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逃不过的心理陷阱——最好别犯的思维错误(4)
一项来自《英国精神病学杂志》针对饮食习惯与精神健康关系的研究结果让人小吃一惊,该研究称,平时多食高脂肪、加工类食品的人,与多食果蔬、鱼类产品的人相比,患抑郁症的概率高58%。这一结果是在为期5年,追踪调查近4000名、年龄在55周岁左右英国公务人员饮食习惯后得出的。这意味着少食用高糖高脂的垃圾食品,更有利身体健康,也有助精神健康。
10.重要时刻,大脑为何一片空白
在真实生活中,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一心想不要紧张却偏偏紧张得要死,这种事大概总会出现。是因为太紧张,所以搞得脑子一片空白吗?
◎关键时刻的“卡壳”
从小到大,无论是重要考试、比赛,还是当众演讲,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一心想不要紧张却偏偏紧张得要死这种事很多人都经历过不少次。
为了那个重要的时刻,你已经准备了无数日夜,就差临门一脚。但是,眼前的考题无比眼熟脑子却就是不转弯,球拍挥到空中打出的球就是不在道儿,词说了一半下半句却怎么都想不起来……关键时刻,你在一瞬间的“卡壳”总是压倒了之前无数的努力。生活对你怎么这么不公呢。这种时候,你可能以为是自己太紧张了,下次一定要放松。其实,紧张情绪并不是导致你大脑一片空白的真正原因。
◎大脑“卡壳”的秘密
在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沙恩·贝洛克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发现大脑“卡壳”的秘密在于“工作记忆”这片田。
人的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就像是超大的计算机硬盘,永久存储着你的记忆;而工作记忆就是短时记忆的一部分,它像内存,只存放那些你正在用或者马上要用的东西。这就类似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你需要的信息会先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放到工作记忆中,然后再通过你的五官四肢执行出来。
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件事情都离不开工作记忆。以系鞋带为例,鞋带开了要重新系,你的工作记忆就会立刻清空刚才的结果,改成“两根鞋带交叉打结”的指令。
沙恩·贝洛克还发现,一个人如果太担心结果不好,这种担心就会占用工作记忆,而且长住不走,结果你需要的信息就没地方放了。就像是内存满了,硬盘里有再多文件也是白搭。
有时候,这种担心源于你自己的不自信,也源于你的刻板印象。比如,女生担心数学、物理考试会比男生低,新人担心自己比不过前辈,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记忆里充满了这些担忧,所以该放的东西怎么都挤不进来。而那些没有被灌输性别偏见的女生,她们的数学成绩就超出了平均水平。
◎如何让“工作记忆”空出来
其实,要想让工作记忆空出来,方法很简单,随便找一个想开始就开始、想停止就停止的东西占着它就可以。哼个小曲儿,唱个小调儿,让你的工作记忆里充满音符就可以。也许你会说在考场时可不能唱歌啊?那就想一些其他事情,只要是你能控制的念头就行。总之,重要时刻,在你的工作记忆里只能存放两种东西:你能控制的和你需要的。当命运再次降临时,别再让硬盘里的绝技们空等,做一个深呼吸,尽情释放它们吧!
11.为什么笔迹分析并不可靠
现实生活中,有人从星座看性格,有人从生辰生肖中看性格,也有人从血型中看性格,当然,也不乏从笔迹看性格的人。你的性格真的会被笔迹出卖吗?
