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原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德尼摩定律:人才任用,因人而异

英国管理学家德尼摩提出:凡事都应有一个可安置的所在,一切都应在它该在的地方。领导者要熟知员工的性情和特点,并据此将他们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知人善任才能成就事业。这被称为德尼摩定律。

用人切莫“看人挑担不吃力”

作为管理者,不要“看人挑担不吃力”。一些管理者犯的最大毛病,是永远以为每一件事都是很容易办的,即所谓“看人挑担不吃力”,要想想自己从前奋斗的日子。有些人未经辛苦,只靠父荫或高等学历坐上管理者之位,更不懂得体谅下属的困难。将工作交给下属后,不表示将包袱转到别人手中,不表示不管下属如何困难,也要他自己解决。如此上司是经不起考验的,他们被下属架空及取替其位置的例子也不少。

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要相信下属的话,下属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不应袖手旁观,更不应立刻找其他人接替先前下属的任务。管理者应该与下属一起找出难题症结所在,然后看应否增多一些下属来协助。如果不闻不问,光要看成果的话,是极不负责任的,而且一旦疏忽监察,造成大错时,挽救更难。

期望越大,则失望越大;对下属不闻不问,下属同样也会随心所欲,两件都是小事,其后果却同样严重。

管理者对下属有所期望,这是应该的,下属也会因此感受到管理者的信任;但是,切莫对下属期望太高,不要认为期望越高下属的工作就会做得越好,否则会给下属带来巨大的压力。这同样也是小节,但管理者绝对不可以忽略!

也许你在上学的时候总是被父母拿来与邻居的儿子相比,说你总是不如人家好。你当然会想自己有很多他不具备的能力,还很不服气。但是,今天你当了别人的上司,却期望所有下属有同样的高质素表现,是犯了与上述事件的同一毛病。

每个学生都有他特别优异和感兴趣的科目,加上性格各异,将来自有不同的发挥处。同样的道理,下属来自不同生活和家庭背景,各自拥有不同的才能。有些工作效率高,却素质平平;有些爱说话,但是做事有条不紊,正是各有所长,没有谁是一无所长的。因此,在指派工作时,不要胡乱指派一位,就期望他会给你高质量的成果。勿以为你的下属都是万能的,你自己也不是任何办公室里的事务都懂得怎么做的。

不少管理者认为下属必须迁就工作,而非由工作配合员工。然而,别忘了要使员工尽量发挥潜质又使工作得到最佳效率的话,工作和雇员互相配合,方有预期或意外的成绩。正确的做法是因材而用,根据下属的性情和才能,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

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任用方式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之间性格差异很大。性格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到人际关系及工作效率。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根据人的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用人方式,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社会学家们通过观察总结,认为人的行为风格可分为四类:分析型、推动型、表现型及温和型。

分析型是完美主义者。他们事事力求正确,精于建立长期表现卓越的高效流程。但他们的完美倾向会导致大量繁文缛节,做事喜欢固守陈规。

因此,不要指望这些谨小慎微的人会果断决策。这类人总是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权衡各种选择,甚至一些不可能的选择。他们常常苦于决策。分析型的人喜欢独立行事,不愿意与人合作。尽管他们性情孤傲,但令人惊喜的是,患难之中却最见其忠诚。

温和型的人适合团队工作。他们常喜欢与人共事,尤其是人数不多的团队工作或两人合作。这类人淡漠权势,精于鼓励别人拓展思路,善于看到别人的贡献。由于对别人的意见能坦诚以待,他们能从被其他团队成员随手否决的意见中发现价值。

温和型的人常常愿为团队默默耕耘。由于他们的幕后贡献,往往使他们成为团队中的无名英雄。这种无私的奉献固然伟大,但他们可能会走极端,只顾别人却忘了及时完成自己的职责。温和型的人一般在一个稳定的、企业组织架构清晰的公司中表现出色。一旦他们的角色确定、方向明确,他们会坚定不移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表现型的人好炫耀。他们敢于夸口,好出风头。这类人喜欢惹人注目,是天生的焦点人物。表现型的人活力十足,偶尔也会显露疲态。这往往是因为失去别人刺激的结果。也许由于他们精力充沛,所以总喜欢忙个不停。

