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基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任务一 认识物流与物流岗位

任务情境

2010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件,这是我国物流业的第一个专项规划,也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唯一的服务业规划。

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部署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物流服务保障。《规划》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物流基础设施及运作方式衔接更加顺畅,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13年的18%下降到16%左右,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规划》明确提出,要以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发展重点,大力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推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积极推动国际物流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并提出了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12项重点工程。《规划》要求,要落实相关保障措施,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法规制度,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安全监管,完善扶持政策,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强统计工作,强化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落实方案,及时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报送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根据职责分工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任务分析】

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加快发展,以及国务院不断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物流成为时髦的词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接触到物流,许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物流专业。但是,政府为什么要支持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到底是什么?做些什么工作?为什么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作为物流从业人员,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够胜任工作?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

第一,认识物流行业。

第二,认知物流岗位。

任务实施

步骤一:了解物流行业发展历程

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及实地调研等渠道,以分组的方式,收集关于世界及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资料,讨论并展望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关知识】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和特征

从20世纪初不大清晰的物流概念到世界领域内全面发展的物流行业,物流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物流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现在比较认同的定义有:

1.中国国家标准定义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

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其出发地到消费地进行有效率、有效益的流通和储存,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并对这个过程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这个过程包括输入、输出、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

3.欧洲物流协会的定义

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和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4.日本工业标准的定义

将实物从供给者物理性地移动到用户这一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输送、保管、装卸、包装以及与其有关的情报等各种活动。

现代物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以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手段,实现多功能一体化运作。

二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全程信息化。

三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出现,成为专业化物流服务提供商。

四是全球物流市场的形成,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物流的产生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是物质的社会,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必须不断地生产和消费各种物质产品。围绕着生产和消费活动的更替,社会经济活动逐步发生了社会分工。

在原始社会,以自给自足的经济为主,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自己生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以物易物”“以钱易物”“以钱易钱”等多种经济形式下的交易形式。生产与消费逐渐发生了分离。而流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生产是流通的物质基础,没有产品则不需要流通;产品太少,流通活动过于简单;只有当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社会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极大增加的时候,流通的中介作用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产品在生产出来之后,只有通过适当的渠道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才能实现其价值,从而使生产者消耗得到补偿,同时获取收益,社会再生产过程才能不断地进行下去。流通是产品从生产向消费转移的通道。

可见,流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物流则在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过程中,逐步形成了。

20世纪初,西方国家出现了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销售过程中的物流问题被企业重视,这时的物流主要是指实体分配,即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使生产企业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到产成品的销售上。确切地说,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物流。随后,物流概念的演变和产生,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①物流源于军事领域;②物流源于经济活动;③物流源于农产品流通。

1901年,格罗威尔在美国政府的《工业委员会关于农场产品配送的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当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为了产品顺利销售出去而进行的一系列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使用的是Physical Distribution, PD一词,意为实体配送。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当时还称为实体配送的物流进行了定义:“实体配送是指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的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根据军事上的需要,在军火和军需品的战时供应中开创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概念,并对军火的运输、补给、调配等实物运输进行全面管理,此举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保障作用。此后,后勤管理逐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并不断发展为后勤工程(Logistics Engineering)、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后勤分配(Logistics of Distribution)等后勤管理诸多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西方经济进入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期,降低流通成本的问题开始引人注目。后勤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也开始被引入到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被人们称之为“工业后勤”和“商业后勤”。PD的概念也逐渐被Logistics取代,Logistics最终成为物流的代名词。Logistics包含生产领域的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搬运与厂内物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或销售物流(即PD),可见Logistics的外延更为广泛。

物流活动自古就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军事应用得到发展和演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后勤到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后勤,企业最早接受了物流的观念。

在中国最早接受“物流”概念的有两个领域,一个是机械工业系统,另一个是物资流通部门。

(三)物流的效用

1.现代物流的基本功能

物流是若干领域经济活动系统的、集成的、一体的现代概念。它的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物的实体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许多相关活动。这些相关活动有效率、有效益地运作,对于进一步实现经济高效运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提高商品流通效率,改善对消费者的服务水平,进而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调整地区乃至国家间的产业结构,推进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都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物流对于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也正是通过这些活动来实现的。

物流的基本功能包括:

(1)运输。运输是对物资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包括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它的目的是通过运输手段使货物在物流节点之间流动,实现物的空间位移。物流部门通过运输解决物资在生产地点和需要地点之间的空间距离问题,从而创造商品的场所价值,实现其使用价值,以满足社会需要。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流动,可提供物品移动和产品储存两大功能,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运输在经济上的作用是扩大了经济作用范围和在一定的经济范围内促进物价的平均化。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无论是原材料的需求,还是产品的输出量,都大幅度上升,区域之间的物资交换更加频繁,这就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和运输能力的提高,产业的发展也同时促进了运输技术的革新和运输水平的提高。

