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的心态与思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心态法则(3)

站在现在,我们不能够把握过去,我们只能够抓住现在,希望未来。“过去不等于未来”,就是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成功和失败,这些都不能构成主宰自己目前的心态。过去的都过去了,关键是未来。过去决定了现在,而不能决定未来,只有现在的作为及选择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

安藤百福的方便面

——沉着冷静,相信自己的判断!

不知道方便面的人可能很少,但是知道日本人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的人肯定不多。

他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很多人挤在饭锅面前,很不耐烦地等着吃锅里煮着的热面条。在这个时候,他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日本人很喜欢吃面条。于是他就决定,既然这么多的人喜欢吃面条,我就搞面条吧。

可是怎么搞呢?

他不能搞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的那种需要放在锅里煮的面条,而要搞一种不需要煮就可以吃的面条。安藤百福要发明一种可以由工厂大批生产的可以保存的食品。可是他的这种想法受到了很多人的冷遇,认为是天方夜谭,想入非非。

安藤百福是不会轻易退缩的,别人不支持,他就自己干。

他躲在自己的家中,搭起一个简易工棚,买了一台压面机,自己开始了试验。可是奇怪的是,压出来的面条不是一根根的面条,而是一堆堆像泡沫样的面团。望着这些面团,安藤百福很快就意识到要制造出一种新的面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些像泡沫的面团是安藤百福失败的开始,也是成功的起点,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其道理就在这里,风靡世界的方便面就是这样发明的。当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不用怀疑的。

压面机压不出面条,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是面粉的粘性不够?加进去的肉末颗粒太大?

为了增加面粉的粘性和缩小肉末的颗粒,他采用了增加鸡蛋和过滤肉汤的方法,可是还是压不出像样的面条。

就这样翻过去翻过来,最后他终于发现了压不出面条的真正原因:面粉中的蛋白质遇到盐失去了粘性。

人们食用面条是不能没有盐的,但是在加工这种面条之前是不能加盐的。安藤百福的解决方案是:先把没有加盐的面粉等加工成面条,放在蒸笼里蒸熟,然后再用酱油过一下,这样面条就带上咸味了。

在今天看来,这的确是“雕虫小技”,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夸耀的,可是这种简单的方法却在方便面的发展历史上引起了一场技术革命……

走出了误区就可以迈向成功。安藤百福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怎样把加工好的面条烘干和保存。开始的时候,他采用的是用太阳晒干面条的方法,可是这种方法太原始了,只能进行手工操作,不能采用机器生产。为了尽快使面条干燥,他开始使用油炸的办法。这种方法效果很好,不仅适合使用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还改进面条的质量——经过油炸,面条的水分很快蒸发,上面就留下了很多细小孔隙,在热水浸泡的时候,这些细孔可以充分地吸收水分,面条就会很快变软;并且,经过油炸的面条弹性更好,味道更美,一般的普通面条没法与之相比。

安藤百福的第一批方便面是现在日本家喻户晓的“鸡肉方便面”,1958年8月第一次在日本市场上面市。开始的时候,批发商心里没底,不敢多进货,所以销路并不是很好。可是,顾客就是上帝,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第一个制造方便面的人同样可以成为英雄:安藤百福的鸡肉方便面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销售量很快就暴升了……

批发商都是“唯利是图”的,看到消费者高兴,就纷纷进货,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蜂拥而上,把安藤百福的仓库扫得干干净净。据统计,1959年4月份,安藤百福的方便面就销售130万包。

方便面成了畅销商品,日本的面条商们都想来分一杯羹,进入这个行业进行竞争。干面条制造商奥井清澄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1960年11月,他推出了一种外加调料袋的方便面,这种方便面的好处在于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调整面条的味道。

此人是长期从事干面生意的,当他知道安藤百福的方便面之所以脆和软是因为加了盐的缘故,就制造出了这种新型的方便面。他的方法是把干面条加工成素的,把调料放在袋子里。这样既有别于安藤百福的方便面,又具有安藤百福的特点,在市场上与安藤百福进行激烈竞争。

