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职业测试
如果你作为一名开发人员太外向了,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又太内向了,碰巧还没有会计和律师资格证书,不妨考虑一下产品经理这个职业。
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到处旅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在固定的时间上下班,坐在电脑面前工作?
虽然说工作和生活是可以分开的,但是对于喜欢定居的人来说,一些职业对生活的入侵比较明显,比如地质学家,要去很多地方做研究,一出差可能就是几个月。而产品经理是一种非入侵性的职业,绝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坐班,出差很少。
互联网行业的收入怎么样?
打工的话收入不错,一些统计数据和小道消息表明,互联网行业不如石油、金融、咨询、电力等行业,但比其他行业好一些,毕业生如果能进入不错的互联网公司可以拿到十万以上的年薪(对具体数字感兴趣的话可以搜索“IT公司薪水统计”)。创业的话有可能成为中国首富,几家互联网上市公司所创造的财富神话给这个行业增加了迷人的光环。
加班吗?
其实每个职业,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加班的情况。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产品团队和不同的产品阶段中,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加班频率和时长差别挺大。通常来说,产品形态越稳定,产品团队的磨合越充分,加班就会越少,因为这种情况下对工作量的评估会比较准确;产品变化越快,产品团队中新人越多,加班就会越多。为了降低对用户的影响,产品的更新经常选择在半夜或凌晨的时候发布,所以发布产品更新一般都伴随着加班。其实不必太在意加班这个问题,随着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大多数产品经理都可以找到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的方法。
是不是需要懂研发技术才能成为产品经理?
我不懂研发,确切地说,不会写C语言代码,不会写PHP代码,不会写SQL语句,不会制作Flash动画,不会写Ajax脚本,能对已有的HTML、CSS代码进行简单的修修改改。虽然我不能使用这些技术,但我知道这些技术大概都能干什么以及明显的局限是什么,这对于一名产品经理而言,足够了,所以我可以成功应聘到腾讯,领导过产品团队,之后又创建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可见,懂研发技术并不是成为产品经理的必要条件。不要因为不懂研发技术而放弃对这个职业的追求。当你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就会发现,书中几乎没有讲到与具体的研发技术相关的内容,有些绕不过技术话题的地方,也只讲到技术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就为止,我可以保证这些内容并不深奥难懂。
这个职业的从业者规模有多大?
根据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有网站268万个。根据站长行业类网站的活跃用户规模和广告联盟的活跃用户规模估算,目前真正活跃的网站开发者团队大约有30万个。根据移动市场和移动广告联盟的活跃用户规模估算,目前真正活跃的移动开发者团队大约有1万个。我们先把桌面软件忽略不计(加起来也没多少个),然后假设平均每个团队有3个产品经理(包含产品总监和产品助理),那么中国约有93万人在从事产品经理工作,其中一些人的名头是站长或个人开发者。
在你心目中具有一定地位的产品有多少个?由于互联网产品通常会随着用户规模增大而出现单用户成本降低和单用户利润率上升的网络效应,很容易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所以顶尖的产品是非常少的。如果你非常向往这些顶尖的产品,或者想要打造一款同样顶尖的产品,你需要知道它是一个由93万人所组成的金字塔的顶端,这个顶端的容量可能小于500人。
与研发、营销等职业相比,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存在着缺乏大学专业课程、缺乏入门书籍等问题,目前主要野蛮生长,个别具有一定积累的公司有比较好的内部培养体系。这些问题导致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目前没有一个具有公众说服力的评测标准,好处是不需要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就能上岗,这个职业对有梦想有毅力的人来说是非常开放的。
