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碎片化的学习需要系统化的设计
——在建构主义的导航中前行
如果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你该怎么做?
第一,独自一个人凭着感觉走。
第二,边走边问,走走停停。
第三,跟随一位去过的有经验的人一起走。
如果,你是作为像“导游”一样的培训师,如何带领一个团队完成旅行?
这个时候,也许你需要一个“导航系统”。
相信很多培训师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例如,“老师为什么要用对话方式,而不是直接给答案”;“老师为什么要中立”;“为什么需要ORID这样的工具”;等等。
此外,培训师们也许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习目标如何确定?如何真正掌握学习的需求?课程如何进行整体设计?学习材料开发哪些内容?学习活动如何组织?如何科学地评价……
一旦有了这些疑问,你的前进速度就将放慢,就像你在一条陌生的高速路上开车,尤其是当你还拉着满满一车人,如果没有导航做指引,面对几条道路,虽然凭勇气你还在坚持前行,甚至强装镇定,但是你的内心其实是不踏实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导航系统。在这个导航系统的指引之下,更好地选择路径,解决问题,抵达目标。而这些,都需要系统化的思维。
在移动互联时代,碎片化的学习成为“新常态”。如何用碎片化的学习解决系统化的“问题”?答案就是:
“碎片化的学习,系统化的设计。”
也就是,需要将学习视为一个“项目”,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培训已经从最初的“讲好一门课程”,到“开发一门课程”,再到“设计一个学习项目”。这对培训的从业者,无论你是一位企业内部的培训师,还是职业培训师、培训管理者、企业大学的负责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学习项目的设计,是指对一个学习项目进行系统化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各个环节,包括教学思想的确立、学习需求的调研、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结构的规划、学习材料的开发、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流程的实施、学习模式的制定、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效果的评价等各个方面。掌握这些能力要求并通过相关考核、得到权威认可的专业人士就被称为“学习项目设计师”。
“学习项目设计师”在“2015中国培训周培训盛典”上,与“绩效改进”、“促动技术”、“课程开发”等,一起被评为2015年培训界的十大“关键词”之一,得到了包括资深教学技术专家、企业大学校长、培训师、企业教练、引导师、促动师等行业专家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因此,学习项目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相关的理论、技术和工具成为行业的广泛需求。
本书是一本适合广大培训从业者的工具书,希望为包括企业内部培训师、职业培训师、企业教练、行动学习的引导师、促动师、催化师、高校及职业院校的教师们,以及培训及学习技术的爱好者和从业者提供一套系统完善的实用工具,以提高学习项目设计的相关能力。
在拙作《培训师21项技能修炼》的序中,我提到培训师就是“导游”,如果导游拥有了导航系统,在带领大家游玩的时候,就会更加坦然和自信。
导游,会在旅游的最开始介绍一下旅游的路线,以便大家也胸有成竹,自行选择景点。
作者也是导游,序言就是路径图,便于读者阅读。
整体上讲,本书就是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指导之下,为读者朋友提供一套完整的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的解决方案。
本书名为《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它区别于一般的课程开发,其特点就在于有系统化的“设计思想”,也就是把整个学习活动作为一个项目进行系统的设计,而不仅仅是开发一门课程。在本书的每个模块都体现了“系统设计”的思想。当然,本书的重点内容还是“课程开发”,因为这是目前大家最迫切的需求。所以,读者朋友可以运用本书的方法、工具开发一门具体的课程。有心的读者朋友,更可以发现每个章节所蕴含的设计思想。
接下来,作为“导游”对本书内容做个简介:
本书的整体脉络就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重点在于CADDIE六个核心内容。
第一章 C(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为全书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框架。
第二章 A(Analysis)分析:运用建构主义的“聚焦问题、任务驱动”,分析问题,确定任务,这是学习设计和课程开发的第一步。
第三章 D(Design)设计:为课程进行系统性的结构设计。这是课程开发中难度最大的一步,也是在众多类似的书籍中很少涉及的一步。因此,本章以大量的实际案例展示了结构设计的关键环节,一旦掌握了这个步骤,课程设计就迎刃而解。
在实际的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的培训中,“结构设计”占的比重最大。因为课程设计的关键是设计课程的结构图,本章有31门不同课程的结构图,这些结构图也许可以给读者朋友一些启示。我的一个学生,经常看我微信所发的“课程结构图”,然后按照这些结构图,设计出多门课程。相信有的读者朋友也能做到。
第四章 D(Develop)开发:开发具体的学习内容。与其他书籍不一样的是,本章不是传统的“知识萃取”的内容,而是按照建构主义的“学员建构”的思想,重点在于“学习活动”的开发、“学习小组”的建立、“情境案例”的设计等。这些内容是提升课程质量的关键内容,同时又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内容。
第五章 I(Implement)实施:实施整个教学活动。本章重点在于“AGC模式”和“SSCE模式”的操作要点和流程,是一学即用的操作工具。
此外,本章还有一个全新的“三维九步”模型,它对课程模块实施流程进行了完整的设计。这也是为一堂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
第六章E(Evaluate)评估。在传统的四级评估基础之上,本书的内容是基于学员问题解决的“三阶五级”模型,这也体现了系统的思维。
第七章 基于建构主义的五大教学模式。介绍了目前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最常见的五类教学模式,为大家揭秘各种“高大上”的学习方法的神秘面纱。有心的读者可以借此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作为核心武器。
第八章 移动互联学习设计的新趋势。主要介绍了时下很火爆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PRM微课开发模型,以及精品版权课程的开发。它们都是实战实用的工具,一学就会。
本书主要内容就是以上八章,作为“导游”的作者,介绍过后,读者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始“自由行”。
此外,本书是人社部中国职协“学习项目设计师”能力证书项目的指定参考教材。这是一套完整的系列教材:《培训师21项技能修炼》(升级版上、下册)是“初级”教材,本书《学习设计与课程开发》是“中级”教材,《学习项目设计》是“高级”教材。整套教材都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因此,本书的内容新颖,有效、“高端”,读者朋友可以结合《培训师21项技能修炼》一起阅读和运用。
最后,这里要特别感谢招银大学罗开位校长、好屋大学朱晓波校长、管理哲学家李安老师三位专家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并且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宝贵意见。有了三位业界“大咖”的联袂指导,相信会为读者朋友的“自由行”带来更大的价值和收获。
旅游路线已经介绍完毕,接下来就是读者自己领略其中的风光了。
那么,出发吧!让我们开始一段有意义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