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又是墨西哥
好了,让我们避开有关“5·19”前后那些令人心酸的话题,于一年之后,前往海拔甚高的墨西哥城吧。
按常理来讲,这一届世界杯不应该再在这里举行了,因为有世界杯赛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举办过两届。
在时任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的推动下,第1届世界杯于1930年由乌拉圭主办,共有13支队参赛。
第2届世界杯1934年由意大利主办,第一次实现了通过收音机实况转播。
第3届世界杯于1938年由法国主办,从这一届开始,国际足联立规,凡东道主可直接进入决赛圈,不需要经过残酷的预选赛。
第4届世界杯于1950年在巴西主办,第一次通过循环赛方式决出冠军。
第5届世界杯于1954年由瑞士主办,从这一届开始,球员们首次穿上了印有号码的球衣,以便为人类第一次通过电视转播收看提供便利。
第6届世界杯于1958年由瑞典主办,中国队首次参加了这届世界杯预选赛,但未能获得出线权,借助于17岁少年贝利的神勇,巴西队首次捧杯。
第7届世界杯于1962年由智利主办,这一届被称为历史上最粗野的一次世界杯,开赛三天,竟然有34名球员被医护人员抬出场外。
第8届世界杯于1966年由英国主办,朝鲜的小伙子们在国际足坛大放异彩,朝鲜队成为世界杯史上首支进入复赛的亚洲球队。
第9届世界杯于1970年由墨西哥主办,这是世界杯第一次在欧洲和南美洲之外的地方举行,三夺冠军的巴西队由此永久地占有了人类的第一尊世界杯奖杯。
第10届世界杯于1974年由德国主办,培养了郁金香的民族荷兰,这次推出了全攻全守的足球新战法,令全球观众耳目一新。
第11届世界杯于1978年由阿根廷主办,世界杯奖杯第5次被东道主所夺,由此可见,主场当中裁判在比赛里所扮演的角色不太光彩。
第12届世界杯于1982年由西班牙主办,从当年第一届世界杯只有13支球队参加,到了这一届杯赛时,进入决赛圈的球队第一次扩大至24支,中国的苏家军本有极大机会进军马德里,却在最关键的时候被黑哨所算计。
第13届世界杯于1986年由墨西哥主办,借助球星马拉多纳极具争议的表现,阿根廷第二次捧得大力神杯。当然,最令人奇怪的是,刚刚主办过第9届世界杯的墨西哥凭什么再次成了主办国?不合情理啊。
乌拉圭、意大利、法国、巴西、瑞士、瑞典、智利、英国、墨西哥、德国、阿根廷、西班牙,全球的球迷们在这个排序与冠军得主的结果里,发现了若干令人玩味的情形。
第一,世界杯主办国多为欧洲国家,前12届里它们已经主办了7次,由此看来当年由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设计与推动的世界杯主导权在欧洲。
第二,从主办国的地理上看,前十几届的赛事基本上被欧洲与南美洲这两大洲包了,至于亚洲、北美与非洲,虽有足球运动开展,但尚未被国际足联所认可。
第三,前12届世界杯里,竟有5次为东道主捧杯,看来天时、地利,都赶不上由观众与裁判员所创造的人和。
第四,在借助东道主优势方面,巴西队大概是最为全球球迷所称道的,因为在家乡他们并没有夺冠,反而3次捧起金光闪闪的世界冠军奖杯时都是在别人国家里。
第五,令广大球迷极为困惑的是,墨西哥足协到底有何神通,竟然以既非欧洲也不是南美的国度主办了两届世界杯,且时间间隔并不太长。
这是怎么回事?
