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知识枕边书:海洋知识全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坚持不懈的高僧鉴真

鉴真(688—763),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7世纪以后,随着和中国交往的增加,日本直接向中国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经验。荣睿、普照是733年由日本派遣,来中国邀高僧去日本传法受戒的。他们经过10年的访察,才找到了鉴真。鉴真当时已55岁,为了弘扬佛法,传播唐代文化,欣然接受了荣睿、普照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书、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第三次出海,又因在舟山海面触礁而告失败。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只好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748年,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3个月后,横渡东海时遇到了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三亚市。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但鉴真未因失明而灰心丧志,又过了5年,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毅然决定再度出航。753年,他离开扬州龙兴寺,乘第二艘遣唐使船从沙洲的黄泗浦出发,直驶日本。这一次,这位夙志不变、决心东渡弘法的盲僧,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町的秋目浦上陆,随行的有普照、法进和思托等人。40多天后,鉴真一行到达当时的京都奈良,轰动日本全国,受到天皇为首的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

根据圣武和孝谦的意愿,鉴真作为律宗高僧,应该负起规范日本僧众的责任,杜绝当时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托庇佛门以逃避劳役赋税的现象,因此,孝谦下旨:“自今以后,传授戒律,一任和尚”。但是,这引起了日本本国“自誓受戒”派,尤其是兴化寺的贤璟等人的激烈反对。于是,鉴真决定与其在兴福寺公开辩论,在辩论中,鉴真做出让步,承认“自誓受戒”仍可存在,但是作为正式认可的具足戒必须要有三师七证,结果贤璟等人皆被折服,舍弃旧戒。于是鉴真在东大寺中起坛,为圣武、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谦之下皇族和僧侣约500人受戒。

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然而,758年,作为鉴真最主要支持者的孝谦天皇在宫廷斗争中失势,被迫传位给淳仁天皇。相应的,鉴真也受到排挤。758年,淳仁天皇下旨,以“政事烦躁,不敢劳老”为名,解除了鉴真“大僧都”一职,并将在宫廷斗争中败死的原皇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赐给鉴真。次年,鉴真弟子在该官邸草成一寺,淳仁赐名“唐招提寺”,鉴真从东大寺迁居至此,从此,鉴真就在寺中讲律受戒。淳仁还下旨,令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须前往唐招提寺学习,使得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学府。当时鉴真年事已高,健康每况愈下,弟子们感到有必要将鉴真奋斗一生的历史记录下来,弟子思托撰成了《鉴真和上东征传》。日本天平宝字七年(763年),为弘扬佛法奋斗了一生的鉴真,在唐招提寺面向西方端坐,安详圆寂,终年76岁。他的遗体经火化后,葬在寺后面的松林中。

鉴真东渡的主要目的是弘化佛法,传律受戒,鉴真僧众在日十余年的活动达到了这个目的。由于天皇的重视,鉴真被授予“大僧都”的职务,成为“传戒律之始祖”。“从此以来,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师相传,遍于寰宇。”鉴真所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的大总寺。日本的佛经多由百济僧侣口传而来,错漏较多。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他惊人的记忆力,纠正日本佛经中的错漏。由于鉴真对天台宗也有相当研究,所以鉴真对天台宗在日本的传播也起了很大作用。鉴真和其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流传今日,尚有余晖。鉴真熟识医方明,当年光明皇太后病危之时,唯有鉴真所进药方有效验。据日本《本草医谈》记载,鉴真只需用鼻子闻,就可以辨别药草种类和真假,他又大力传播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知识,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

知识链接

2010年9月28日,上海博物馆与日本文化厅联合主办的中日文化交流特展,日本国宝级文物——奈良东大寺木质鉴真和尚坐像,几百年来第一次回国“省亲”。在仿造日本奈良寺庙风格构建的展厅内,鉴真和尚双目紧闭,仪态端庄,面目安详;他的面容使用了木头原有的色泽,身着暗灰袈裟,整体刻画细腻。早在30多年前,1980年4月,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鉴真干漆像也曾回到故乡。在当时,有超过30万的扬州人争睹鉴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