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GMP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新版药品GMP的内容、特点和意义

1.GMP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79号令颁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于2011年3月1日施行。共十四章313条,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则,共4条,阐述了实施GMP的法律依据和GMP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基本要求以及GMP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质量管理,共分四节,11条,确立质量目标,对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风险进行概括和规定。

第三章:机构与人员,共分四节,22条,对制药企业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和关键人员(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资质和主要职责作了明确规定,以及人员培训和卫生作了详细要求。

第四章:厂房与设施,共分五节,33条,规定了制药企业的厂房与设施及分区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第五章:设备,共分六节,31条,要求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改造和维护必须符合预定用途,应当尽可能降低产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风险,便于操作、清洁、维护。

第六章:物料与产品,共分七节,36条,要求原辅料、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包装材料和成品必须符合质量标准。

第七章:确认与验证,共12条,要求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第八章:文件管理,共分六节,34条,要求企业建立文件管理操作规程,系统地设计、制订、审核、批准和发放文件。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应当按照操作规程管理,并有相应的文件分发、撤销、复制、销毁记录。重点要求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批生产记录、操作规程和记录。

第九章:生产管理,共分四节,33条,重点要求在生产操作过程中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做到有效隔离。

第十章: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共分九节,61条,要求质量控制实验室的人员、设施、设备应当与产品性质和生产规模相适应。对取样、留样、持续稳定性考察、变更控制、偏差处理、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供应商的评估和批准、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作了详细规定。

第十一章: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共分四节,15条,要求委托方和受托方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明确规定各方责任、委托生产或委托检验的内容及相关的技术事项。

第十二章:产品发运与召回,共分三节,13条,规定了企业发运,同时建立产品召回系统,必要时可迅速、有效地从市场召回任何一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

第十三章:自检,共分二节,4条,规定质量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对企业进行自检,监控本规范的实施情况,评估企业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并提出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第十四章:附则,共4条,明确了主要术语的含义,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2.新版药品GMP的特点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强化了管理方面的要求

①提高了对人员的要求。“机构与人员”一章明确将质量受权人与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一并列为药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人员,并从学历、技术职称、工作经验等方面提高了对关键人员的资质要求。比如,对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的学历要求由现行的大专以上提高到本科以上,规定需要具备的相关管理经验并明确了关键人员的职责。

②明确要求企业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管理目标、有效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而建立的,是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和资源等构成的完整系统。新版药品GMP在“总则”中增加了对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保证药品GMP的有效执行。

③细化了对操作规程、生产记录等文件管理的要求。增加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规范文件体系的管理,增加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新版药品GMP分门别类对主要文件(如质量标准、生产工艺规程、批生产和批包装记录等)的编写、复制以及发放提出了具体要求。

④进一步完善了药品安全保障措施。引入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在原辅料采购、生产工艺变更、操作中的偏差处理、发现问题的调查和纠正、上市后药品质量的监控等方面,增加了供应商审计、变更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新制度和措施,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主动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无菌制剂生产环境标准,增加了生产环境在线监测要求,提高无菌药品的质量保证水平。

(2)提高了部分硬件要求

①调整了无菌制剂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1998年修订的药品GMP,在无菌药品生产环境洁净度标准方面与WHO标准(1992年修订)存在一定的差距,药品生产环境的无菌要求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为确保无菌药品的质量安全,新版药品GMP在无菌药品附录中采用了WHO和欧盟最新的A、B、C、D分级标准,对无菌药品生产的洁净度级别提出了具体要求;增加了在线监测的要求,特别是对生产环境中的悬浮微粒的静态、动态监测,对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和表面微生物的监测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②增加了对设备设施的要求。对厂房设施分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和辅助区分别提出设计和布局的要求,对设备的设计和安装、维护和维修、使用、清洁及状态标识、校准等几个方面也都作出具体规定。这样无论是新建企业设计厂房还是现有企业改造车间,都应当考虑厂房布局的合理性和设备设施的匹配性。

(3)围绕质量风险管理增设了一系列新制度 质量风险管理是美国FDA和欧盟都在推动和实施的一种全新理念,新版药品GMP引入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并相应增加了一系列新制度,如:供应商的审计和批准、变更控制、偏差管理、超标(OOS)调查、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这些制度分别从原辅料采购、生产工艺变更、操作中的偏差处理、发现问题的调查和纠正、上市后药品质量的持续监控等方面,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促使生产企业建立相应的制度,及时发现影响药品质量的不安全因素,主动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

(4)强调了与药品注册和药品召回等其他监管环节的有效衔接 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过程是对注册审批要求的贯彻和体现。新版药品GMP在多个章节中都强调了生产要求与注册审批要求的一致性。如:企业必须按注册批准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生产,按注册批准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采用注册批准的原辅料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其来源也必须与注册批准一致,只有符合注册批准各项要求的药品才可放心销售等。

新版药品GMP还注重了与《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的衔接,规定企业应当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已上市药品,同时细化了召回的管理规定,要求企业建立产品召回系统,指定专人负责执行召回及协调相关工作,制订书面的召回处理操作规程等。

3.实施新版药品GMP的意义

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向高度重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国家声誉,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而目前我国药品生产环节深层次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药品生产和产品质量等因素引发的突发不良事件的风险依然存在。建立最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法规制度,是深化食品药品安全整治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修订药品GMP工作与我国人民的用药安全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声誉息息相关。药品GMP是国际通行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而我国现行的药品GMP已施行达10年之久,无论在标准内容上,还是在生产质量管理理念上均与国际先进的药品GMP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药品GMP还在不断发展,WHO对其药品GMP进行了修订,提高了技术标准;美国药品GMP在现场检查中又引入了风险管理理念;欧盟不断丰富其条款内容。与国际先进的药品GMP相比,我国现行药品GMP在条款内容上过于原则化,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偏重于对生产硬件的要求,软件管理方面的规定不够全面、具体,缺乏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国际药品GMP发展趋势。

截至2012年底,我国化学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有4700多家,在总体上呈现出多、小、散、低的格局,生产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修订我国药品GMP、提高药品GMP实施水平,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调整企业布局,净化医药市场,防止恶性竞争,同时也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与药品GMP的国际标准接轨,加快我国药品生产获得国际认可、药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步伐。

GMP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向前快速发展变化的。本书主要介绍了厂房设施、设备,水系统,空调系统,物料与产品,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确认和验证,文件管理,药品注册管理和质量风险管理等。

GMP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最低标准。对于一名刚刚接触GMP的人来说,学习GMP,就像学习其他新事物一样,不知如何学、怎样学。首先,学习、了解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法律法规;第二,结合专业知识,边学边实践,理论结合实际,相互交流,多学、多看、多实践,循序渐进;第三,理解GMP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第四,努力学习,参与推进GMP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