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思考1】河北、浙江梨果产业供应链分析
河北省是中国最大的梨果生产省份,2006年梨果产量占全国梨果总产量的27.8%,也是中国最大的梨果出口省份。辛集市是河北省最大的梨果生产地区石家庄地区的一个县级市,其种植梨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辛集市梨果种植面积达16000公顷,主栽品种为“黄冠”和“鸭梨”。辛集市有8家规模不等的出口企业,每年向韩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及欧美国家出口亚洲梨共计2万吨左右。
与河北省不同,浙江省种植的梨果以早熟品种“翠冠”为主。浙江省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省份,是重要的梨果消费大省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浙江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桐庐县是浙江省杭州市所辖的一个县,2006年,该县梨果产量为13544吨,居浙江省县级梨果产量的第三位,桐庐县钟山乡是著名的蜜梨生产基地。通过对河北辛集和浙江桐庐的调查,本文了解到当前梨果的供应链现状、供应链的类型及参与主体、价值流向、增值活动、成本收益等情况。
如表1所示,河北省大多数梨果是通过“农户—果品站—外地批发商—外地零售市场”这一渠道销往全国各地的,其销售量占辛集市两个样本村梨果销售量的70%以上。果品站是河北省梨果价值链中一个异常活跃的角色,超过九成的梨果通过果品站流向下一个环节。梨果汁加工企业和梨浓缩汁加工企业消化的梨果所占比例较小。
表1 河北省梨果价值链类型及销售量比例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对市场主体调查和农户预调查数据整理
浙江省的梨果价值链与河北省截然不同。由表2可见,在河北省梨果价值链中起关键作用的果品站在浙江省梨果价值链中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农民合作社。随着农民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农户—农民合作社—批发商(集团购买者、水果超市)”这一渠道成为桐庐县最为重要的梨果销售渠道。但是,到目前为止,该县梨果的销售半径仍然较短,以在杭州及周边地区销售为主,小部分梨果由桐庐县以外的批发商销售到温州等地,极小部分梨果销往了上海、福建、广东等邻近省份。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集团购买者是农民合作社及个体农户的重要客源。
表2 浙江省梨果价值链类型及销售量比例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对市场主体调查和农户预调查数据整理
总体上,由于技术和制度双重差异,浙江省梨果供应链的长度要短于河北省。浙江省梨果主栽品种为早熟砂梨“翠冠”,翠冠梨的特点为上市时间早但不耐储运。由于产量远远少于河北省,浙江省的梨果以供应本省为主,梨果的销售半径较短。
梨果供应链第一阶段:梨果生产
(1)浙江省农户的生产规模明显大于河北省农户,三个组别浙江省农户生产规模均为河北省农户的2~3倍。若以梨园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来衡量农户梨果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河北省农户的专业化程度低于50%,而浙江省农户则高于85%。
(2)河北省和浙江省的梨果亩均生产成本都呈现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先升后降的规律。大规模种植最节省成本,小规模种植相对中等规模种植更节约成本。
(3)河北省农户种植梨果的单位平均成本约为浙江省农户的1.6倍。对小规模组和中等规模组来讲,河北省农户除土地租金和包装成本外,其他成本项目均高于浙江省农户。对于较大规模组来讲,河北省只有雇佣工人的工资低于浙江省。
(4)就农户生产成本的构成而言,不同规模组农户生产梨果最大的两部分支出均为肥料成本和包装成本。就生产梨果的包装成本而言,河北省农户的包装成本主要为套袋用的纸袋的成本,而浙江省农户的包装成本主要是为了提高梨果销售价格而进行包装的成本。
(5)肥料费用、农药费用、包装成本和雇工支出是河北省和浙江省小农户梨果生产最主要的四项支出。与河北省农户从个体商户采购农业生产资料不同,浙江省农民合作社通过向农户提供相对低价的生产资料来控制梨果质量安全。
梨果供应链第二阶段:梨果销售
1.河北省梨果供应链:小型经纪人主导
(1)鲜销梨果供应链分析。河北省是传统的梨果种植地区,鲜销梨果有两种销售途径:一是“农户—果品站—外地批发商—外地零售市场”,二是“农户—果品站—本地批发商—小型零售商(出口商或大型综合超市)”。超过九成的梨果经由果品站流向本省及外省市场。就增值比例而言,零售环节加价最多,批发环节次之,生产环节最少。以“农户—果品站—外地批发商—外地零售市场”供应链为例,从梨果生产环节到批发环节的加价仅占供应链总增值的20%,批发环节到零售环节相应比例约为25%,零售环节到最终消费者相应比例超过50%。就成本构成而言,单位重量梨果的流通成本高于生产成本。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的成本高达每千克1.16~1.23元,农户生产每千克梨果的成本为0.97元。绝大部分梨果仍然是途经传统的小型水果店到达消费者,小型水果店遍布社区,为消费者购买水果提供便利,其梨果价格也能与大型综合超市相抗衡,甚至略低于大型综合超市,因此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由于大部分大型综合超市是从批发市场采购梨果的,采购成本难以控制,加之超市高昂的运营成本,大型综合超市在鸭梨等大宗水果经营方面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就利润分配而言,单位重量梨果利润最大的是零售环节,批发环节次之。大型综合超市从单位重量梨果中的盈利程度不及小型水果店,只能以量取胜。表面看来,农户似乎也“获益良多”,然而,每千克0.4元的“利润”并未扣除农户自有劳动投入的成本,也没有摊销梨园初期投资。如若考虑到农户付出的大量自有劳动,大部分农户将亏损。