(2)储存。储存是指对物品货物进行保存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它是包含库存和储备在内的一种广泛的经济现象,以改变物的时间状态为目的。在任何社会形态中,对于不论什么原因形成的停滞物资,或未进入生产加工、消费、运输等活动之前的物资,以及上述活动结束之后而没有被立刻消费的物资,都被存放起来,即称之为储存。储存能够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它是通过仓库的功能来实现的,因此利用仓库存放、储存物品,并根据需要交付使用的行为称之为仓储。

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另一个重要功能。仓储的目的是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创造物资的时间价值。它的内容包括储存、管理、保养、维护等活动。如水稻一年收获l~2次,必须用仓库进行储存以维持平时的需要。又如水果或者鱼虾等水产品在丰收时需要在冷藏库进行储存,以满足市场的正常需要。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往往要在流通领域停留一段时间,这就形成了商品储存。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和半成品也需要在相应的生产环节之间有一定的储备,作为生产环节之间的缓冲,以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

(3)装卸、搬运。装卸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活动。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包括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堆垛、入库、出库等活动。

装卸、搬运是伴随运输和仓储而产生的必要的物流活动,但是和运输产生场所价值、仓储产生时间价值不同,它本身并不产生任何价值。但这并不说明装卸、搬运在物流过程中不占有重要地位。物流的主要功能,如运输和仓储等是靠装卸、搬运活动联结起来的,物流活动其他各个阶段的转换也要通过装卸、搬运联结起来。由此可见,在物流系统的合理化中,装卸和搬运功能占有重要地位,是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

(4)包装。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为保护产品、方便储运及促进销售,而按一定技术方法所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称。无论是产品还是材料,在搬运输送以前都要加以某种程度的包装捆扎或装入适当容器,以保证产品完好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所以包装被称为生产的终点,同时也是社会物流的起点。

(5)流通加工。在流通过程中辅助性的加工活动称为流通加工。它是生产加工在流通领域中的延伸,是为了弥补生产过程加工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要,使产需双方更好地衔接,在物流过程中进行的加工活动。

流通与加工的概念本属于不同范畴。加工是改变物质的形状和性质,形成一定产品的活动;而流通则是改变物质的空间状态与时间状态。流通加工则是为了弥补生产过程加工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要,使产需双方更好地衔接,将这些加工活动放在物流过程中完成,而成为物流的一个组成部分,流通加工是生产加工在流通领域中的延伸。

(6)配送。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挑选、加工、包装、分类、组配的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它是物流系统中由运输环节派生出的功能,是短距离的运输,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将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

配送的本质也是物品的位移,但与运输功能相比,配送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面向城区、区域内、短距离、多频率的商品送达服务。如配送中心到连锁店、用户等的物品搭配及空间位移均可称为配送。

(7)信息处理。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信息。所谓信息是指能够反映事物内涵的知识、资料、信息、情报、图像、数据、文件、语言、声音等。信息是事物的内容、形式及其发展变化的反映。因此,物流信息与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都有密切关系,在物流活动中起着神经系统的作用。借助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可使信息处理的效率大大提高。加强物流信息的研究才能使物流成为一个有机系统,而不是各个孤立的活动,只有及时收集和传输有关信息,才能使物流通畅化、定量化。

2.现代物流的增值功能

物流增值服务即在完成物流基本功能基础上,根据客户需要提供的各种延伸业务活动。一般认为,增值服务是指根据客户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超出常规服务范围的服务,或者采用超出常规的服务方法提供的服务。创新、超出常规、满足客户需要是增值性物流服务的本质特征。

物流的增值功能没有固定的组成要素,目前对于增值功能的界定还很模糊。笼统地说,只要是需要在物流过程中进行的,不属于基本功能的都算增值功能。现代企业需要的不是普通的运输和仓储服务,它们需要的是物流服务,还包括增值性的物流服务(Value-Added Logistics Services)。

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已有的几种增值性服务包括:

(1)承运人型增值服务。承运货物运输的快运公司、集装箱运输公司,最适宜从事此类增值服务。例如,从收货到递送的货物全程追踪服务;电话预约当天收货服务;车辆租赁服务;对时间敏感的产品提供快速可靠的服务;对温度敏感的产品提供快速可靠的如冷藏、冷冻运输等服务;配合产品制造或装配的零部件、在制品及时交付(JIT Delivery)服务;被客户退回的商品回收运输服务(Goods Recall);运输设备的清洁或消毒等卫生服务;信誉好的承运人甚至可以为客户提供承运人的评估选择、运输合同管理服务等。

