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ven Half
蘑菇街内部,3月8日“妇女节”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小仙节”。与此相对,8月3日被定为“小侠节”,那天公司会特意为男同胞们安排运动会与电竞比赛,陈琪也会以“Shark”这一游戏ID,重回CS(Counter-Strike缩写,一款射击类网络游戏)世界尽情杀上几盘。
“每年也就那天打一把,但到目前为止,我的游戏水平还是可以的,没有退化。”陈琪的语气颇为得意。大学时代,在实力强劲的浙江大学游戏圈里,陈琪率领的CS战队Eleven Half能够排到前十。
比起电子游戏,陈琪与电脑的接触来得更早。他出生在浙江一个县城的公务员家庭,小时候喜欢玩航模和车模,经常用牙齿来剥电线皮,某次碰到一根皮特别难剥的电线,门牙还因此缺了一小块。1997年初三升高一的暑假,他父亲花费好几个月的薪水,买回一台价值13500元的方正牌台式电脑。
自此,保证正常学习之外,高中生陈琪在“玩”电脑这件事情上投入了大量心力。
在学校里,他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做题,下午四点半放学了,打篮球打到六点再回家。整个晚上,他待在房间里上网,只做三件事:浏览各式各样的外国网站,学习Computer Graphics(电脑图形图像)并尝试设计网页,在一款由以色列人研发的即时通信软件ICQ上与中外网友朋友聊天。
没过多久,后两件事情意外催生一门小生意。陈琪在ICQ上认识了一些台湾网友,对方看他熟悉网页设计,再看了他之前的设计作品,纷纷发来合作的橄榄枝。“台湾企业很多是做外贸的,对于网站需求很大”,陈琪回忆,“来找我的都是和IT、电脑相关的企业,那会儿也只有它们有互联网思维。”
于是,陈琪大多数的业余时间都用于网络“打工”。给这个企业做网页设计,给那个企业编一个小程序,他的月收入很快就超过了父亲。那时候做网页设计可没那么容易,陈琪需要先定下网页样式,再敲一行行代码把每一处设计的功能实现。
他没有时间沉迷游戏。依照千禧年之前的慢网速与方正电脑的低性能,打游戏并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况且陈琪对于人机对抗缺乏兴趣,只有人与人的实战能使他兴奋。
2000年,学业一贯优秀的陈琪以高分考入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面对工业设计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他思考了一会儿,选择了基础课程更加专深的后者,并决定以自学形式补齐前者的课业内容。
大一下半学期,游戏悄悄溜进陈琪的校园生活。那时学校允许学生自带电脑,他就把老方正带进了宿舍。同专业的同学好多从高中就开始玩游戏,在他们的感染之下陈琪很快体会到网络游戏的乐趣。
酣战第一款游戏《星际争霸》时,陈琪还属于“落后分子”,不仅打不过同学,有时还需要别人教。趁着假期,他回家闭关苦练几十天,再度开学时技术就迅速升级了。他还组建了一个六人的CS战队,像排课程表一样排好每周训练日程——定好某几个晚上,大家11点半线上集合训练、比赛,第二天上午7点睡觉——团队因而得名Eleven Half。
只有到了晚上,网络才不会卡顿。通常,六个队员在各自寝室打开电脑,登录游戏界面,戴上耳麦用语音交流如何跑位、练习枪术、互相配合,这样过两个小时后再与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高校的游戏团队竞赛。打完比赛,他们还要聚头讨论为什么会输,为什么会赢,哪里配合得好,哪里配合得不好。
等大三下半学期进入半职业阶段了,陈琪跑到校外拉到一家网吧的赞助。每天下午网吧都很空,他们就去那里训练,打比赛时在游戏里挂出该网吧的名字。此外,他们还为游戏注入学术与技术含量,比如写专门的软件来安排战术,进行战事录像、管理服务器,比如通过截获、重发、编辑网络数据包来研究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联系。
从游戏得来的实操经验有助于透彻理解课本内容,在侧重考察网络分层与架构的网络课理论考试中,陈琪得了98分。对于浙大的学习氛围,陈琪至今喜欢并感激。
如果说给台湾企业做网页设计外包的经历令陈琪初步触到互联网行业的商机,那么征战网络游戏、担任Eleven Half队长的两三年,让陈琪积累了带领团队的经验。他明白如何组织团队,通过积极配合整合每一个队员的长处以达到团队实力的最大化。队友兼日后合伙人的魏一搏发现陈琪身上有种全力以赴、不找借口的特质——比赛输的时候,队友们难免抱怨,陈琪从来不;他总是说,网络不好就换地方,技术不好就提升技术,不要抱怨——战队凝聚力始终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