(2)加工梨果供应链分析。加工企业所消化的梨果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但由于加工企业所加工的是等外梨,加工企业的出现对于农户收入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五年以前,农户没有途径出售等外梨,大量不符合鲜销要求的梨果只能腐烂在梨园。尽管等外梨的收购价格不高,每千克0.2元的收购价格低于梨果的平均生产成本,但对年收入不高的梨果种植农户来讲也是一笔可观的净收入。加工企业也因生产梨汁、梨浓缩汁等高附加值产品而获利。然而,加工企业所能消化的梨果毕竟有限,单靠加工企业的发展梨果种植农户并不能提高收入。从长远来看,改良技术、提高优质果比例才是提高梨果种植农户收入的主要途径。
2.浙江省梨果供应链:多元化市场
与河北省以小型经纪人和批发商为主导的流通方式不同,浙江省梨果价值链的市场主体更为多元化。除传统的批发商外,合作社、集团购买者、专业水果超市在浙江省梨果价值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合作社主导的供应链分析。农民合作社取代了在河北省梨果供应链中发挥重要功能的果品站。合作社的客户包括集团购买者、专业水果超市和外地批发商。就增值比例而言,越长的供应链,中间环节增值比例越高。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以民营企业为主的集团客户成为合作社的重要客源。合作社通过将梨果包装成礼品装后销售给集团购买者,极大地增加了梨果的价值。就成本构成而言,经由外地批发商销售的供应链中,零售环节新增成本最多,批发环节次之。就利润分配而言,每销售1千克梨果,合作社从集团购买者处获利程度略高于专业水果超市,显著高于从外地批发商处的获利程度。合作社还可以通过二次分红,实现合作社收益的再分配。
(2)集团购买供应链分析。农户销售梨果给集团购买者的平均价格低于合作社销售给集团购买者的平均价格,但对个体农户来讲,直接销售给集团购买者的平均价格要高于合作社的收购价格,农户直接销售梨果给集团购买者所获得的利润也高于通过合作社销售所获得的利润。为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和扩大合作社梨果的销路,合作社允许社员以成本价从合作社回购经过包装的梨果再由个人销售给客户。
(3)传统供应链分析。较为成熟的合作社及购买力旺盛的集团购买者是浙江省梨果价值链的两大特点。与此同时,传统的梨果供应链也存在于浙江市场。钟山地处浙江山区,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为外地批发商前往当地收购梨果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农户销售给外地批发商的梨果均未经包装,为达不到合作社最低收购标准的次级梨果或由于合作社销售能力有限而无法消化的部分。因此,外地批发商和小商贩仍然是小农户梨果的重要买主,但农户通过这两条供应链获利极少,大部分利润被中间环节占有(见表3和表4)。
表3 农户—小商贩—消费者增值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对市场主体调查和农户预调查数据整理
表4 农户—外地批发商—外地零售市场—消费者增值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对市场主体调查和农户预调查数据整理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处于梨果产业价值链源头的小农户从增值中获益不多。在不考虑梨园初期投资和农户自有劳动力投入的情况下,农户生产的梨果通过批发环节其盈利水平业已极低,若考虑到梨果种植农户巨大的家庭劳动力投入,大部分小农户将处于生产成本较高、收益较低甚至亏损的尴尬境地。
第二,价值链中间环节经营者占有大部分增值。在两个样本地区,零售环节均为成本较高、利润较多、增值比例较高的环节。大型综合超市对小农户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在本文讨论的传统价值链中并未现,相反,大型综合超市的梨果采购成本和经营成本偏高,梨果销售价格难以降低,以致大型综合超市在梨果经营中获利较少。专业经营水果的超市在发达地区发展迅速,并在水果零售市场中体现出较大的竞争优势。
第三,农民合作社在帮助小农户获得增值收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浙江省农民合作社在帮助小农户控制梨果质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梨果价值,增加农户收益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第四,在考虑到农户自有劳动力投入的前提下,大规模经营农户的总净收入和自有劳动力亩均报酬都显著高于中小规模经营农户的相应指标。因此,在土地制度、劳动力转移等配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进行大规模种植。在配套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应通过农民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优质精品梨果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
[资料出处:黄祖辉,张静,陈志钢.中国梨果产业价值链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7):63-72]
思考:根据我国梨果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应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如何构建我国梨果供应链的组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