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芭蕾进入浪漫主义时期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在文艺上则与古典主义相对立。而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在浪漫主义这一整体概念内部还包含各不相同的原则,它们之间也经常会出现互相排斥的作用力。但一般来说,强调个人的情感因素,自由奔放,崇拜自然,返朴归真,处处显示与社会的不协调是各种浪漫主义共同的重要特点。然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浪漫主义艺术家们创作时所涉及的题材范畴往往都集中在选择“中世纪、民族的过去、异国情调、乡土色彩与个人感情相通的混沌大自然、宗教、超自然现象、夜、死、废墟、坟墓、恐怖、梦”等方面。虽然这些描写对象并不包括浪漫主义文艺的全部内容,但它们已经足以使艺术家们找到新的灵感、新的视野和新的精神,并启发他们去标新立异。
迅速蔓延到欧洲的浪漫主义潮流当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被古典主义传统势力长期统治着的芭蕾王国。在不少舞剧创作家的眼里,浪漫主义贡献给人们的风采、幻想、神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芭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翱翔的广阔天地。于是,他们的精力立刻就从表现古代神话人物缪斯等的身上,转到了描绘仙女亡灵、女妖、水妖以及诸如此类的超自然精灵的形象。
歌剧《恶魔罗伯特》中的坟场场面
1831年11月21日,巴黎歌剧院上演了作曲家梅耶贝尔的歌剧《恶魔罗伯特》,剧中第三幕有一个用芭蕾舞展开的场面,描绘了罗伯特公爵访问罗瑟尔修道院的情景:荒凉的墓地里,月光照耀下的废墟间,叛教的修女们的亡灵从坟冢中被召唤出来跳舞。这一穿插在歌剧里的幽灵舞蹈闪烁着神奇的浪漫色彩,加上美术家西瑟里为这场面设计的坟场布景,诱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促使不少舞剧创作家们去认真思考:在芭蕾领域,是否还存在着大片没有被开发过的处女地?
说来也完全可能是一种巧合,当时在上述歌剧中的幻想舞蹈里跳主角的女明星正是日后扮演浪漫主义开端作品《仙女》的舞蹈家玛丽·塔里奥尼,而这两部作品(歌剧中的舞蹈和后来的《仙女》)的编导又都是玛丽的父亲菲利普·塔里奥尼。玛丽在歌剧场面中跳舞时轻盈飘逸和表现出的十分完美的抒情风格给演唱罗伯特的男高音亚道夫·努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激动之余,他参照了浪漫主义作家查·诺地埃的幻想小说《脱利尔庇的小妖精》,创作了《仙女》,并由菲利普编导成芭蕾舞剧。
《仙女》描述苏格兰农家青年杰姆斯婚礼前夕受到仙女(西尔菲达)的诱惑,抛下新娘来到林中。巫婆玛加设计使杰姆斯“加害”西尔菲达,致使仙女惨死。杰姆斯的未婚妻嫁给了他的好友。杰姆斯背弃了爱情只得永远和痛苦、悔恨相伴。
塔里奥尼饰演“仙女”(版画)
《仙女》是一部标志性作品,它标志着芭蕾进入了辉煌的浪漫主义时期。紧跟在《仙女》后面,那些叙述鬼魂或神仙同凡人爱恋、早逝的少女从坟墓中出来责备不忠实的情人等故事的芭蕾纷纷登上了舞台,如《吉赛尔》《那波里》《水仙女》《巴基塔》《浮士德》等等。舞剧题材产生了重大的转变。正如一位英国芭蕾史学家盖斯特所说:“仅仅几年以前,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灵和古代传说中的英雄还是如此受人喜爱。但几乎一夜之间,他们便从芭蕾舞台上消失了。风气的改变,真是迅速而又彻底。”
在《仙女》这部划时代的舞剧中,女主角玛丽·塔里奥尼身穿薄纱裙舞蹈,飘飘欲仙。同时,她还运用了站立脚尖的舞蹈技巧,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仙女”的浪漫形象。为此,有的芭蕾史著作也称塔里奥尼是“第一个以脚尖跳舞的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