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研究范围、相关内容阐释

一 研究范围说明

本研究所指农产品是食用加工农产品,即以动植物为原料,经过加工后的农产品。因此,书中将农产品、食品作为同一概念使用。

本文所研究的农产品供应链是食用农产品加工供应链(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Supply Chain,下文中简称“APPSC”),它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农用物资的采购开始,经过农产品的种养及加工生产成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农资的供应商、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直到最终消费者连成的一个整体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即食用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管理(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下文中简称“APP-SCM”),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以信息流通网络为依托,应用系统的方法来管理从农产品的种养一直到加工成成品并顺利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使得从农资供应商、种养户、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在整个供应链上畅通无阻的流动,达到供、产、运、加、销有机衔接,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与市场之间联结成满意的系统优化运转状态,最终达到供应链上各个主体共赢目的的过程。

本书将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定义为一种将“绿色”理念融入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资源利用率、消费者福利以及合作主体利益和谐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通过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种养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销售商、消费者的紧密合作,达到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功能主体利益和谐,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增进消费者福利,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营销,绿色物流。

组成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节点企业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种养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销售商等,通过供应链各节点成员的努力和相互合作,开展绿色化运作,以达到消耗资源最少、环境影响最小、节点成员利益和谐,实现农产品的安全、卫生、环保。

本书主要是研究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的耦合机制。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是基于竞争的条件下,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耦合,使供应链平滑运行,实现环境友好、资源优化利用、社会福利提高、合作主体和谐的目标。本书主要是研究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外部耦合,即各主体之间的耦合。绿色供应链是基于“竞争-合作”机制的,耦合是绿色供应链平滑、稳定运行的基础。要使供应链合作主体耦合好,一方面要存在利益诉求,即合作空间,这是耦合的基础;另一方面必须进行利益的协调,这是耦合的保障。因此,可以说,利益空间的存在是供应链构建的基础,利益协调是绿色供应链稳定运行的关键。供应链的协调分为两个层次:企业内的协调和合作主体间的协调。本研究以合作主体间的协调为主,以利益协调作为手段,通过协调达到耦合状态,处于耦合状态就具有路径依赖性,朝着绿色供应链的目标演进。本书研究方向是:如何通过一种制度设计(机制设计),实现合作主体间的耦合,即农产品种养者、加工企业、贸易商、消费者和政府之间的相互协调,这种耦合能够降低成本,提升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绿色供应链产出的必然是绿色产品。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产出的是绿色食品;本书中的绿色食品除特别说明,一般是指广义的绿色食品,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二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特殊性

本书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仅考虑和强化环境因素,而且考虑利益因素,具体说就是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沟通,从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产品制造、产品的销售以及回收的全过程中考虑环境效益最优化,同时提高企业经济绩效。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不仅包括物理“绿化”,即技术的绿化;而且包括生态“绿化”,即合作主体关系的绿化,最终实现企业和所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同国内学者王能民提出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三目标的观点,同时认为,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交易中专用性资产投入高,绿色供应链管理对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要求更高,它要求供应链功能主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除了这三个方面外,还应当包括供应链上各功能主体的利益关系和谐,即:①资源配置效率高,降低供应链各环节的库存费用和交易费用,实现供应链的价值增值,为供应链节点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和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②环境相容,就农产品供应链来说,在生产、加工与流通过程中,降低资源消耗,不造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动植物的种养过程中,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③提高社会福利,为消费带来长期关键性利益,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最大化价值。④主体关系和谐与稳定,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利益分配关系公平、合理,各主体满意度高。只有实现这四个目标,供应链管理才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也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绿色供应链。

