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信与诚
诚意,是无法真切见到的,假使来一陌生人以某由问你借手机,是真是假,则除了籍其言行举止来下断,还能随手备个测谎仪不成。凡诸此类,就需以相当的社会经验来支撑,否则一时之间,很难判他诚与不诚,可不可信。但对于同我们每日交道往来者,便少那许多功夫,只因彼此日久相处,渐有所了解。
而这样的印象一经成型,则不易轻改,好比狼来了的故事,顽童已是给人树了个爱撒谎的形象,便再没人肯信他了。所以说话处事若不待人以诚,时日一久,更没个诚心诚意的人愿交接你,余下的实与你同属一类。
但那顽童亦是可怜的,盖其本质并非爱撒谎,而仅图个有趣,却因此丢了性命去,使灰狼受益,这一看来,大人们也不能免责。而现实中不乏许多“灰狼”,正利用人们不易变的印象来使坏。譬如某男觊觎上了某女家产,于是百般讨好她,终从交往至成婚,便连孩子也有了,突有一日,他猛提出离婚,原因是他当初哄得了岳父的钱去买房,离婚自然可分得家产,还真个是“不忘初心”呵!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古人诚不欺我。你若以为身边人人都一样,那就是过于童真;若给每人都钉死了标签,则成了自以为是。所以对人印象的观感不仅要有,却也同时该要留几分余地,才不至于麻痹了两眼,辨不出个诚不诚来,胡乱信了人,或冤枉了人。
那按照这样的方法,我们也不能任意说人闲话了。于法律上,未寻到确凿的证据前,便不能算被告有罪。既然我们需对他人的印象留有余地,且你的印象并非拿得出手的切实证据,何来资格私下传说他人?一但其做出了同你宣传印象相反的举措来,你免不得贪上个造谣的名头。所以别轻易散言一个人诚不诚的话,对其人是种伤害,对你亦然。
又人是随刻发展变化的,不诚之人,或由某途径受教,而诚了起来;本怀诚心之人,或遭些不公对待,污了真心,变得不诚起来。信任则更是了,被骗多多,戒心亦多多,顶坏的结果便是除了自己,任谁都不信任,这叫心理疾病。可若一孩子打生下即处于诚信之乡,他便会无条件信任无论坏人好人。
所以信与诚的化学反应是复杂的,值得我们推究,不敏难以发见其全部,只抛砖引玉,冀望诸君有所思而有所得。但我想,对人抱之以诚,是绝不会错的,哪怕是对骗人的人。他们实则也难受得很,对人不诚,亦是对己不诚,直至某日他们幡然醒悟,抬头一看,却再无人相信他们,倘这时你能施之以援手,信他一回,以诚化不诚,正是将他从“狼口”下救了出来,不就“胜造七级浮屠”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