茶炊,其他孩子搬椅子、拿茶具。喝完茶后,女孩子帮助母亲清洗茶具,男孩子搬走椅子。

在给花园浇水时,一个孩子抽水,其余孩子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大家愉快地劳动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父亲的正直、宽厚、博学,母亲的慈祥、勤恳、稳重,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幼小心灵。

温馨的家庭,为孩子们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方便的条件,给孩子们踏上人生征程提供了良好的起点。

在父母的精心培育下,列宁和兄弟姐妹都走上了革命道路,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辜负父母的栽培。

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在彼得堡大学读书期间参加了民意党,成为刺杀沙皇的英雄。

姐姐安娜是俄共(布)著名活动家和职业革命家,曾多次被沙皇政府逮捕流放。1898年,她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届莫斯科委员会委员,协助列宁出版了大量著作,参加编辑《前进报》、《女工》、《织工》、《无产阶级革》等多种报刊。

弟弟特米特里是一位医生,1900年参加《火星报》组织,曾在图拉、基辅、辛比尔斯克等地从事革命活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任中央委员会的代表,1917年任塔夫利达省党委会委员。十月革命胜利后,任克里木临时工农政府副主席,在莫斯科卫生人民委员部、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大学等单位担任领导工作。

妹妹玛丽亚17岁就参加革命,1903年秋在党中央书记处工作,编辑过《火星报》、《工农通信员》、《真理报》。十月革命后曾任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苏联工农检查人民委员部委员、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职。

在兄弟姐妹中,列宁对祖国的贡献最大,举世瞩目,尽人皆知。

不幸的是列宁的大妹妹奥丽珈虽然聪明过人,却因患传染病过早去世,未有建树。

父亲伊里亚由于过早地于1886年去世,没有亲眼看到儿女们成龙成凤。

伊里亚在世时,邻里和朋友十分羡幕他,说他的孩子个个聪明、听话、懂事。对此,伊里亚感到十分满足和自豪,曾对儿女们做过这样的评价:“我没有不称心的孩子,但他们各不相同。”

伊里亚把自己的孩子根据其特点分成三对,每—对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说:“第一对——亚历山大和安娜,他们有本领、有才华,将来会大有成就;第二对——列宁和奥丽珈,这是我最喜欢的—对,他们将会胜过哥哥和姐姐,前途更加远大;第三对——德米特里和玛丽亚,他们也很有才干。”

知子莫如父,父亲的评价是中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