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都是阅读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你该读什么书:好书不厌百回读(1)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伏尔泰

【什么样的书是为好书】

你该读什么书,取决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阅读好书就像跟历代名贤圣哲促膝长谈,他们高尚的节操会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大量阅读是完善自我的必由之路。林肯少年时,就因为偶然一次阅读了华盛顿和亨利·克雷传记,从此立下宏伟的志向,最后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总统”。

关于什么是好书这一话题,人们时常谈起,也无统一的答案。在不同读者的眼里,每一本书都可能是好书。人们因各自的喜好和目标不同,每本书也因此在不同的读者眼里占有不同的地位。

印刷物自诞生那一刻起便承载了传播知识、传播文化、传播思想等内涵。一本有价值的书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绝非危言耸听。很多人,人生的改变皆始于读书。

人们看书一般都有两种感觉:一种是让你不忍释卷、沉浸其中的感动你的书;一种是看过后能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的书。

真正的好书,能让人在阅读时废寝忘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读过之后,又意犹未尽。真正的好书是震撼心灵的作品,而不是随便哪个作家都能写出的作品。如今,科技的发达,网络的普及,很多网文如春草般疯长,更多的网络小说和言情小说,其实也只不过是娱乐大众,没有太多的思想内涵。

而衡量一本书是否是好书,也与个人的文化差异、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以及经验、经历等密切相关。当然,需要强调的重要的一点是,你的思考与震动应该是主动的、自发的、不知不觉的,而不是被动地要求去思考。假如你不是被强迫着或被教育着去看一本书,你自己真正用心去看一本书,完全看进去了,这本书无疑就是好书。

也有一些书,在你未读之前未必能发现它的好。哪怕你开始读了,没有用心去读,也未必发现它的好。有时候,读书也需要一定的环境和心情。无论哪类书,只有你用心看进去了,你才能发现书的好。

事实证明,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著一般人看不进去,但只要你能看得进去,只要你能抱着“我一定要读”的心态,你就会发现这些被传为经典的书籍的确有其过人之处,而且绝大部分流传下来的确实是好书。据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好书不是谁都能看得进去的,好书也不容易读懂。

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在这点上,范仲淹堪称典范!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自幼丧父,其母又改嫁,生活很贫困。但他却心怀大志,毫不气馁。十几岁时,他住在寺庙内,昼夜苦读。每天,他煮一锅粥,凝冻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几块咸菜吃。他常常学到深夜,困倦了,就用冷水洗洗脸,继续苦读。

他一心埋头读书,每天只吃两顿稀粥的事被当地一位官员知道,就让人给他送去美味食品,可是这些东西他碰也没有碰,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有的都腐烂了。送食物给他的人问他为啥不吃,他回答说:“不是我不感激你们的好意,因为我吃粥已经很久,习惯了。现在突然享受这么好的东西,以后我还能吃得下稀饭吗?”后来他连两顿稀饭都吃不上,就一天只吃一顿。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日夜苦学,实在困极了,就和衣在桌上打个盹。在外求学的5年里他从没有舒舒服服地上床睡过觉。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问家无不因读书而成就自己。中国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几十年一直勤奋地学习各种知识技艺和治国本领,连衰老都没有觉察到。纵观历史上的伟人、英雄和大学问家,大多是出身贫苦,即使不是出身贫苦的人,也是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才有所成就的。孔子有名的学生颜回也以老师为榜样勤奋学习,他身居陋室,生活清苦,却一心发奋读书。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要想学习到真本领,非勤奋读书不行。那些抱怨读书太苦、太累的人只是为自己不肯下苦功而寻找借口。

学习是做学问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它更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的反复磨炼的过程。它是个人脑力劳动的过程,也是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去领会、阅读各种书本知识或认识客观世界,掌握各种有用知识,发展个人能力和形成个人品德的过程。

只有自己付出血汗,坚持不懈、顽强不屈地战胜各种困难,才有可能给自己一个完满的人生。如果没有勇气和毅力,如果没有热忱和勤奋,只想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这是不可能的。

天道酬勤,只要你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成功的人比你多付出的只是勤奋而已。只要你热爱读书,只要你是个内心还有所追求的人,请将“读好书,交高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吧!只要是能促进你人生进步,只要是能让你不断地突破和超越,这样的书就堪称好书。

【主动去阅读好书】

有一种表,可以自动上弦、计时,它有什么特殊的构造吗?原来这种表本身带有自动装置,组装有叫“转子”的这种旋转部件,手腕一摆动,“转子”就旋转,从而就上了弦,手表就会自动走起来,所以不需要人工去上弦。

主动阅读的人就装了这种“自动装置”。他们不用别人督促,高举着“我是读书人”的旗帜,而是主动地去阅读。

阅读本来就是自己的事,别人只能提供帮助,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去做,也没有必要总是让别人提醒,就像一个人“学走路”。

“学走路”意味着没有人能够代替你走路,你只能自己经过爬行,跌跌撞撞,然后就学会了直立走路。尝试、摸索、跌倒、摔跤之类的错误是成长的正常代价,如果不付出这些代价,人就不会掌握走路的技巧。在阅读学习中,别人可能会帮助你解决某一困惑,但真正的帮助是让你“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人的依附”。

什么是主动阅读?其实很简单。

主动阅读是指阅读者在阅读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阅读,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

通俗地说,就是在阅读中遇到困难或新的问题出现后,有的人常以“没读过”“不会”等为由拒绝尝试,这样就丧失了一次独立学习的机会。而有的人则敢于尝试,把克服困难的过程看作是学习的过程,读不懂的知识就主动去查资料、请教某方面的专家,带着问题去阅读,这就叫主动阅读。

阅读并不是随便翻开一本书就能读好的,也不是在别人的指使下勉强阅读就能产生兴趣的。阅读不能依靠别人的唠叨、被人催促,因为这样极有可能会引起你的逆反心理。只有自动自发地阅读,才会取得优异的成果。

荣获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查尔斯·汤斯曾说,是童年自己积极观察和寻找的经历引发了他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童年的他深受父亲的鼓励,经常针对百科全书上的问题自己去查。童年的他很喜欢做游戏、猜谜,还常常到野外找一些不知名的东西,他总想发现新的东西。一次,他发现了一种鱼,并寄给了博物馆,得到了来自博物馆的肯定,从此以后,查尔斯·汤斯更加喜欢自己主动阅读和探索了,最终致力于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发现。

阅读的主动性是影响一个人学习质量的关键。积极的自主阅读是人一生永远需要的一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