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学而第一1.1

开篇之语,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如果有人问《论语》主要讲什么?言简意赅的回答:讲学习,讲朋友,讲君子,三讲。

有些人对首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看法,不理解,从来感觉都是学习是个苦差事,考试,排名,分数线,“学海无涯苦作舟”,哪里来的快乐,还“不亦说乎”!应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才对嘛!

据说,孔子育人一向循循善诱,由情入理,这编撰《论语》讲究开宗明义的作者们,夫子他老人家一生说了那么多名言警句,咋编排这首句,这么不通情理呢!

中华文化有个好传统,叫“为圣者讳”,那咱也知点趣,给圣人圆一下场子。学而时习之,有些人在“习”的翻译上下功夫,说“习”不是“复习”,不是反复学习得到快乐,而是“实践,实习”,学习而后实践,岂不快乐!可从我上小学、中学、大学的读书经历体会看,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好了是快乐,考不好不快乐,把课本知识付诸应试之实践,也没感觉到快乐啊!

所以,我觉得快乐与否不是“习”的事儿,是学的事儿。子曰的“学”和今日之“学“,不是一回事。子传六艺,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书写、诗歌、文学、历史)、数(计算)。

习的繁体字,習。朱熹解释,習者,鸟数飞也。学了知识、本领、技能要像鸟儿一样展翅,自由飞翔,获得“学”而时“习”的无穷乐趣。

学礼,知进退。老师教你长幼之礼,你学而时习之,回家和你爹点头哈腰,连磕头带作揖,再说几句拜年话,你爹咧着大嘴乐着赏你顿麦当劳,不亦悦乎!

学乐,知动静。老师教你一首好曲子,高山流水,你学而时习之,回家琵琶、古筝加扬琴弹给你老妈,听得她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儿,没花啥钱减肥成功,不亦悦乎!

学射,知勇懦。老师教你练弓箭,百步穿杨,你学而时习之,放学路上林子里遇见豺狼虎豹,再也不用扭头拔腿就跑了,拿出弓箭挨个射瞎它们的眼,牵上一串回家煎炒烹炸改善生活,不亦悦乎!

学御,知缓急。老师教你开车,喔喔吁吁,你学而时习之,回家把厩里宝马驾上两轮推车,拉上兄弟姐妹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风驰电掣,急停缓转,不亦悦乎!

学书,知往来。老师教你练字诗书,之乎者也,你学而时习之,拿起毛笔,刷刷点点,妙笔生花,向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倾吐一下你辗转反侧、九曲十八弯的衷肠,不亦悦乎!

学数,知多少。老师教你珠算,加减乘除,你学而时习之,作为少东家,抱上一人来高的铁算盘,趾高气昂挨家挨户噼里啪啦去收房租,一下五去四,六去四进一,不亦悦乎!

以上可以看出,子曰的学,是素质教育之学,乐在其中;如今之学,是应试教育之学,苦在过程。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好理解,人到了一定年纪有了足够阅历,更能切身体会出来朋友自远方来的那种快乐!子生活的时代,交通道路和交通工具都落后,可以想象,远方朋友离别再相聚的时间跨度比如今大的多,离别不易相逢更难,所以,有朋自远方来,那种喜悦是必须用奏乐来表达的,更是可以用反问句加以强调的!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天下人熙熙攘攘,皆为名来,皆为利往。谁不想出名,让天下人熟知认可自己的才识或美貌,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不想拥有财富,巴不得福布斯扩大排名,把自己特招进去;恨不得有良田千亩,广厦万间,大庇天下亲戚俱欢颜。哪怕是小有成就,小有进步,都怕别人不知道,恨不能提溜住人家耳朵大声向世界宣布自己有多在乎自己。

所以,人不知而不苦恼、烦恼、恼怒、生气、憋气,还能以平和的心态对人对己,实属不易。这就需要有足够深的修养和足够高的道德,配的上“不亦君子乎”。当然,如果自己蒙冤受了委屈,不为人知,自己还不愠,更难能可贵,真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