在当时的日本市场上,有两种方便面在竞争,一种是没有调料袋的,一种是有调料袋的,两种方便面的味道都差不多,同样在市场上销售。再加上安藤百福的方便面制造方法申请了专利,所以在市场上的销售还是不错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人们的口味有差别,安藤百福方便面的口味单一,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奥井清澄的方便面越来越受到顾客的欢迎。可是由于大批生产调料袋是一个难题,奥井清澄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最终解决问题,所以奥井清澄的方便面也没有把安藤百福的方便面挤出市场。

1962年,东京的一家食品公司采用速溶咖啡的喷雾干燥法最终解决了外加调料袋的问题,这种方便面就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方便面的出现之所以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就是因为适应了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需要。由于方便面有不少企业在经营,日本农业省制定了方便面生产的JAS规格,这样方便面的生产由当初幼稚产品成长为成熟的产品。

方便面的发明者安藤百福当然不会坐视外加调料袋的方便面抢占自己的市场,就进行了激烈的抗争。他不断地提高质量,改变味道,进行精心包装,同时他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也就是说,他在不声不响地进行着一场方便面走向世界的战争……

当然,要走出国门,还必须有新意。

一天,安藤百福发现了一个引起他注意的事情:中午的时候,一家美国公司的几个年轻女职员把带有味道的方便面随便掰碎放在玻璃杯里,冲上开水就吃。

他马上受到启发:这种袋装的方便面有缺陷,需要用锅煮后用碗盛才能吃。如果生产一种用杯装的方便面,开水一冲就用杯装的方便面,并且还取了一个英语的名字“Coop noodle”。

1971年秋天,大批杯装、盒装的方便面进入了日本市场,登上了美国大陆。由于进行了这些改进,安藤百福的鸡肉方便面在市场上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可是外加调料袋的方便面攻势很凶,逐渐抢占了不少鸡肉方便面的市场份额。面对这种情况,安藤百福也只好开始制造外加调料袋的方便面,这样才与其他的公司打了一个平手。

在生产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是:在制造方便面的过程中,为了把制好的方便面装进袋子里,有不少面条被弄断了。这些断面条用来下酒还是不错的,可是作为一种商品出售,那就只能是“残衣半价了”,无法卖出完整面条的价钱。

有一天,安藤百福的手下有一个人在煮方便面的时候把方便面煮焦了。此人把那些没有完全烧糊的拿到嘴里一试,感到有一种怪味,于是他就把那些没有完全烧糊的面条上加一些水煮,直到水煮干,再加上调料,吃起来味道很好,如果在加一些白菜什么的,吃起来就像荞麦面一样。这个人叫田中达朗。

田中达朗照着同样的方法做了一份拿到董事会上让大家品尝,大家都说“味道不错”,可是除了安藤百福,没有一个人同意生产这种产品。董事们的意见是:方便面之所以可以卖出去,主要是因为调料好,面条成了陪衬。这种拿盘子端着吃的食品,谁会买呢?

安藤百福最后决定试销30万份这种拿盘子端着吃的食品。他认为,方便面主要是冬天吃的食品,而这种炒面夏天也可以卖出去,这样,生产设备就实际上一年都可以利用起来了。

1963年7月,30万份炒面投放到日本市场,只3天时间就销售完了,订货的单子就像雪片一样回到公司总部。从此,方便面和炒面成了安藤百福的拳头产品。

安藤百福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完全得力于他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他总是沉着冷静,相信自己的判断。

无数实践证明,胜利总是属于那些坦然面对生活的人。

95岁登上富士山:积极心态的奇迹

——没有爬不上去的山,只有不敢爬山的人。

很多人反复地强调客观,把很多责任都推到客观上,最后的结果自然只是抱怨“上天不公”了。

我们看看两位70岁老太太的故事:

有两位老太太,年届70了。按照杜甫诗中所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样的老太太惟一的前途就是颐养天年——等死了!