(2)仓储型增值服务。拥有大型仓储设施的仓储物流企业可以考虑下列增值服务:材料及零部件的到货检验;材料及零部件的安装制造;提供全天候收货和发货窗口;配合客户营销计划进行制成品的重新包装和组合,如不同产品捆绑促销时提供商品的再包装服务;满足客户销售需要而提供的成品标记服务,为商品打价格标签或条码或便利服务,如为成衣销售提供开箱加挂衣架重新包装的服务,对于超市型客户而言,这种服务很有市场;商品退回的存放并协助处理追踪服务;为食品、药品类客户提供低温冷藏服务,并负责先进先出,最大限度地方便商家,是一项前景很好的增值服务。

(3)货运代理型增值服务。订舱、租船、包机、包舱、托运、仓储、包装;货物的监装、装卸、集装箱拼装拆箱、分拨、中转及相关的短途运输服务;报关、报验、报检、保险;内向运输与外向运输的组合;多式联运、集运含集装箱拼箱。

(4)信息型增值服务。以信息技术为优势的物流服务商可以把信息技术融入物流作业安排当中。例如:向供应商下订单,并提供相关财务报告;接受客户的订单,并提供相关财务报告;利用对数据的积累和整理,对客户的需求预测,提供咨询支持;运用网络技术向客户提供在线的数据查询和在线帮助服务。

(5)第四方物流增值服务。向客户提供全面意义上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对物流作业流程进行再造,甚至对其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对客户物流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等。

此外,金融担保服务是物流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货物抵押融资使物流企业的经营得到国外金融机构的支持,进而在无须政府担保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运作。这种融资方式的优点在于银行不需要政府或企业的担保,而是掌握运输和仓储货物的所有权,即得到了对融资的担保。

作为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沉淀的资金盘活,作为金融机构的银行考虑的是如何控制风险,那么就需要了解抵押物、质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等,要查看权力凭证原件,辨别真伪。这些工作超出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这时,物流企业就应当成为第三者介入到融资过程中,因为对于商品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等情况的掌握就是物流企业平时的工作,物流企业对于库存的变动、流动的区域通过库存管理、配送管理可以做到了如指掌。所以给客户提供金融担保服务就应当成为一项物流增值服务的项目。

3.物流的三大效用

物流包括空间位移、时间位移以及形状性质的变动,可以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1)空间效用。物流的作用之一就是将产品从供给地输送到需求地,物流使市场区域界限有了延伸,这种对产品和服务的增值作用就是空间效用。由于该效用改变了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场所差别,也称为场所价值。空间效用主要通过运输来产生。

(2)时间效用。产品和服务不仅要在客户需要的地点得到,而且还必须在他们需要的时间得到,克服供需之间的时间距离创造的价值称为时间效用。主要通过保管、储存、库存管理等活动来创造。

(3)形质效用。通过加工、包装等改变商品的形状性质创造的价值称之为形质效用。加工是生产领域常用的手段,不是物流的主要职能,但却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加工活动不是创造商品主要实体,而是带有完善、补充、增加性质的加工活动,这种活动必然形成劳动对象的附加值。

(四)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

2013年,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物流需求规模保持较高增幅,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

2014年1-11月,社会物流需求增速平稳,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回落,物流服务价格低位震荡,物流企业经营效益偏低。

1.社会物流总额较快增长

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增幅比2012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9.4%,上半年增长9.1%,前三季度增长9.5%,呈现由“稳中趋缓”向“趋稳回升”转变的态势(见图1-1)。

图1-12013年以来社会物流总额及增长变化情况

从构成情况看,2013年工业品物流总额181.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比2012年回落0.3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比2012年回落1.3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0%,增幅比2012年回落0.6个百分点。受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快速增长带动,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0.4%,增幅比2012年提高6.9个百分点;受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0.3%,增幅比2012年提高10.2个百分点。

2014年1-11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6.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3%,增速与1-10月持平,较1-9月回落0.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从物流总额构成看,物流市场结构有所优化。工业品物流总额181.7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较1-10月回落0.1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1.0万亿元,同比增长7.8%。受到“双十一”各大电商促销活动影响,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当月完成16.5亿件,同比增长51.4%,环比增长27.9%,刷新了快递业务量的新纪录;1-11月累计完成123.2亿件,同比增长51.8%。受此影响,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可比增长32.5%,较1-10月提高0.6个百分点。

2.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放缓

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2012年回落2.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2012年基本持平。

201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持续回落。1-11月,社会物流总费用9.0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较1-10月回落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增幅有所回落。

