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由于地缘和历史原因,我国和苏联之间具有特别重要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历史,而且对我国的未来发展仍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层面深入系统地研究苏联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得失启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发展无疑具有特殊意义。

孙自胜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一书,是在他的博士论文《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及其得失启示》基础上形成的。本书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普及教育研究,由于在系统探索基础上涉及其得失,并得到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具有较大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书中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发展轨迹、基本特征、得失和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启示的研究,角度较新,分析较为透彻,属于现实和历史意义兼具的研究成果。

在“冷战”时期,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意识形态斗争空前加剧。在很长时期内,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斗争甚至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应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在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前提下,着力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

作为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苏联除了在政治经济领域与资本主义国家竞争之外,在思想文化领域,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手段,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着力巩固和完善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随后建立起来的各社会主义国家承袭了苏联的做法,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形式。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各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于实际经验的欠缺和盲目模仿苏联的做法,导致脱离本国实际,由此亦产生诸多弊端。苏联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用固化的理论,采取强制“灌输”的方法,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苏共遵照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方面内容的划分,分别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政治经济学教育和科学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党史和革命史教育等,形成了独特的共产主义教育体系。这一教育体系,成为各国共产党长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范本。

今天,苏联已经解体,无论在苏联发展还是解体过程中,无疑都有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苏联这段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仍然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书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层面展开,对苏联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探讨,抓住了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通观全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选题恰当,视角适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会遇到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找到答案。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突出地位和作用。

苏联思想政治教育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从各个层面都可以对其进行研究。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角度展开,既抓住了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核心,也能由此窥见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貌。

二是思路清晰,定位准确。自苏联解体以后,在世界范围内,苏联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建设成为人们反思和批判的对象,更多人则选择了对苏联时期的有意识遗忘。而事实是,苏联时期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探索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教育实践在内的各个方面,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面对这一复杂的历史过程,准确定位研究目标至关重要。本书不仅以苏联思想政治教育为广阔背景,抓住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这一主题,而且以清晰的思路达到了准确定位的目的:在得失上下功夫,在启示上做文章。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较为复杂,但本书找准了问题,既不是正面研究包括专业教育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也没有去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苏联模式,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着重研究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失及其启示。明确了在苏联思想政治教育兴衰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发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关键,而且是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原因中的重要因素。

无论关于苏联结合自身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根据时代发展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有效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的理论总结,还是关于模式化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封闭起来,缺乏更新,导致教育的教条化;千篇一律的统一教育模式,窒息了哲学教育的多样化和灵活性;理论固化和实践发展脱节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化甚至庸俗化等研究,对于不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广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史论结合,有所创新。本书以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为中心,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给予苏联思想政治教育明确的分期,对苏联70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状况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另一方面并不局限于史料梳理,不仅分析了苏联哲学教育的基本特征,而且,通过独立思考,揭示了苏联哲学教育的历史贡献、失误和教训,达到以史鉴今,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得失中,获得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启示。

虽然由于语言限制,本书俄文原文文献掌握尚嫌不足,但作者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关系,都有较好把握。因而能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角度,扩展到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原因的系统考察,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扩大到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苏联在这方面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基本特征及其得失启示的研究,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本书文献梳理、提炼和评述客观,评价也较为中肯,内容充实、结构合理,无论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得失分析,还是由此所得到的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值得我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借鉴。

 

2015年9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