与一般供应链相比,绿色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建立存在较多障碍。绿色供应链的行为主体合作的障碍在于: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等。首先,外部性的存在使得提供具有正外溢性的产品(如绿色技术等)及抑制负外溢性的产品(如污染等)存在障碍,而从绿色供应链的运营目标看,提供正外部性产品和有效控制负外部性产品是实现绿色供应链运营目标中与环境相容目标的必要条件。其次,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比一般供应链的成员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明显。这一点在绿色供应链内生产系统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拥有量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消费者受到知识、时间和成本的约束,不可能对所消费产品的提供者的信息进行了解和识别,不能完全地了解产品的绿色功能,或者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产品所附加的绿色保健功能,消费者对产品的性价存有怀疑。甚至有生产商根本就不具备绿色生产的能力,却谎称具有生产绿色产品的能力,导致“劣质”绿色产品就凭借低成本的优势占领消费市场,形成“柠檬市场”现象,优质绿色产品被排挤出市场,降低优质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再次,由于供应链的竞争是处于整个市场中的竞争,这样就会出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即有些供应链主体采取了与环境相容的生产工艺与材料等,但其他供应链主体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不采取与环境相容的活动。

(2)绿色供应链运营目标具有多元性特点。一般供应链合作的目标更多是强调如何建立协调机制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水平,利润的最大化始终是供应链管理的出发点。与一般供应链有所不同的是,绿色供应链的运营目标具有多元性:①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②提高活动的社会福利;③要求供应链内各成员的活动与环境相容;④实现供应链上各功能主体的关系和谐。这4个目标要求在整个供应链中遵循经济活动主体与自然之间、经济活动主体彼此之间相容的思想,从这一点看,绿色供应链的运营可以看做是一个团队的活动,因此也就存在搭便车的可能。

(3)绿色供应链的成员不仅包括供应商与生产商,而且包括消费者。绿色供应链为了实现与环境相容,要求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各行为主体均能采取与环境相容的活动。消费者对于绿色供应链的有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绿色产品为消费者所接受,供应商及生产商才可能实现其产品的市场价值,这也是保证其供应商与生产商获取不低于市场平均收益的利润率的前提,消费者的合理消费是降低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负影响的重要环节。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与行为是绿色供应链运行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消费者是否与供应商、生产商合作是绿色供应链有效运营的基础性条件之一。

三 农产品加工导入绿色供应链管理

21世纪以来,食品种类和品牌日益增多,流通渠道日趋多样化,消费者对价格、品质、服务日益敏感,购买习惯更加捉摸不定。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演变形成对整个生产及流通领域的压力,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能否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并快速响应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而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QR、ECR等策略则提供了达成这一要求的有效手段。

快速反应(QR)由美国的管理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是一种供应链对顾客需求的变化做出迅速响应的管理策略。其基本要素包括:贯穿整条链的有效的信息通信结构,短的产品开发与制造周期,有效的市场预测和补给系统,快速的订货和供货系统等。

有效消费者反应(ECR)最早由美国食品营销协会(FMI)提出,并被相继运用于食品、服装等行业,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消费者反应是QR和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变体,通过这一策略将批发商、供应商及杂货店主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把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ECR策略导入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供应链中各主体摆脱“零和”博弈局面,优化分销渠道,通过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并迅速响应以获取竞争优势和增值利益。

农产品加工企业导入绿色供应链管理,本质上意味着贯穿于整条农业价值链的持续创新与变革。一方面,推动农业产业组织流程再造(BPR),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组织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农产品加工企业导入绿色供应链管理并非渠道成员合作关系的外延式简单相加,更非一般性地倡导农工商一体化模式。它通过供应链节点成员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设计上面向过程而非职能,形成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反应方式,为构建农产品加工业的核心优势奠定基础。此外,它将推动食品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在共赢基础上的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对于解决整个渠道成员分段式信息管理模式下农产品“买难”和“卖难”及物流低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总之,有必要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对我国食用农产品加工行业进行重新塑造,以增加绿色食品的有效供给,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证产品安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品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增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管理(APPSCM)是以作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多元经济复合体。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利益机制,集聚一大批农户和中间商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供应链节点主体,这种形式既有利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又能保护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加工企业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加工、运销等环节的诸多农户和中间商结合起来,共同整合和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加工企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稳定加工原料的来源,保障原料数量与质量,节约交易成本,降低库存水平,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及服务水平,提高最终产品的市场反应速度,最大限度满足客户要求和社会需要。

