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2 历史沿革
二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在分析了二战中被英国军方拒绝所供军火的耻辱,开始了寻找检验一致化的道路。1946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认可组织——澳大利亚国家检测机构(NATA)。起初他们认为影响实验室检验一致性的基本要素有以下10条:
①仪器设备;
②环境条件;
③人员素质;
④对样品的管理;
⑤测试方法;
⑥每个人的职责;
⑦记录的结果;
⑧承受压力的能力;
⑨外部对实验室的服务;
文件化的程序和文件管理。
目的是通过对以上影响因素的预防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提供的产品的质量。
1966年英国成立了校准服务局(BCS),随后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从而带动了欧洲各国实验室认可机构的建立。当时对实验室的评审活动是:不仅考核实验室按照标准进行校准和检验的能力,而且更关心由于实验室内部管理对校准和检验质量的影响。随之产生了第三方独立、权威机构的实验室认可制度。
1973年新西兰成立了测试实验室认可委员会(TELARC)、1976年美国建立了实验室认可协会(A2LA)和国家实验室自愿认可程序(NVLAP)、1979年法国建立了国家认可委员会(COFRAC),20世纪80年代实验室认可发展到东南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了实验室认可机构,20世纪90年代包括我国在内的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加入了实验室认可行列。
随着各国实验室认可机构的建立,20世纪70年代初,在欧洲出现了区域性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目前世界主要认可组织有:
(1)国际实验室认可论坛(ILAC);
(2)欧洲认可合作组织(EA)(认可所有领域);
(3)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实验室认可);
(4)中美洲认可合作组织(IAAC)(所有领域);
(5)南部非洲认可发展合作组织(SAD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