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证券业入门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证券公司发展之路

证券公司的真实面目

证券交易者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每个证券交易者都希望直接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交易,但是因为证券交易具有高风险性,所以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严格的交易制度。此外,由于证券投资的种类繁多,因此作为证券投资中介服务机构的证券公司便应运而生。

证券公司是专门从事有价证券买卖的法人企业,分为证券经营公司和证券登记公司。在不同的国家,证券公司有着不同的称谓。在美国,证券公司被称作投资银行或者证券经纪商;在英国,证券公司被称作商人银行;在欧洲大陆(以德国为代表),由于一直沿用混业经营制度,投资银行仅是全能银行的一个部门;在东亚(以日本为代表),则被称为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是为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是连接证券投资者与筹资人的桥梁,证券市场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券公司的活动。证券公司的经营服务活动,沟通了证券需求者与证券供应者之间的联系,不仅保证了各种证券的发行和交易,还起到维持证券市场秩序的作用。

世界证券公司发展历史

一、证券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证券的产生已有很久的历史,但证券的出现并不标志着证券市场同时产生,只有当证券的发行与转让公开通过市场的时候,证券市场才随之出现。因此,证券市场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证券市场形成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股份公司的产生和信用制度的深化,是证券市场形成的基础。证券市场形成的基础条件如下表所示。

二、西方国家证券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在西方国家,证券市场经历了形成、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

1.证券市场的形成阶段(17世纪初—18世纪末)

回顾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证券市场的最初萌芽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西欧。当时法国的里昂、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已经有了证券交易活动,最早进入证券市场交易的是国家债券。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生产经营方式,即股份公司形成。股份公司的形成使股票、债券开始发行,从而使股票、公司债券等进入了有价证券交易的行列。证券市场初步形成的过程如下表所示。

在18世纪资本主义产业革命的影响下,包括铁路、矿山、银行等行业中股份公司成为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其股票以及各类债券都在证券市场上流通,这一切,标志着证券市场已基本形成。

这一时期证券市场的特点有:信用工具单一,主要是股票、债券两种形式;证券市场规模小,主要采用手工操作;证券市场行情变动较大,投机、欺诈、操纵行为十分普遍;证券市场立法很不完善;证券市场较为分散。

2.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19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

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经在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并使股份公司在机器制造业中普遍建立起来。机器大工业取代了传统的工场手工业,机器制造业在工业体系中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从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股份公司有了极大的发展。

1862年,英国有165家股份公司,到了19世纪80年代中期,登记的股份公司达1.5万多家,发生在英国的这一过程,无一例外地发生于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法国、德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股份公司迅速成为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使有价证券发行量不断扩大。

据统计,世界有价证券发行额, 1871—1880年为761亿法郎, 1881—1890年为645亿法郎, 1891—1990年为1 004 亿法郎, 1911—1920 年为3 000 亿法郎, 1921—1930 年为6 000亿法郎。与此同时,有价证券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有价证券中占有主要地位的已不是政府公债,而是公司股票和企业债券。

据统计,在1900—1913年发行的有价证券中,政府公债占有价证券发行总额的40℅,公司债券和各类股票则占60℅。

综观这一时期的证券市场,其主要特点有:股份公司逐渐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主要企业组织形式;有价证券发行量不断扩大,已初具规模;一些国家开始加强证券管理,引导证券市场规范化运行,例如,英国于1862年颁布了《股份公司条例》,德国于1892年通过了《有限责任公司法》,法国于1867 年出台了《公司法》,日本于1894 年制定了《证券交易法》;证券交易市场得到了发展,例如,日本东京证券交易市场形成于1878年,苏黎世证券交易所创建于1877年。

3.证券市场的完善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今)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最深刻和破坏性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严重地影响了证券市场,当时全球主要的证券市场的股价一泻千里,市场崩溃,投资者损失惨重。到1932年7月8日,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数只有41点,仅为1929年最高水平的11℅。

大危机使各国政府都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理,于是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证券市场法规和设立管理机构,使证券交易市场趋向法制化。例如,美国在1933—1940年先后制定了证券交易法、证券法、信托条款法、投资顾问法、投资银行法等。其他国家也都通过加强立法对证券市场的证券发行和证券交易实行全面控制和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各国经济的增长,证券市场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证券市场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证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证券交易也日益活跃。这一时期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证券市场的新特点如下表所示。

(续表)

证券品种和证券交易方式的创新是证券市场生命力的源泉。实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金融创新就形成了加速发展的态势,并成为金融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随着证券市场物质技术基础的更新和投资需求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 21世纪形成了新的证券创新浪潮。在这个过程当中,为了让证券发行者和证券投资人有更好地沟通,发挥证券市场的功能,带有证券服务性质的机构——证券公司应运而生。

三、全球十大知名证券公司

全球十大知名证券公司有:花旗集团、摩根大通集团、摩根士丹利集团、瑞士联合银行、瑞士信贷银行、美林银行、德意志银行、高盛集团、巴黎国民银行、德累斯顿银行。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中国证券市场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证券市场有着独特的特点,即旧中国的证券市场与新中国的证券市场之间没有直接的继承和延续关系,其市场发展情况也有着很大差异。这里重点介绍新中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情况。

解放初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黑市猖獗,投机盛行,为了稳定市场,打击黑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天津、北京等城市成立在人民政府管理下的证券交易所。但是,随着国家财政好转,币值开始稳定,交易量下降,不久,证券投机活动受到控制,证券交易所业务逐渐萧条。

建国初期的证券市场,不仅时间短暂,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旧中国的证券交易活动在建国初期被消灭前的一种过渡形式。1952 年,人民政府宣布所有的证券交易所关闭停业;1958年,国家停止向外借款;1959年,终止了国内政府债券的发行。此后的20多年中,我国不再存在证券市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闲散资金日益增多,而由于经济建设所需资金的不断扩大,资金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各方面要求建立长期资金市场,恢复和发展证券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的证券市场便在改革中应运而生。

1.发行市场

我国证券发行市场的恢复与起步是从1981 年国家发行国库券开始的。此后,债券发行连年不断,发行数额不断增加,债券种类由国家债券扩展到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国际债券。我国的股票发行始于1984年。

1984年9月,北京成立了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并发行了股票。同年11月,由上海电声总厂发起成立的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之后,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也面向社会发行了股票。全国其他一些城市也相继发行了股票。在政府的引导下,随着股份制试点企业的增加,我国股票发行规模不断扩大,股票发行涉及境内人民币普通A股、供境内外法人和自然人购买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还有在境外发行的H股和N股等。

2.交易市场

我国的证券市场始于1986年。改革开放后我国证券市场的形成过程如下表所示。

证券公司的分类评级

证券公司分类,是指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经证券公司自评、证监局初审、中国证监会机构部复核,由中国证监会机构部、证监局、自律组织、证券公司代表等组成的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专家评审委员会审议确定证券公司分类结果。

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不是对证券公司资信状况及等级的评价,而是证券监管部门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以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公司管理水平,对证券公司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主要体现的是证券公司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整体状况。

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共5大类11个级别。A、B、C三大类中各级别的公司均为正常经营公司,其类别、级别的划分,仅反映公司在行业内风险管理能力的相对水平。D类、E类公司分别为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及被依法采取风险处置措施的公司。

中国证监会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对不同类别的证券公司在行政许可、监管资源分配、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频率等方面实施区别对待的监管政策。分类结果主要供证券监管部门使用,证券公司不得将分类结果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