除了上述的五个方面,选择一个职业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还好,Flickr的联合创始人Caterina Fake离开Flickr之后致力于帮助用户决策这类难题,她加盟的产品就是hunch.com,这个决策引擎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困难的决策,包括选择适合的职业。为了确定它是否靠谱,我邀请了身边的一些朋友(样本量24)来做“小白鼠”,决策测试结果表明,hunch给出的职业准确率约为70%(考虑到中美两国之间的国情差异,可能美国用户的测试准确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拿不准自己是否应该选择产品经理这个职业,不妨也hunch一下,访问下面这个网址,回答几道题目,hunch就会计算出可能适合你的职业:
http://www.hunch.com/professions/
在hunch.com提供的100多个可能职业中,并没有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个职业,最接近的职业是网站研发(web developer)和游戏策划(game designer),我测试的结果就是网站研发。电子游戏已经被称为第九艺术,歌德曾经说过:“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通过幻觉,达到产生一种更高真实的假象。”可见,游戏与满足用户明确需求的产品有很大区别,游戏策划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职业,本书中所涉及的内容无法覆盖其艺术的部分,如果抛开这部分,将游戏也作为一种产品来看,那么本书中的很多通用知识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如果你的测试结果是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er)、图形设计(graphic designer)、计算机软件研发(computer programmer),通过本书全面地了解一下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对你的工作会有所帮助,你会更清楚为什么自己的案头冒出这些工作来,这些工作对于整款产品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已故“苹果教主”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非常喜欢引用个人电脑之父阿伦·凯(Alan Kay)说过的一句话:“热爱软件的人应该制造自己的硬件。”(People who are really serious about software should make their own hardware.)同样,热爱研发或设计的人也许会希望创建自己的产品。翻阅一下本书,可以为你自己的以后发展保留一个新的可能性。
如果你的测试结果是小企业主(small business owner)或是企业家(entrepreneur),而你所从事的领域是互联网的话,那么你就是公司最大的产品经理。
招聘方会如何考核面试者?
面试(或绩效考核)主要看工作能力是否与工作内容匹配,工作意愿是否足够。工作意愿真的很难判定,在实际工作中变化幅度也较大,所以主要考核的还是工作能力。
前面我们介绍了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很庞杂,如果从需要的能力来看,反而简单一些,无非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有从高到低的关系,能敏锐发现问题的产品经理最少,这样的产品经理可以开拓出靠谱的新产品或者重要的产品功能。常年累月的生活,大多数人对大多数事早就习以为常了,而伟大的产品通常是改变了最平常的生活细节。我认为最有潜力的产品经理一定是非常敏感的,不管是身处现实环境中,还是在网络中穿行,都能感受到周围每个人情绪的波动,只有在平凡和平常中能够感受到人们的烦躁、厌恶、绝望,才有机会和动力去重新设计人类的生活。
分析能力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逻辑性,能不能分清事实和观点,能不能获取到有价值的事实,能不能绕过一些逻辑谬误的坑,比如以偏概全、虚假两分;另一方面是对问题的定性能力,只有用恰当的角度思考问题才有可能得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有用户反馈糗百审核界面将“通过”按钮改成“笑了”按钮很不好,因为这样的话,感人的温情帖不容易被通过了,这是交互问题、社区文化问题,还是产品定位问题?在考核分析能力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聊一些“不太靠谱”的问题,关注方韩大战没有,中国好声音为什么火了,12306成天挨骂是不是有点委屈,这类问题首先可以看出面试者是否对社会热点有一定的敏感度,其次因为没有公认的结论所以容易看出回答者的分析角度和深度。
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看是否能应对一些棘手的情况,例如项目周期忽然缩短了怎么办,研发资源不足怎么办,设计稿出来以后老板不喜欢怎么办,可用性测试中发现用户找不到注册入口怎么办,等等,能从容应对这些情况的就已经是很有经验的产品经理了。
如何入行?