其中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已经到了人生尽头,俗话说:“人到50,年年望死;人到60,月月望死;人到70,天天望死。”自己已经到了“天天望死”的年龄,还有什么希望呢?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

另一位老太太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怎么个想法。于是,在70岁高龄之际,她异想天开,开始学习登山。她就这样,登上了几座世界上有名的山峰。最近,这位95岁的老太太还成功地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

——这位老太太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70岁开始学习登山,这本身就是人生的一大奇迹。但是,奇迹是人创造出来的。一个人之所以成功,首要的标志就是他思考问题的心态。一个人如果具有积极的心态,进行积极思维,喜欢接受挑战性的事物,那么,这就是成功了一半了。

——胡达·克鲁斯老太太的壮举验证了这一点。

往好处想:销售无人使用的商品

——没有人使用过的商品也能赚钱吗?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奇怪的事实: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成功卓越的少,失败平庸的多。成功的人越是活得充实、自在、潇洒,失败平庸的人就越是过得空虚、艰难、猥琐。

为什么这样说呢?

只要仔细观察和比较一下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心态,尤其是关键时候的心态,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人的“心态”导致一个人一生惊人的不同。

下面是广泛流传的一个故事:

有两个推销员到非洲去推销皮鞋。非洲由于气候炎热,所以那里的人向来都习惯打赤脚的,当然也可能是人们普遍比较穷。

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马上就失望了:“这些人都没有穿鞋的习惯,都喜欢打赤脚,怎么会买我的鞋呢?”

于是这位推销员放弃努力,怀着悲伤的心情离开了非洲。

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马上就感到很高兴,他想:“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鞋市场大得很呢。”

于是他想方设法,宣传穿鞋的好处,慢慢地引导非洲人买鞋,逐渐形成了习惯,最后他在非洲发了大财。

这就是一念之差导致的天壤之别: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打赤脚的非洲人,由于一念之差,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满怀信心,大获全胜。

在生活中,失败平庸的人多,主要是心态有问题。只要一遇到困难,他们只是挑选最容易的倒退之路,心目中想的是:“我不行了,还是退缩了吧。”结果自然难免陷入失败的深渊。

而成功的人即使遇到困难也还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我要!我能!”“一定有办法”等积极的意念,他们就是凭着这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精神,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的鼓励自己,于是便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

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实验了几千次都失败了,很多人劝他算了,即使再实验,结果也只有“失败”,一点作用也没有。

可是,爱迪生说:“怎么能说一点作用也没有呢?我现在不是已经知道不能采用这些方法了吗?”

他一点也没有退缩的意思,最终成功地发明了照亮世界的电灯。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得好:一个人能不能成功,关键就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土有积极的心态(即PMA——Positive Mental Attitude),而失败人士则是消极的心态(即NMA——Negative Mental Attitude)——在美国,成功领域PMA与NMA已成为替代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的专用名词。

成功人士运用PMA黄金定律支配自己的人生,他们始终用积极的思考,乐观的精神和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人士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他们空虚、猥琐、悲观失望、消极颓废,最终走向了失败。

运用PMA支配自己人生的人,拥有积极奋发、进取、乐观的心态,他们能乐观向上地正确处理人生遇到的各种困难、矛盾和问题。运用NMA支配自己人生的人,心态悲观、消极、颓废,不敢也不去积极解决人生所面对的各种问题、矛盾和困难。

我们坚信,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具备什么样的心态了!

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别是: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去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

有些人总是“自以为是”,把自己现在所处的境况都看成是别人造成的;这些人还比较固执,对他们的这种观点“坚信不疑”。因此,我们要对这些人多说一句,一个人的现在所处的境况不是完全由周围的环境造成的,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自己应该负很大的责任。也就是说,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可以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马尔比·D·巴布科克说:

最常见同时也代价最高昂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成功依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可是成功的要素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成功是正确思维的结果。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他因素,而是由他自己的心态所制约的。

在很大程度上,心态制约了我们的失败:

1.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