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达到了空前规模。本世纪头10年,在建筑方面,建筑高度超过300m的高层已达十几幢,投入使用的上海金茂大厦,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广州东西塔等建筑高度都超过了500m。在桥梁方面,2004年建成的丹河大桥为主跨146m的圬工拱桥,2008年建成的苏通大桥为主跨1088m的斜拉桥,2009年建成通车的重庆朝天门大桥为主跨552m的钢桁架拱桥,这些桥梁均为该种桥梁类型的世界第一跨度的桥梁。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也随之频繁发生。其中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越来越惨重。如2004年印度尼西亚7.9级地震引起海啸,造成大量基础设施损坏,房屋倒塌,20多万人死亡,损失惨重。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8.0级),造成桥梁房屋倒塌,8万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是我国除唐山地震后又一损失惨重的震害。2011年日本发生9.0级东日本大地震,启发海啸,导致核泄漏事故,不但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也带来了深刻的社会问题。
为此,让社会越来越重视房屋建筑工程,交通等生命线工程抗震。对于桥梁抗震设计我国在2008年,2012年先后由交通部和住建部出台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和《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等规范,提出了与房屋建筑抗震同样流程的两阶段抗震设计,并首次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理念。这为我国桥梁抗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保障。
本书积累了作者在国外留学的研究成果、回国后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等,并结合相关桥梁建设抗震分析的实际工程,撰写而成。专著的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发展历程、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利用延性抗震设计进行一座5跨连续桥梁抗震设计,探讨了基于静力Pushover分析的适用性,提出了静—动力分析相结合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并利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探讨了各种类型桥墩的抗震性能及评价,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能为实际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千人计划 国家特聘专家教授博士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