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驯服赛维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参与性塑造:人工智能社会科学的未来

未来已经发生,但是尚未流行。

——威廉·吉布森(美国科幻作家)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北宋理学家)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变迁,包括学术界、商界和政府在内的所有领域都将步入这种智能化的进程。同时,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也产生了新的议题和研究领域。那么在这场颠覆性的革命中,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在我看来,在人工智能时代,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并不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而是要在参与性塑造的基础上,构建人工智能社会科学的未来。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科学不能只看热闹

人工智能只是属于科技界的“热闹”?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临。不仅一些大的软件公司正在布局人工智能,传统的电脑制造商也纷纷向这一领域进军。例如,IBM公司通过收购以色列Mobileye公司,全力转向智能汽车领域,Facebook也在全力布局人工智能的未来规划。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列的公司都在全力进军这一领域,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也不例外。譬如,2017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由百度牵头筹建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此之前的几年时间里,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招募了上千名软件工程师和开发人员,在人工智能汽车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7年3月19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计算机围棋大赛决赛上,中国另一家科技巨头——腾讯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绝艺”战胜日本的“DeepZenGo”获得冠军。

简言之,整个科技界都呈现出人工智能热的图景,而这种热度也反映在几次大的预言中。《未来简史》一书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将会对未来的职业产生重要影响。在未来,有一些职业将会面临冲击,这些职业依次是:旅游咨询业、外文翻译、律师助理、银行保险。除此之外,还有预言描绘了未来的社会变化。例如,人类在十年之后将不再拥有汽车,自动驾驶的出租车会成为主流的景象。这将为城市腾出大量的空间,而这些空间将会被改造成公园,从而提升城市生活的舒适度。

与科技界的“热闹”不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似乎表现得很淡然。其实,这对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窘境。目前的学术界似乎存在这样一种逻辑:只有某个学科内的学者才有权利对该学科的问题发表看法。在一些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看来,人工智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而人文社科在这一领域缺乏建树,所以不能在这一领域评头论足。这种观点阻止了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人工智能的讨论。此外,人文社科学者相对“沉寂”的一个原因是,科技领域的发展进步日新月异,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思考的范围。

在这场可能决定人类未来发展的大讨论中,人文社科学者的缺席,显然不利于人工智能的总体发展。例如有学者就指出,大数据的未来不能仅仅掌握在那些数据公司手中。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未来同样也不能仅仅掌握在自然科学家、工程师和科技公司手中。因为这不仅是科技和科学家的未来,也是整个人类的未来。科学家和工程师可以掌控科技发展的技术走向,但不一定能深刻地理解科技对人类的复杂性影响。因此,人文社科学者和思想家们不能缺席这场讨论,而应该主动参与到影响人类命运和人类发展的大讨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