1.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管理(APPSCM)组织模式

农产品加工供应链(APPSC)是靠一定的组织模式来维持,并按照相应的制度来运行的。生产专业化、市场贸易的发展和规模经济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组织系统。组织模式是制度的重要内容和管理的一大要素。西方的现代产业之所以达到非常高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就是因为它们普遍采用了极为有效的产业、行业和企业组织模式。我国的农产品加工行业要达到较高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必须采用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

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管理(APPSCM)组织模式是指参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市场主体之间以合同为纽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统一协调行动,以取得比独立行动时更协调的合作和更好的产品销售业绩;根据合同进行一体化的生产,尽可能在企业间保持无缝的联结。各个市场主体以合同约束各自行为,作为供应链“增加价值的合伙人”,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合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购销合同,它是指诸如企业联盟、特许经营等较为长期和稳定的紧密合作关系。这种方式有助于消除购销渠道中各环节行动的不一致和利益的纷争。其基本点在于:①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管理组织模式的一体化运作系统是由各自独立的企业通过签订协作合同组成的,合同的签订并没有改变联合各方的产权的独立性。②供应链上各主体间建立紧密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目标不再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追求整个供应链上的利润最大化。通过合同作为制度和法律保证来界定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关系。③各个成员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分担采购、生产、加工、分销等职能而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2.节点主体的角色

在完善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农产品加工供应链各主体以利益为纽带,通过合约、协商、股权等方式形成完整的产业组织体系,各节点主体分担供应链上的各个工作,扮演不同的角色。各节点间角色准确、权责分明、分工合作、协调一致,使农产品加工供应链高效运行。

(1)种养户的角色。种养户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者,直接决定着原料的安全性、均质性、优质性。主要职能是按照加工企业原料生产综合技术标准进行原料的生产,按内部协议价格按时、按量地为加工企业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高质量的原料产品。

(2)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角色。加工企业是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的核心主体,其决策层面的职能是:负责制定供应链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把握供应链总体运行方向;对处于上游的种养户和处于下游的贸易商进行有关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负责收集用户、销售商、替代品和竞争者的有关信息,维护和发展客户关系,保证供应链的有效运作和与环境的协调。微观层面的职能是:借助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收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负责开发并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同时对供应链全程进行质量监控,并准时、准量、准确地为消费者进行配送。

(3)批发商的角色。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充足的资金、标准化的运作、高效的管理等素质的批发商是现代化的分销存储中心,是向加工企业提供覆盖服务的潜在供应商。同时,批发商负责收集消费者的信息、产品的信息、竞争品的市场信息等,负责产品的推广和销售等工作。批发商的覆盖水平,相应地获取加工企业提供的覆盖服务费,批发商负责招聘、培训、管理覆盖队伍。批发商同时也是向中小零售终端提供管理服务的潜在供应商,通过提供电子商务、店铺宣传、品类管理、促销管理等服务,帮助客户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运作效率。

(4)零售商的角色。零售商是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窗口,供应链生产计划制定依据的信息源,维护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与忠诚度的重要主体。其主要功能是为消费者营造温馨的购物环境、提供优良的销售服务,减少顾客从购买产品到付款结账的逗留时间;向消费者传播产品的产地与生产厂家、加工工艺与质量保障措施、主要技术指标与安全卫生标准,以及所用原料的品种与饲料或者肥料、饲养方式与环境等信息,有效地激发消费者潜在的消费欲望,引导和促进消费,扩大农产品加工制品的有效需求;调查、研究消费者消费农产品加工制品的动机、行为、能力、偏好和趋势,并及时反馈给加工企业。

(5)消费者的角色。消费者是农产品加工供应链的最终服务对象、运行导向和生存与发展的土壤,是最终产品的检验者。他们需要及时反映对产品的质量、品种、价格、包装、标志、服务方式等方面的需求,并对其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从而为产品优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