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论衡:一部评论版的中国通史(套装共2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战国形势与七雄争霸

战国初期的各国疆域

春秋战国期间,晋、齐、楚、越四大国对峙,成为“四分天下”的局面。不久,魏、赵、韩三家逐渐形成独立国家。这时,大国有楚、越、赵、齐、秦、燕、魏、韩八国,小国有宋、鲁、郑、卫、莒、邹、杞、蔡、郯、任、滕、薛等国。周虽然名义上为三晋所拥戴,实际上已成为三晋的附庸。所谓戎、狄有匈奴、东胡、楼烦、林胡等部族和蜀、巴、中山、义渠、大荔、緜诸、獂等国。

各大国的疆域,以楚为最大,越次之,赵、齐又次之,秦、燕又次之,魏又次之,韩最小,分述如下。

楚国疆域从今四川省东端起,占今湖北省全部,兼有今湖南省的东北部、江西省的北部、安徽省的北部、陕西省的东南部、河南省的南部及江苏省淮北的中部。全境东北和秦接界,北面和韩、郑、宋等国接界,东和越接界,西和巴接界,南和百越接界。国都是鄢郢(今湖北江陵县),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前曾迁到西阳(今湖北黄冈东),后又迁回鄢郢。

越国疆域约自今山东省的琅琊台起,沿海而南,有今江苏省苏北的运河以东地区、全部苏南地区、安徽省的皖南地区及江西省东境的一部分,并兼有今浙江省的北半部。北境和泗水上的各小国接界,西和楚接界,东边靠海,南和百越接界。在越王勾践灭吴后,国都曾迁琅琊台,越王翳三十三年(公元前39年)迁回吴(今江苏苏州)。

赵国疆域自今陕西省的东北部,过黄河有今山西省的中部,更伸向东北部、东南部,兼有今河北省的东南部,并涉及今山东省西边的一角和今河南省的北端。全境东北和东胡、燕接界,东与中山、齐接界,南和卫、魏、韩交错接界,北和林胡、楼烦接界,西和魏、韩交错接界。其国都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在公元前425年赵献子即位时,迁都中牟(位于今河南郑州)。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到了邯郸(今河北邯郸)。

齐国疆域有今山东省偏北的大部,兼有今河北省的西南部。全境东边靠海,西南和莒、杞、鲁等小国接界,北和燕接境,西和赵、卫交界,国都在临淄。

秦国疆域自今甘肃省的东南部,沿渭河两岸而有今陕西省的腹部,有一部分土地能直接达到黄河沿岸,部分土地并从今陕西省的东南部伸入今河南省的灵宝县。全境东和魏、韩及大荔之戎交界,南和楚、蜀交界,西和獂、緜诸、乌氏等戎国交界,北和义渠、朐衍等戎国交界。国都原在雍(今陕西凤翔),公元前350年由于商鞅变法迁到咸阳。

燕国疆域有今河北省北部,并兼有今山西省的东北一角。全境东北和东胡接界,西和中山、赵接界,南边靠海,并和齐接界。国都是蓟(今北京市)。

魏国疆域在今陕西境内,沿黄河仅有今韩城县的南部;在渭河以南有今华阴县左右地;在今山西省有西南部,并伸入东南部,通达今河南省北部,并兼有黄河以南一部分沿河地;东北更有今河北省的大名、广平间地,和山东省冠的县地。领土较为散漫,主要地区为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河东和今河南省北部的河内,以今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为交通孔道,四周和秦、赵、韩、郑、齐、卫接界。国都原在安邑(今山西夏县),战国初期攻取得今河南省中部地区后,魏惠王九年(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韩国疆域有今山西省的东南部和河南省的中部。全境把周包住,西和秦、魏交界,南和楚交界,东南和郑交界,东和宋、卫交界。国都原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公元前416年,韩武子迁都到宜阳;到韩景侯时又迁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公元前376年,灭了郑国,也就迁都到郑(今河南新郑)。

七国争雄

七国之中最先称霸的是魏惠王。魏国地处中原,魏惠王即位(公元前369年)不久,为了图霸,乃于公元前361年自安邑迁都大梁,魏国自此又称梁国。惠王很想统一三晋,恢复春秋时代晋国的全盛地位,于是在公元前354年围攻赵都邯郸。公元前353年,齐国命田忌、孙膑率军救赵,与魏战于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大败魏军。十一年后,魏又伐韩,复被击败于马陵(今山东聊城莘县),大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虏,秦也乘机侵略魏在河西的土地。魏国两次败于齐,乃于公元前334年与齐(威王)在徐州开会,平分霸业(魏惠王晚年的事,《史记》均误为襄王时事)。

齐、魏相王以后,就是齐、秦争强时期。此期自齐、魏相王下迄齐灭宋,凡四十八年。齐威王因为曾两度打败过魏国,基本上摧毁了魏惠王争霸的事业。齐威王遂继魏而为一等强国,其子宣王继立(公元前319年至公元前301年),国势大盛。不过这时西方的秦国已渐渐强起来,用张仪专务离间魏、楚和齐的关系,使齐国孤立,于是造成秦、齐势均力敌之局面。齐宣王有统一天下的野心,这时燕国有内乱(燕王哙让国于子之,于是太子作乱,国人也不服),齐乃乘机出兵伐燕(公元前314年),把燕灭了,引起燕人举国仇视和各国的不安。宣王终于不敢吞并燕国,大军在燕驻守三年(公元前314年至公元前312年),又退出。齐湣王即位,任用孟尝君田文为相,与西方的秦为东西两个强国。秦昭襄王于公元前288年约好与齐湣王同时称帝——秦称西帝,齐称东帝(秦未实行,齐称帝只两个月便又恢复称王)。公元前286年,齐湣王灭宋而占有其地,益惹他国忌嫉,但齐国的国力也因此大大损耗。燕昭王看到报仇的时机来临,乃于公元前284年用乐毅为将,联合秦、魏、韩、赵等国兵伐齐。齐国的七十余城几乎完全沦陷,仅剩莒和即墨两城未下,湣王旋被杀。后来,齐虽用田单恢复国土(公元前279年),然齐从此一蹶不振。

这时,赵国经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灭中山,国势骤强,东方有力抗秦者,遂首推赵。不过,在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大败赵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坑降卒四十余万。秦更使王陵攻赵,又使王龁代陵,围赵都邯郸。幸有魏公子信陵君无忌统晋鄙的军队来救,同时楚救亦至,秦国乃兵解而去。邯郸围解,赵免于灭亡。当时天下大势遂完全为秦所左右。以后虽有魏相信陵君与赵将庞煖先后分别领导的两次合纵攻秦(一在公元前247年,一在公元前241年),但均无力量。而秦却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各种优越条件,灭六国的形势,这时已经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