但表现型的人好冲动,常常在工作场所给自己或别人惹麻烦。他们喜欢随机做事,不爱计划,不善于时间管理。他们能抓大局,放弃细节,喜欢把细节留给别人去做。

推动型的人注重结果,在四类人中最务实,并常常为此引以为自豪。他们喜欢订立高却很实际的目标,然后付诸实际。但他们极其独立,喜欢自己定目标,不愿别人插手。善于决断是其显著特点。

推动型的人看重眼前实际,很少理会理论、原则或情感。他们懂得随机应变。但这类人有时太好动且行动迅速,往往因仓促而走弯路,从而带来一些新问题。推动型的人无论表达意见还是提出要求都很直率。他们实干但不囿于琐事,理智但不迂腐。

有效的企业管理需要同时具备这四种类型的优势。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职责与实践》一书中写道:“企业的高层管理中需要至少四种不同类型的人:‘思想者’,分析型;‘行动者’,推动型;‘交际者’,温和型;‘冲锋陷阵者’,表现型。”

上述四类人,每一类都有其潜在的优势和不足,但优势也只不过是潜在资产,只有善加开发才能成为实际优势。同样,不足也只是一种潜在的负债,管理者应当设法扬长避短,用好每一类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才干,提高团体的效率。

按员工的特点和喜好分配工作

研究表明,一个人认为值得做的工作,一般要符合这几个条件:符合自己的价值观;适合自己的个性与气质;工作中能让自己看到成功的期望。达到了这几个标准,人们在工作时就能很好地投入;达不到这个标准,人们就会倾向于懈怠。这样做事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了,做事者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德尼摩定律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德尼摩定律告诉我们,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一个它最适合的位置。在这个合适的位置上,它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功效。运用到实践中,对个人来说,德尼摩定律要求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而奋斗。这样才可能激发我们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才可以心安理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道理也是在此。

对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来说,德尼摩定律要求他要按员工的特点和喜好来合理分配工作。

对于那些成就欲较强的优秀员工,让他们单独或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

对于那些依附欲较强的员工,让他们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

对于那些权力欲较强的员工,让他们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

对于那些事事悲观,对新观念不抱希望的员工,管理者在他们面前一定要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的态度,让他们有所放松,并多多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对于那些脾气暴躁的员工,应当在他们心平气和时,让他们知道乱发脾气是不恰当的,并强调单位是个整体,不容许个别人破坏纪律,也不会姑息乱发脾气的行为。当他们情绪激动的时候,最好先不要发言。听他们诉说心中的不平。一个愤怒的人,通常会有很复杂的情绪,细心地聆听可以令他感觉到你在注意他,并会对你慢慢地有好感。

对于一些个性极强的员工,则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时地制止他们我行我素的行为,让他们明白不能无视单位的纪律,以直接劝告来达到说服的目的。

作为管理者,面对有着不同秉性的员工,要懂得去了解他们的性格,把不同性格和具有不同特长的员工,放在不同的位置上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对于不同的员工,管理者一定要先把握他们的性格,才能够据此采取不同的对策,让他们信服。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知人善任做管理,巧夺天工用人才

对一个人才来说,性情为人也许是天生。但作为管理者却能够“巧夺天工”地运用它,使之能够既显其长又避其短。

宋代司马光总结说:“凡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优于德而强于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这是现代管理者的最基本的领导才能。

假如你是一位企业管理者,对待如下不同类型的下属,应当采取不同的用人之道,使他们克服短处、发挥特长,为组织发展增添人力资源:

知识高深的下属,懂得高深的理论,可以用商量的口吻;

文化低浅的下属,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明显的事例;

刚愎自用的下属,不宜循循善诱时,可以用激将法;

