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二
构建学习热情是建构主义教学的核心

收到段烨老师的大作,甚是喜欢。建构主义最近在中国培训界越来越受重视,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段老师的这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上全方位解读了建构主义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相信对建构主义教学感兴趣的培训同人有极大的裨益。

阅读此书让我想起十几年前在华为做培训的一个教学案例,当时我任培训班班主任,培训对象是购买华为SDH光传输设备(简称SDH)的来自移动、电信等运营商的客户学员。培训期为一个月,包括四个模块内容:SDH原理、SDH设备、SDH网管操作、SDH设备故障排除。课程设计也是按照每个模块一周的时间来安排的。连续几个班下来,培训情况不甚理想,总结为两点:学员累,培训满意度不高。学员累,是因为大部分学员之前没有接触过SDH,所以开始连续一周的大量概念、新名词、符号、英文缩写,让他们很难接受。学员疲累了,满意度自然就不高。连续几期的满意度都在78~83分,离培训中心要求的90分以上的满意度,还相差甚远。

华为培训,客户满意度就是生命线。为了提升满意度,我们进行了内容设计优化,采用了类比教学法,把SDH光传输同目前他们熟悉的传统电缆传输进行对比,并围绕传统电缆通信同SDH通信的差异展开内容。这样的课程调整,通过学员熟悉的电缆传输入手,构建了学员过往的经验,让新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产生了连接,容易被吸收,从而提升了培训的效果。事实证明,采用这种方式后,总体的培训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后面连续几个班的培训满意度都在85~90分,较之前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

当然,满意度还是不到90分。我们深刻意识到,尽管通过构建经验,学员比较容易吸收新的内容,但是连续一周的理论培训,毕竟是枯燥的,学员的学习兴趣并没有被激发出来,后面的实操虽然跟上了,但第一周不愉快的印象已经形成,总体培训满意度很难上90分。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整个课程设计做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将原理、硬件、网络操作、故障排除这四个模块的内容交叉进行,第一周原理、硬件,第二周原理、硬件、网络操作,第三、四周开始四个模块同步进行。这样改变带来的直接好处是,学员从第一周开始就接触了实操,有了兴趣,第三周开始就接触了实际工作中的故障排除,不仅增加了兴趣,还有了学习成就感。到第四周学新的理论,也发现没有以前那么难了。新的课程安排实施后,学员不累了,讲师轻松了,总体满意度也提升到了90分以上。此次课程优化设计获得了培训中心的赞许,本人也因此获得了当年华为“优秀培训讲师”的称号。

之所以回顾上述的培训案例,是因为我发现该期间所做的课程设计的优化和成功,在于无形中运用了建构主义思想进行课程设计。

第一次调整,是建立学员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关联,从而降低了吸收新知识的难度,提升了学习效率,属于构建经验。

第二次调整,是通过导入学员喜欢的内容,降低内容的难度,循序渐进,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从而构建了学员的学习热情。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的确,在整个培训实施过程中,没有比点燃学习热情更为重要的事情。我们不仅要构建经验,让学员在自我熟知的领域习得新的内容,更要激发学员内在的学习热情和成就感,让他们在自我驱动下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由此可见,构建学习热情是建构主义教学的核心!


朱晓波

好屋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