关于这件事,就不得不把另外一个国家扯进来了,那就是哥伦比亚。
和其他南美国家一样,哥伦比亚独立的时间相当早,比中国的辛亥革命竟早了100多年。1810年,即清朝嘉庆十五年,这个国家就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挣脱而出。效法英美,独立后的哥伦比亚也搞了两党制,然而不幸的是,亲美的保守党与反美的自由党之间水火不容,动不动就刀兵相见,时打时谈。民众哀叹,国家能否昌盛,与两党制还是一党制、民主还是集权没什么关系,关键是执政者心中是否有百姓冷暖与人民福祉。
哥伦比亚自然条件极佳,有山有海,还有大量的自然资源,煤炭储量居拉美首位,石油与天然气储量极为丰富,绿宝石储量居世界第一,甚至拥有4万多吨的铀储量。
自然资源如此富有的国家,却在两党的争权夺利中连年战争,民不聊生。20世纪70年代,自由党人连续两届当选总统,政局一度稳定,经济发展不错。
鉴于巴西、阿根廷、智利、乌拉圭都已经举办过世界杯了,在雨露均沾、撒胡椒面的理念中,当时形势还不错的哥伦比亚,被国际足联认可,允其主办1986年世界杯。
不承想,随着保守党政府上台,一方面政府军与游击队之间的战火越烧越旺,另一方面国家财政管理混乱,债台高筑,整个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怨声载道中政局极度动荡。
国际足联一看哥伦比亚如此形势,只好另做打算。
由于国际足联最早成立于欧洲,所以关于主办国地点的选择就是一件十分政治的事情。
为了向世人显示其公正,国际足联决定首届世界杯在南美洲的乌拉圭举办。因为1930年,世界上还没有商用飞机搭载足球运动员前往比赛地点,欧洲的运动员要到南美参加比赛,不得不花上三个星期的时间乘船前往。结果首届世界杯开幕式上,只有4支欧洲球队亮相其中。
第2届世界杯如期在意大利举办,各参加国均感满意。
原本第3届世界杯应该回到南美的国家举办了,不承想,当时的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觉得路途太过遥远,很多欧洲国家的足球队不想前往南美比赛,商议之后,国际足联做出妥协,决定第3届世界杯还留在欧洲比赛,举办方为法国。
听到消息后,南美国家不干了。
又是一番争议。
最后不愿意妥协的阿根廷与乌拉圭决定抵制第3届法国世界杯。
1954年,长期担任国际足联主席的雷米特退位之后,新的国际足联班子做出决定,为防止因为地点问题而出现的足球大国抵制比赛的情况发生,从1958年世界杯起,以后世界杯原则上应由美洲和欧洲国家轮流举办。同时规定,今后不论哪个国家的足球协会有意申办世界杯,必须首先向国际足联提交申办协议书,就比赛程序与设施提供有说服力的申办标书。之后,国际足联将派遣由专家与官员组成的考察团前往申办国调研,以判断申办国是否有能力承办世界杯。考察完毕之后,专家将就申办国的资质状况撰写评估报告。一旦决定某国申办,则通常要提前6至7年向世界公布,以保证主办国有足够的时间筹备赛事。
就这样,第4届巴西、第5届瑞士、第6届瑞典、第7届智利、第8届英国、第9届墨西哥、第10届联邦德国、第11届阿根廷、第12届西班牙、第13届哥伦比亚、第14届意大利,等等。
然而就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之际,国际足联听到来自哥伦比亚的全是坏消息,由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极度恶化,游击队不断地袭击政府军。
看来,再让哥伦比亚来承办举世瞩目的世界杯一事,实在太不能让人放心了。于是国际足联开始考虑让其他没有举办过世界杯的南美国家操办此事。了解了一圈后,结论是这些年亲美的南美各军政府,靠着借债发展经济,目前纷纷陷入了恶性的通货膨胀之中难以自拔。
值此关头,国际足联先是找到了美国,美国人的态度是,我们国家的民众只对以下几种运动有兴趣:一是举国沉醉其中的橄榄球,二是篮球,三是棒球,四是寒冷运动冰球,五是暖和环境下的高尔夫球。至于足球嘛,在美国也就是小学里边小女孩踢着玩的,成年人谁玩这玩意儿?
就在国际足联抓耳挠腮之际,还是墨西哥足球协会的人伸来了友情之手:1970年,我们主办过世界杯,除了官方有经验之外,民众更是有热情再办一次。
至此,在所剩时间不多的情况下,国际足联只好打破了惯例,让地处美洲的墨西哥再举办一次。不过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国际足联开始考虑除了欧洲与美洲之外,未来能否让非洲或亚洲的国家也来承办世界杯。
令国际足联极度不安的是,1985年墨西哥全境竟发生了强烈地震,一下子死了近万人,震后还有无数的民众住在临时防震棚里,见状国际足联马上派官员再度前往墨西哥考察。感谢那一刻世界各国向墨西哥伸出的援助之手,政府在震后的恢复工作得力,相关比赛场馆设施保护完好,加之民众心态稳定,国际足联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再次举手表决,结论是第13届墨西哥世界杯如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