爱好夸大的下属,不能用表里如一的话使他接受,不妨用诱兵之计;

脾气急躁的下属,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须简要直接;

性格沉默的下属,要多鼓励他说话,不然你将在云里雾中;

头脑顽固的下属,若对他硬攻,则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以下是10条用人的经验之谈:

(1)性格刚强却粗心的下属,不能深入细致地探求道理,因此他在论述大道理时就显得广博高远,但在分辨细微的道理时就失之于粗略疏忽。此种人可委托其做大事。

(2)性格倔强的下属,不能屈服退让,谈论法规与职责时能约束自己并做到公正,但说到变通他就显得乖张顽固,与他人格格不入。此种人可委托其立规章。

(3)性格坚定又有韧劲的下属,喜欢实事求是,因此他能把细微的道理揭示得明白透彻,但涉及大道理时他的论述就过于直露单薄。此种人可让他办点具体事。

(4)能言善辩的下属,辞令丰富,反应敏锐,在推究人事情况时见解精妙而深刻,但一涉及根本问题他就说不周全,容易遗漏。此种人可让他做谋略之事。

(5)随波逐流的下属不善于深思,当他安排关系的亲疏远近时能做到有豁达博大的情怀,但是要他归纳事情的要点时他的观点就疏于散漫,说不清楚问题的关键所在。这种人可让他做低层次的管理工作。

(6)见解浅薄的下属,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当听别人论辩时,由于思考的深度有限,他很容易满足,但是要他去核实精微的道理,他却反复犹豫没有把握。这种人不可大用。

(7)宽宏大量的下属思维不敏捷,谈论精神道德时知识广博、谈吐文雅、仪态悠闲,但要他去紧跟形势,他就会因为行动迟缓而跟不上。这种人可用他去带动下属的行为举止。

(8)温柔和顺的下属缺乏强盛的气势,他体会和研究道理时会非常顺利通畅,但要他去分析疑难问题时则会拖泥带水,一点也不干净利索。这种人可委托他按照管理者的意图办事。

(9)喜欢标新立异的下属潇洒超脱,喜欢追求新奇的东西,在制定锦囊妙计时,他卓越的能力就显露出来了,但要他清静无为却发现他办事不合常理又容易遗漏。这种人可从事开创性工作。

(10)性格正直的下属,缺点在于好斥责别人而不留情面;性格刚强的人,缺点在于过分严厉;性格温和的人,缺点在于过分软弱。这三种人的性格特点都要主动加以克服,所以可将他们安排在一起,借以取长补短。

知人“五不”,不拘一格用人才

领导在用人方面要抛弃个人的偏见,要科学、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人才,以选拔和任用企业所需要的真正人才。

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开创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与其“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的择人之道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他尊重人才,兼听广纳,选用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治理国家。魏征等身边要人经常“犯上”而直言相谏,亦体现唐太宗惜才之情,容才之怀。在社会生活中,由于人们的思想、志趣、经历、爱好、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难免会形成人际关系中的亲疏远近、好恶喜厌,但人才却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领导的意志感情而转移的,顺我者未必有才,逆我者未必无才。“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关键在于真正做到以事业为重,任人唯贤;客观公正,不以个人好恶亲疏而取才。

