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戴禮記
《大戴禮記》十三卷,漢戴德撰,線裝三册。版框高18.2釐米,廣28.2釐米。
是書爲乾隆二十年(1755)盧見曾雅雨堂刻本,前有盧見曾乾隆戊寅年序,謂『余家召弓太史於北平黄夫子家借得元時刻本以校今本之失,十得二三,注之爲後人刊削者亦得據以補焉。有與其友休寧戴東原震氾濫群書參互考訂,既定而以貽余』。又有宋韓元吉淳熙乙未年之序及元鄭元祐至正甲午年序。目録後有戴震乾隆丁丑年作《校大戴禮記目録後語》,并《校定大戴禮記凡例》,則此本乃盧見曾據盧文弨、戴震校定本而刻。
是書半葉十行,每行二十一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單魚尾,四周單邊。版心上部刻書名,下部刻卷數、葉碼,及『雅雨堂』文字。
是書每卷卷首題『大戴禮記卷第某』,次行題『周尚書右僕射范陽公盧辯注』。正文大字頂格書寫,雙行小字夾注。凡戴震之説,皆以『案』字表明,其將舊本注中摻雜之内容與盧辯注相混者分出,皆以『〇』表明,眉目分明。每卷末行題『大戴禮記卷第某』。
戴德爲漢武帝、宣帝時禮學家,與戴聖學禮於慶普,傳后倉之禮,并稱二戴。戴德作《大戴禮記》事不見於《漢書》,而首見於鄭玄《六藝論》,謂『戴德傳《記》八十五篇,《大戴禮》是也。戴聖傳禮四十九篇,則此《禮記》是也』。武帝時,河間獻王壞孔子宅,得古文《記》。《經典釋文·序録》以爲戴德删古文《記》而成《大戴禮》,戴聖又删《大戴禮》而成《禮記》。錢大昕以爲,《大戴記》八十五篇,《小戴記》四十六篇,符合古文《記》百三十一篇之數。王國維又以爲,大小戴各取古文《記》内容而成書。但大小戴《記》内容有交叉,則錢大昕説有誤。西漢民間早有單篇之《記》文流傳,且二戴受學於慶普,若謂二人所輯之《記》全出古文,則恐與實情不符。今傳之《大戴記》内容龐雜,有承襲西漢今文禮學者,有取於古文逸禮者,則其成書,或遲至東漢,而亦非戴德親自編訂,當是在流傳過程中融合今古而成的文本。此書自隋唐始,已經無完本,四十六篇亡佚,現存三十九篇。現存最早的注本爲北周盧辯所著,而自唐至明,研究《大戴禮》者甚少,至清代纔有學者重新關注,有孔廣森《大戴禮記補註》、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等。
盧見曾(1690~1768),字抱孫,號雅雨,又號道悦子,山東德州人。明代藏書家盧世傕重孫。康熙六十年(1721)進士。曾官兩淮鹽運使。書樓名『雅雨堂』,增益先祖舊藏,有珍秘善本數十種。著有《雅雨堂詩文集》等,刻有《雅雨堂叢書》等。
本書無藏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