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中国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真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基本原理,根据中央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权威论述,研讨在什么基础上,依据什么原则,沿着什么路径,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本课题的宗旨和使命。

就基本思路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应该注重如下几点。

(1)以价值和价值观本身的理论结构为线索。马克思主义既是基于自然规律、社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真理性学说,也是反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全人类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学说。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现实的实践基础、思想资源,提供了基本的价值立场、价值原则。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信念、信仰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传统价值观、西方价值观的精华相衔接,并立足时代,着力于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则针对当前的“道德失范”和道德危机,提供了具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这几个方面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观体系,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运用综合思维系统地进行分析和把握。

(2)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价值实践的关系为线索。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具有普遍性的基本原理,但是,它“来到”中国,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必须适合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即必须由中国同志加以“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共同的价值目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时代性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价值要求、价值规范,是社会主义新道德的鲜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到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身上,特别是落实到公职人员身上,可以具体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

(3)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先进的价值体系,因而上述两个方面是完整的,也应该是统一起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应该立足价值论研究的理论成果,从理论上加强论证,增强学术说服力,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进程、基本内容为依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对象,增强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提升理论为现实服务的能力。当然,还应该在国内外现有理论研究和相关国情调研的基础上,务实、系统、整体地推进相应的研究和具体建设进程。

就研究方法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应该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进程而展开。除此之外,在研究过程中,还应该特别注重运用如下一些方法。

(1)抽样调查的方法。弄清中国社会价值观的现实情况和变化趋势等事实性情况,是科学地进行价值观建设和加强思想理论工作的必要基础、前提和出发点。调查要注重从价值观的不同维度、不同侧面,在抽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研讨,基本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人群的价值观现状,深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在抽样调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考虑在人生重要关头影响人们选择的那些重要因素;挖掘生活中实质性地决定人们的思考和行为倾向性的因素;注意考察传统价值观的命运、影响以及变迁情况;注意人们对西方价值观的引入、适应情况;等等。

(2)理论反思的方法。反思是对理论自身之“思”。研究与宣传存在一定的区别,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本书需要反思国内30多年来价值和价值观问题研究的主要范式、学术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反思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建设面临的严峻问题和挑战,反思近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阐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具备的理论视野、问题意识、基本方略和逻辑方法。

(3)比较的方法。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跨文化交流成为“常态”,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碰撞和冲突司空见惯。例如,在当代中国,中国传统价值观、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都在竞相发挥作用,争夺各自的“势力范围”。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考虑它们的存在和影响,弄清“精华”和“糟粕”之所在。因而,本研究必须在归纳、概括中国传统价值观、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直面时代变迁和生活实践提出的问题和挑战,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和探索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可能路径、思想资源。

(4)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和辩证关系,将之从学理上整合成为一个结构完备、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是本研究的基本任务。目前学术界从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深入,但是,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把握则存在明显的不足,需要从学理上进行突破。此外,还要分析当代中国价值观多样化的现实,综合考虑价值观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问题,并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行“综合创新”,着力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就结构而言,本书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是一个具有逻辑关系、层层递进的统一的整体。

导论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说明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重在从学理上阐释价值、价值观、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基本概念,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章旨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状况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分析既有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讨论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这是我们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前提。当然,由于我们也一直投身于这项研究,并产生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学者们及社会各界相互启迪、激荡思想的互动过程。

第三至第五章旨在对中国传统价值观、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及其中国化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扼要的归纳和深入的剖析。这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资源和基础。我们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是,必须立足自我,坚持“扬弃”的态度,“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加以创造性发展。这三章是本书比较有特色的部分。

第六章旨在立足时代,分析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问题和挑战;同时,立足价值观的基本理论结构,探讨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现状以及转型的深层特征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可能路径,以及应该注意的若干关系。这项研究承继了我们一以贯之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创建论”是唯一可能且具有“战略意义”的路径选择。

第七章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共同构筑的“中国精神”(精髓)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讨论这些基本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本章也是本书的重点。

第八章讨论在具体的历史的生活实践中,如何切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管对此问题可能存在争议,而且问题本身应该保持开放性,但我们在考察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并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认为,应该具体落实到毛泽东、邓小平等提出和倡导的“为人民服务”价值观之上。普通群众应该恪守职业道德,做到“为人民服务”;党员领导干部则应该坚持更高标准,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观点是本书颇具特色的研究成果。

第九章讨论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价值观的差异、多样化与宣传、倡导科学、合理、先进的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际上,如何有效解决“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一直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建设面临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难题。

结语旨在对本研究成果的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并重点说明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科学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