古今中外,嫉贤妒能的恶习,屡见不鲜。人才一旦得到重用,也难免会招致某些非议,乃至造谣中伤,打击陷害。特别是当某人快被提拔时,有时流言横飞,毁语四起,犹如浓雾遮城,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欲查无踪,欲用无据。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更应以无畏的爱才护才之胆,顶住压力,只要是看准的优秀员工,就应该大胆而果断地起用。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生活中很多事实说明,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平时默默无闻,是因为得不到崭露头角的机会,甚至一辈子难以施展才能。从汉高祖刘邦所用的人才看,张良出身没落贵族,周勃是吹鼓手,樊哙是屠夫,灌婴是布贩,倘若不是时势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机遇,可能同样遭到终身埋没的厄运。拿破仑在选拔将领时,摒弃传统的以出身择人的门第观念,他认为“每个士兵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在他的部队里,许多杰出的元帅都是来自社会的下层、来自士兵,著名元帅内伊就是一个饭店老板的儿子。发掘人才,既要发现那些崭露头角的人才,也要挖掘那些尚没有机会展露才学的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凡有才能的人,遇事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主张,不时表现出其特有的“个性”。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对牛顿时空观念的一个根本性的“破坏”。假使爱因斯坦顺从牛顿的时空理论,就不会有相对论的问世,爱因斯坦就不成其为爱因斯坦了。创造性行为的独特性基于创造主体的独立人格。爱因斯坦正是具备了“你要他这样,他偏那样”的独立人格,才使他对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不言自明的“同时性”问题提出了怀疑,从而创立了著名的相对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喜欢下级或他人对自己毕恭毕敬、服服帖帖、唯马首是瞻。如果以是否恭顺、听话而选才,结果很可能是人才难求,奴才云集,贻误了事业,埋没了人才。在识别和选拔人才过程中,要特别警惕盲目顺从者。盲从顺从,不是懒惰就是别有用心。

识人要敢于承认个性、宽容个性、发展个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形成一大批敢于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一些人的小过,就像白玉上的小斑点,精明的商人不会因此而丢弃它,因为小斑点并不影响整个美玉的价值。所以,用人切忌求全责备。史学家司马光曾说过:“若指瑕掩善,则朝无可用之人,苟随器授任,则世无可弃之士。”一个人如果毫无失败的经验,才真正是可忧虑的,失败过的人尝过痛苦的滋味,他们才会更加小心,以免重蹈覆辙,即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领导者要有容人之过的胸怀。

明确用人观,坚持“五坚持”

每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才能有高下之分,品行有优劣之差。作为领导者,如果不加区别、没有原则地选人和用人,就会使得公司的队伍鱼目混珠,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对公司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领导者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建立正确的用人标准,合格的人才,为企业建立起一支活力四射、富于进取精神的强大的人才梯队。在选人用人方面,领导要坚持以下5个标准:

德才兼备是很重要的一条用人原则。坚持德才兼备,就是在选拔人才时,既要考察人才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要考察人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首先,在选拔人才时,应将德与才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不可偏废。离开德,就失去了方向;没有才,德就成了空洞之物;其次,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应注重对德的考察。用人问题关系到事业盛衰。历代开明之士都十分注意用人把德放在首位。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设今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力不济,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强干,为害极多,但乱世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这里所说的“行”与“善”和德是同一个意思,历史经验说明,有德的人有了才,就能为国为民干出更多的好事;坏人有了才,将会干出更多更大的坏事。当然,重德绝非轻才,选拔人才,应以德为前提,选其中有才能者。

刘邦谈到自己战胜比他强大的项羽的原因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陈平、韩信都曾是项羽手下的人,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转投刘邦,并为刘邦重用。看来,能否重用人才,能否把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放到能充分展现才华的舞台上,的确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一个人总是有所长有所短,既有优点,也会有缺点。鲁迅曾说过:“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在用人时,最重要的是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正像俗话所说的,骏马驰千里,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令李逵去绣花,命小姐去打仗,就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但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也不是凝固不变的。优点扩展了,缺点也就受到抑制。发扬长处是克服短处的重要方法,扬长避短是发挥人才作用的有效途径。

实绩是人才德才的集中体现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客观要求。一个人才的工作实绩,既不是主观臆想,也不能凭空捏造,而是一种客观的、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实绩是一个人多方面的反映,把实绩作为选拔人才重要依据,容易比较优劣,说服力强,有利于提高用人的准确性、公正性,克服主观随意性。看一个人才主要应看其实绩,看他的工作过程及其结果。

古人云:“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也。”在用人上易犯的毛病就是想用而又不敢放手使用。用人必须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疑而用人,既误事又误人。所谓用人不疑,就是既用之就要充分予以信任,放手让其大胆工作,明责授权,权责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