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营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 场景标配

可乐:美式快餐标配

中国消费者理解的可口可乐,与美国消费者理解的可口可乐不同。

对中国消费者而言,可口可乐就是一款洋饮料,曾经流行过;对美国消费者而言,它不仅是一款饮料,而且是美式快餐的标配。

美式快餐套餐,一定有一款饮料,而多数情况下是可乐,只不过是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的问题。

中国人吃中餐的时候,偶尔会点可乐,但远没有达到标配的程度,即使是中式快餐也没有。

标配,就是标准配置。

红牛:出长途标配

红牛在中国耕耘多年,但真正爆发还是在私家车井喷后。

欧洲人长途开车,法律规律,2小时必须休息20分钟以上。休息时间,司机喝咖啡,基本上是标配。这不是法律规律,只是习惯。

中国司机长途开车,没有强制休息的法律规定,但喝功能性饮料提神,几乎已成习惯。

红牛,就与开长途车提神这个场景形成了强关系,可以视为标配。

毛肚:火锅标配

在中餐中,火锅所占份额最大;在火锅中,麻辣火锅所占份额最大;在火锅食材中,毛肚当为首选。

上述结论,都有大数据支撑。这是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提出的观点。

吃麻辣火锅,怕上火,所以,王老吉几乎成为麻辣火锅的标配。

因为毛肚几乎是火锅的标配,所以,巴奴火锅把名称改为巴奴毛肚火锅,并且下了大功夫改造毛肚的供应链,让毛肚成为巴奴火锅的IP。

图2-7 巴奴毛肚火锅的毛肚

雀巢的场景标配

喝茶是中国人的习惯,喝咖啡不是。

即使在欧美,咖啡的消费场景仍然不是速溶,而是手磨咖啡。

雀巢的速溶咖啡在中国的成功,源于它发现了三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高级酒店,速溶咖啡是酒店标配。这与国外基本相似。

第二个场景标配是会议的“茶歇时间”。茶歇时间,似乎应该是喝茶,其实速溶咖啡也成为标配。茶与速溶咖啡,让消费者自选。

第三个场景是礼品。虽然雀巢不是礼品标配,但洋产品发现了中式场景,并且根据中式场景改造产品,也是洋品牌的本土化成功。比如,雀巢的礼品包装,就很有中国特色。

如果不是雀巢发现了上述场景,甚至成为场景标配,雀巢咖啡在中国就没那么幸运了。

图2-8 雀巢咖啡

场景标配

上述场景标配,有些可能是无心插柳的结果,但从结果倒推逻辑,用场景理论解释是可行的。

当然,一些商业成功可以用多种理论解释。比如,媒体一直传播,王老吉是定位理论的成功。

用什么样的理论解释成功,历来有分歧。同一个成功,有不同的理论皆能解释,很正常。

所谓的理论,不过是在特定前提下的“自圆其说”。

定位理论曾经风行一时。从心理学角度,定位是一场认知战,定位就是占据消费者心智。

什么认知最能占据消费者心智?一是“第一”(老大);二是概念。

很多行业龙头,成功之初是没有定位,甚至不懂定位的。但是,只要成功了,就自然会形成定位。就像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根本无须定位。

第一(老大)是天然的定位。

抢不到“第一”(老大)的位置,才需要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定位理论就是遵循这个逻辑。

即使不是“第一”(老大),就难以占领心智。所以,要创造一个概念,成为“第一”,占领心智就容易了。

在中国的实践中,创造新品类,然后成为新品类的“第一”(老大),就成为定位实践的主要方法。

新概念(新品类)、“第一”(老大),在传播上价值就是容易占领心智。

场景标配也是占领心智的认知活动,只不过它对标的是场景。

与以前的定位实践主要聚集于品类创新不同,场景标配主要定位于新场景。

只要进入某个特殊的场景,就会产生场景联想。场景标配,就是建立场景联想的强关系。

比如,吃火锅,首先想到要点毛肚;开长途车,马上想到红牛。

最厉害的标配,就是“心理捆绑”。

营销实践中,套餐就是捆绑销售。捆绑销售,首先要在心理上“捆绑”。比如美式快餐的套餐必然包括可乐,你只是选择大杯可乐、中杯可乐还是小杯可乐的问题。

场景标配与销量

20世纪70年代及之前的人,小时候没有喝牛奶的习惯。

中国牛奶的普及,礼品功不可没,特别是优酸乳、莫斯利安和安慕希这类发酵形态的乳品的推动。

牛奶,几乎成为礼品的标配。比如,到医院看望病人,牛奶几乎是必备品。

在礼品渠道,如果只送一件礼品,首选牛奶;如果送两件礼品,牛奶是其一,其他礼品形态的产品是其二。

在中国,无论什么产品成为礼品形态,销量就会放大,甚至放大数倍,于是有些产品主要在礼品渠道销售。

在华北农村,方便面、火腿肠、牛奶分别成为过礼品标配,也是各个时期配送品类期间销量最大的时候。

新场景是机会

老品类的心智被先行者抢占了,占领心智就要创造新品类。所以,很多定位理论的实践最后走向了创造新品类。

品类可以细分,但很难无限细分。目前的细分机会在场景。原来的产品,满足场景的共同需求,现在要满足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

为什么说场景细分是机会呢?

首先,即使是传统场景,仍然有众多机会。原来立足于满足大众需求,对细分场景没有重视,甚至没有场景这个细分概念,当然也就没有向场景这个细分方向思考。

其次,丰裕社会,生活方式多元化,场景多元化了,更多的场景被创造出来了,更多的消费空间也被创造出来了。要适应这些新场景的变化。

最后,互联网或互联网与传统的结合,创造了更多的新场景,任何场景都有关联性的需求联想。

场景标配:建立与场景的强关系

场景标配,就是建立场景与品类或品牌的强关系。

礼品送牛奶,这是场景与品类的强关系。

火锅涮毛肚,这是场景与品类的强关系。

开长途车带红牛,这是场景与品牌的强关系。

只要与特定场景建立强关系,就能绑定场景,成为场景首选。

怎么建立场景强关系?各个时期有不同的方法。不过场景成为营销概念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提出来的,目前,用互联网传播手段,发现场景,用场景逻辑研发产品,用传播逻辑形成高认知,仍然是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