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竹(中国文化·古典诗词品鉴)](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04/24019704/b_24019704.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释宝月
释宝月,生卒年不详,南齐武帝时僧人,本姓康,一说姓庾。善音律。生平不详。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2464D/128273693038738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31_0001.jpg?sign=1738861902-NyUAIUpgE6zuIfrFg67xUSP1qe7j7Yyy-0-6987c063d691ccc13b38ad113b036992)
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
估客乐(其四)
初发扬州时,船出平津泊。
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
注释
估客:商人。
平津:古地名,汉时为平津邑。
五两:古代的一种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在竿顶,观测风力,常用于舟船和军营中。
寻博:博取,寻求,意为寻找。
简析
本诗是《估客乐四首》的第四首,也是最后一首,前三首写楚地女子与恋人相别、相嘱、相问,这首诗描写了这位相思女子的自忖。
“初发扬州时,船出平津泊。”当客商们一齐下扬州的时候,舸舰迷津,气势如虹。“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桅杆如林,络绎不绝,估客们怎么会有机会相互问讯呢?还是凭栏遥望故人吧。此句是写女子看到繁忙熙攘的情景之后的心理活动,她的深切怀念在这种自慰中显得细腻、隽永。
背景
传说南齐武帝萧赜为布衣时,曾游历樊城、邓县(今湖北省襄樊市一带),登基之后追忆往事,写过以“昔经樊邓役,阻潮梅根渚”为内容的两首《估客乐》诗,并让乐府官吏奏入管弦以教习乐工。但他的歌辞写得不好,无法同原来的曲调谐合,于是他召来僧侣宝月,命宝月重新写作了两首《估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