如果你没有产品运作经验,想要转行为产品经理,你会发现通过社会招聘成为产品经理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产品经理要带领一个虚拟团队工作,不够资深的话,在工作中会出现很多方向性或者细节的失误,这一方面会挫伤团队的士气,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
出于家庭原因,毕业之后我放弃了已经谈好的工作机会,转而南下深圳参加社会招聘。提供岗位的公司通常只想在社会招聘中找到比较资深的人,我在面试中碰壁了好几次,还好有些大学时期的兼职经验,最终进入到一家创业公司,正式开始自己的产品经理生涯。从小公司开始做起,或者从研发、设计等岗位进入互联网公司然后转型为产品经理,是很多产品经理的入行路径。
有不少做技术或编辑的朋友想要转行做产品经理,但是能力和工作经验不能满足招聘要求,我的建议是如果不能一步到位,不防曲线一点,先进入一家心仪的互联网公司,然后在公司内部谋求转行。腾讯有不少部门秘书转为产品经理的案例,也有保安转为研发的案例。公司内部招聘时,因为对应聘者足够了解,信任感有很大的加分,也更容易撇开工作经验更直接地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所以阻力会小很多。
如果你还是一名学生,我的建议是认真把握校园招聘和实习的机会,争取一开始就进入一个理想的环境成为产品经理,并且不要轻易放弃这样的环境。
练习题
打开一份你心仪的某公司的产品经理招聘说明,想象自己为招聘方,审视自己的简历,考核一下自己。
如何成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思考,知识始终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看书、参加业界会议活动,这都是很好的方式,但是千万不要生搬硬套或者变成复读机。自己很努力思考,但从来不听听其他人怎么说,很容易钻到自己打造的平行世界里。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很多产品经理身经百战,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但是缺乏和外界的交流碰撞,无法形而上,导致这些经验不能变成威力更大的理论,或者固执地坚守一些错误的理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第》
面试的时候,如果面试者有自己的业余项目,我会加分。一方面这代表面试者的确有兴趣和热情,业余爱好也是产品,另一方面这表明面试者有意识或无意识中选择了成长速度更快的方式——学习和实践交替迭代。只有从零开始创建过一款产品并且亲历整个流程,才会发现这其中有无数的细节、困难和感动,才能真正明白各种理论和经验的价值,才会知道理论永远是理想化的、不完备的。这类实践可以随时开始,不必等到正式入职。
还有一些实践的机会是如此珍贵,只叫人生死相许。2000年的时候,网名为“搜索引擎9238”的俞军发送给百度的求职信是这样写的:“长期想踏入搜索引擎业,无奈欲投无门,心下甚急,故有此文。如有公司想做最好的中文搜索,诚意乞一参与机会。本人热爱搜索成痴,只要是做搜索,不计较地域(无论天南海北,刀山火海),不计较职位(无论高低贵贱一线二线,与搜索相关即可),不计较薪水(可维持个人当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线),不计较工作强度(反正已习惯了每日14小时工作制)。”五年之后,俞军成为了百度首席产品架构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不管身边是谁,都可以从他身上学习,好的方面吸收,不好的方面作为镜子照照自己。如果身边的人比自己好很多,那么自己所能看到的能力天花板会变得更高,成长速度也会加快。目前,中国的一流人才主要集中在几家一流的公司中,如果能进入这些公司工作,自然会遇到很多优秀的导师,也会有很好的实践机会。现实的问题是,能遇到好导师的好职位总是稀缺的,所以大可不必急于一步到位进入心目中的理想公司。现在产品领域已经有了很多本不错的书籍,可以缓解产品知识被大公司垄断的问题。
知识和投资组合非常类似,有复合增长效应,资金越多就能越快地生出更多的资金,知识越多也越能加速你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如果说薪水是一个劳动者的劳动价值的货币体现,劳动价值则是劳动者在特定时间内为人类社会产生的价值。更多的知识,可以让劳动者找到更有效率的价值生产方式,比如自己生成内容还是发动所有用户来生成内容,也可以让劳动者将具体工作方式的效率提升,比如Instagram通过滤镜实现了让用户更低成本(手机随手拍)地生成更高质量的内容。当你在一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年以上,可能就会开始觉察到自己的成长速度在逐渐变慢,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考虑换到新职位或跳槽到新公司了,否则你的个人价值增长速度会随着个人知识增速变慢而一起变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