◎身边的“笔迹心灵学”
从一个人的书写笔迹可以推测他的性格特点,这种思想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我国汉代时期,文学家扬雄曾说过:“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他认为一个人的字迹可以体现出其道德品性。
在西方国家,这种使用笔迹推断一个人性格的技术称为笔迹学。经过多年发展,西方的笔迹分析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不仅有许多专门的笔迹分析公司、培训课程,一些企业甚至还将其应用到人事选拔工作中。
近年来,“笔迹心灵学”在我国国内也开始渐渐风行。这种笔迹分析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不仅可以评估性格,还可以帮你寻找合适的对象,为各种重大的生活决策提供参考。
◎推测的基础
从形式上看,与星座、血型类似,笔迹学也试图通过一些直接可见、易于辨别的指标来推测难以把握的内在性格。如果这样的预测体系有效,前提是确实存在一种强有力的机制,能够将性格与指标联系起来。然而,无论是星座、血型还是笔迹学,对于这种背后的机制都没有给出一套令人信服的解释来。
被人们所熟悉的书写,属于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涉及手部肌肉复杂的精细运动,并受到神经系统的调控。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还原为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者之间也许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但是,这种关联过于空泛。一个人的性格或书写方式还会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仅凭这样微妙的关系不足以支撑起一套有实际价值的预测系统。
从笔迹分析体系来看,许多分析规则其实是基于一种朴素的联想,比如字迹的“圆滑”代表性格的“圆滑”,笔画的“果断”代表性格的“果断”,等等。这种语义联系更像是一种隐喻,很难想象出有什么现实基础。
◎科学检验
虽然笔迹学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是作为一种性格预测体系,其有效性还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评估的。在心理学历史上,特别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研究者曾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涌现出了许多验证性研究。
常见的研究方法是找一些被试者提供书写文字,并完成性格测验,然后把书写材料交给笔迹分析师做性格分析,再与被试者的性格测验结果进行比对。为了避免书写内容的影响,研究者一般会要求被试者书写中性的内容(如说明性文字)。
遗憾的是,在这些严格控制的检验中,笔迹分析师的预测一般不会比纯粹的猜测强多少。1992年,心理学家Geoffrey A.Dean对于200余项关于笔迹和性格做了一项名为元分析的研究,发现笔迹分析和性格的相关系数仅为0.12,也就是说,笔迹学准确预测性格的比例不到2%,如此微弱的效应显然不具有任何实际应用的价值。另外,不同分析师之间的一致率也比较低,相关系数仅为0.42,而非专业人士的判断一致率也能达到0.3,这说明笔迹分析缺乏一套成型的标准,这也进一步限制了其有效性。
◎为什么人们愿意相信
既然笔迹分析如此不准确,那么为什么还有许多人愿意相信呢?可能有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笔迹学的朴素思路迎合了大众的思维模式。性格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笔迹学将抽象的性格特征和具体的笔迹特点联系起来,通过语义联想建立起直观的对应关系,这就满足了一般人认识自我和他人的需求。
其次,笔迹分析师会利用许多笔迹之外的线索来做出推断,给人感觉有些道理。比如,一些笔迹分析者会对历史人物或当代名人的手迹讲得头头是道,其实这种分析是基于对目标性格特点的了解,再把笔迹特征套上去的。另外,笔迹分析师会从书写内容中提供线索,比如一段非常哀怨的文字的书写者更有可能性格忧郁,这样的推论和笔迹线索也没有什么关系。这样说来,在严格的科学检验下,笔迹分析师的准确率就和纯粹的猜测差不多了。
最后就是著名的“巴纳姆效应”。1948年,心理学家福勒通过实验证明,人们倾向于认为一些空泛的、笼统的描述更符合自己,即使这些描述是随机选取的。比如,星座、笔迹学之类的伪科学都利用了这种认知偏差,它们给出的预测推论往往是广泛适用的,这一效应使得我们很容易接受这样的陈述,认为其有些道理。
12.为什么约会吃饭也流行男左女右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问:“您喜欢自己的左脸还是右脸?”结果,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右脸”。在男女朋友约会时,有男士总抢着坐在左边,展现右侧的脸给女朋友,难道是右脸比左脸更好看、更有魅力吗?
◎是谁出卖了你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是传统的男左女右观念在起作用,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有左右之分。有时左右对称活动,有时左右分别出现不同的表情,即出现不对称活动。当人们发自内心地欢笑或者悲伤时,人脸就会表现出左右对称的活动。此外,像咳嗽、打哈欠、打喷嚏等无法用自己的意志进行控制的生理现象,人脸也是左右对称活动的。
那么,什么时候人的脸会左右不对称呢?研究表明,当人对自己的感情有意识的时候,例如,失败后人们的沮丧;因为鄙视某人而表现出轻蔑;当众出丑时的面露苦笑……人脸都会表现出左右不对称。
◎左脸和右脸的真相
人的左脸表现出来的情绪更接近真实的内心,这是因为我们的左脑主管语言逻辑思维,比如,算术、伦理、分析、理论和解析等;而右脑则主管形象思维,比如,视觉、绘画、几何学、图像、直观感觉等。
然而,大脑和它所主管身体部位的方向恰好相反。主管情绪和感情的“右脑”,其支配范围在身体的左侧;主管伦理的“左脑”,其支配范围在身体的右侧。换句话说,谈话对象的真情实感是通过左半侧脸显露的,右侧脸流露出来的是理性的信号,而左侧脸表示的则是自己的情绪和感情。
研究发现,右侧是肯定性的感情,基本左右对称,而否定性的感情则被认为多在左侧流露出来。只有故意装出来的、按别人要求摆出来的表情才会发生不对称,比如发自内心欢喜的一张脸,就很少出现不对称。因此,左右脸不对称可以说就是撒谎的线索。
与人接触、与人交谈的时候,最好不要和听者面对面,而是应该坐在其旁边。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坐在对方的左侧,那么就可以容易地读取到对方的真实想法了。
为什么靠边的座椅受欢迎?为什么有的团队会让人变懒惰?为什么长相好的人更容易事业有成?为什么有些人常常说一套做一套?
其实,我们之所以这样生活、那样工作,之所以会有这样那样匪夷所思的行为,并非我们刻意或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