3.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

2013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3.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增幅比2012年回落0.7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

2014年物流企业盈利水平有所下滑,1-10月份重点物流企业收入利润率为5.3%,较1-9月回落0.3个百分点;2014年11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主营业务利润指数为49.8%,回落0.2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物流企业经营效益依然偏低。

步骤二:认识物流行业及物流岗位

调研本地物流企业,按照物流企业的不同类型,分组进行调研。了解物流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并简要总结不同层次及不同类型的物流岗位的岗位职责。分析各岗位对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

【相关知识】

(一)物流行业构成

根据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课题组与2005年与国家统计局合作,提出划分全国物流行业的办法,可将物流行业划分为:

(1)铁路运输业。

(2)道路运输业。

(3)水上运输业。

(4)航空运输业。

(5)管道运输业。

(6)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7)仓储业。

(8)邮政业。

(9)批发业。

(10)零售业。

(11)上述(1)—(10)行业行政事业单位。

(12)交通运输业个体经营户。

根据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行业随着行业经济的发展形成和壮大起来,出现了医药物流、危险品物流、冷藏物流、家电物流、农产品物流、烟草物流、钢铁物流、绿色物流、图书物流、服装物流、汽车物流、连锁物流和其他物流等。这些物流活动在各自的行业内,随着物流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经济的发展,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带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物流岗位设置及要求

1.物流管理的组织结构

(1)制造企业的物流组织结构

制造企业的物流组织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制造企业物流组织结构

(2)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组织结构如图1-3所示。

图1-3 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结构

(3)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

配送中心组织结构如图1-4所示。

图1-4 配送中心组织结构

2.岗位设置及要求

(1)物流岗位设置

从各物流公司或物流部门的组织结构设置可以看出,物流岗位集中在面向工业生产企业、交通运输企业、货物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生产、商贸以及其他公共事业单位,从事货物运输组织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运用与维护、仓储管理、物流设施的操作、企业物资采购、客户管理等岗位的工作。

①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担任的职位

a.各类连锁企业、商业配送企业、配送中心的采购人员、公关人员、客户服务人员。

b.各类制造企业的采购人员、商务人员、营销人员、生产作业计划及管理人员、报关业务人员。

c.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营销人员、客户服务人员、业务操作人员、报关业务人员。

d.国际航运企业、货代企业的单证操作人员、客户服务人员、商务人员、报关、报检人员。

②初、中、高级岗位划分

a.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

这种人有着一流的操作经验,对具体的作业上货、分拣、堆垛、打包、配装等具体的作业很是熟练,而对其他的更宏观的物流理论并不需要了解多少,是一个熟练工种。针对这样的物流作业人员,一般的职业技术教育或者是一些资格认证教育就已经足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没有必要进行本科或者是研究生的教育,受过系统教育的本科生、研究生来做这些业务倒不一定会做得更好。

b.物流运营管理人才

这种人是物流企业的实际操作者,包括仓储、运输、管理企业等。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问题,也就是针对不同的客户对象,根据实际的客户需求,进行具体的项目策划和实际运作管理,是他们的主要职责。

c.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高级物流人才是那种既懂得从战略的角度规划企业长远发展,又有一线部门实际工作经验的物流人才,如果有在国外著名的物流企业、物流上市公司或咨询行业工作过的背景最佳。这个层次的物流从业人员的工作重心是为企业的生产运作做好物流服务,这也是物流人才中需求最大的一块。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管理方面,它要求从业人员知识面广,有较强的战略判断和把握能力,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的变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2)物流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①采购岗位

能根据采购需求合理制订采购计划,合理选择供应商,合理控制采购价格,做好采购谈判与合同管理。

②仓储岗位

合理规划设计仓库储位,做好货物入库、在库保管、出库作业,合理进行库存控制,做好仓库安全防护和管理等。

③运输岗位

合理选择运输方式、规划运输路线,降低运输成本;做好车辆调度,及时处理运输途中的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确保货物安全。

④配送岗位

根据客户订单,及时安排配货、理货和送货;合理选择配送路线、配送人员,提高配送作业效率,降低配送作业成本。

⑤物流服务岗位

为客户提供订单查询、货物追踪等查询服务;改进客户服务流程,及时处理客户投诉事件;做好客户资料和客户服务档案。

⑥物流信息管理岗位

收集物流业务数据及订单信息;组织录入物流业务数据;组织开发、维护物流信息系统;对数据及时进行汇总分析。

⑦其他岗位

根据不同的物流业务和范围需要而设置的物流其他岗位,如国际货运代理和报检报关等,其能力要求如表1-1所示。

表1-1 物流管理专业能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