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原理(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寓志于形象之中

诗言志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通过象征手段来表现自己的心曲,都应该遵循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寓志于形象之中。如张祜的《咏内人》: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首句说宫内树梢上的月亮在不断地移动着位置,这表明时间已经过了很久。而一位宫廷妇女还没有休息,她那双漂亮的眼睛,什么都不看,只盯着双栖的燕窝,这表明她对正常的家庭生活的渴望。三、四两句通过对她拯救飞蛾的细节描写,使我们联想到她的命运同飞蛾一样,被选入宫还以为是进入了令人神往的光明世界,没想到却被送进了黑暗的地狱。飞蛾误扑灯火尚且有自己拯救,可是又有谁来拯救自己呢。这两句诗充分地表现了她对自由的向往。而这些内容全都隐藏在具体的诗歌形象中。

明人黄说了这么一个故事:“高季迪年十八未娶,归翁周建仲出《芦雁图》命题,季迪赋曰:‘西风吹折荻花枝,好鸟飞来羽翮垂。沙阔水寒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时。’翁曰:‘是将求室也。’择吉日以女妻焉。”[130]高季迪就是明初著名诗人高启(1336—1374)。为什么周建仲一读到高启的诗就知道他想讨老婆呢?因为高启在诗中写的那只“好鸟”一心一意想捕鱼,即使看不见鱼,它也立在寒冷的风中耐心地等待。它的寓意和《诗经》的第一篇《关雎》是一样的。闻一多写过一篇《说鱼》的文章,对我国大量写鱼的诗进行了分析与归纳,发现诗中往往以鱼来代替匹偶或情侣:“正如鱼是匹偶的隐语,打鱼、钓鱼等行为是求偶的隐语。”例如有首琼崖民歌云:“钓鱼钓到正午后,鱼未食饵心勿操。日头钓鱼鱼见影,有心钓鱼夜昏头。”[131]一般而言极少有人在夜里钓鱼,显然诗里的钓鱼是指找对象。正因为高启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表现自己对爱情的追求,结果如愿以偿。

高明的诗人往往将自己的志向融化在诗歌形象中,丝毫不露痕迹,如曹操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歌以咏志”之“志”的具体内容,诗人没有说,但是从诗歌所描绘的可以容纳日月星辰的沧海形象中,我们也能体会出来,那就是统一中国。当时的时代背景也说明了这一点。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袁绍父子与北方少数民族乌丸勾结,经常乘乱南下侵扰,曾破幽州,掠汉族居民十余万户,为害极大,其中尤以辽西单于踏顿势力最大。曹操决心率兵北伐,并于建安十二年(207)二月颁布《封功臣令》,封功臣二十余人为列侯,其余各以次受封,还对战争遗孤做了抚恤工作。这就为北伐,续定天下做了准备工作。八月,曹操登白狼山,杀踏顿,降者二十余万。袁熙、袁尚兄弟奔辽东。九月,曹操引兵还,辽东太守杀袁熙、袁尚,传其首来报。曹操一战而统一了北方,心情当然是高兴的。在班师途中,至渤海边,写下了这首诗。后人对此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统一中国的英雄气概颇为赞赏,如清人张玉榖指出:

此志在容纳,而以海自比也。首二,点题直起。“水何”六句,铺写沧海正面,插入山木草风,便不枯寂。“日月”四句,转就日月星汉凭空想像其包含度量,写沧海,正自写也。末二,以志愿至此。醒出歌意,咏叹作收。[132]

沈德潜《古诗源》称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刘熙载《艺概·诗概》盛赞“曹公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顾随还对此诗做过专门分析,特别强调:

到了结尾四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那一种伟大的景象,就只有像曹操这样英雄诗人才能写得出。这是因为只有具有伟大感情、伟大理想的人,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伟大的景象。相传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曹操观沧海而胸罗万象。这不仅只是记实、写景,而是结合了伟大的景象而显现出作者的伟大情感和伟大理想。在这里我们就看不出半点悲哀的影子。[133]

诗人用象征的手法言志当然也是将志寓于形象之中,前面提到的陆游《梅花绝句》中的“梅花”、王世襄《畦边偶成》中的“菜花”莫不如此。此再举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四为例: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植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诗中的“失群鸟”显然是诗人自己的象征。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原因,与其说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倒不如说是因为刘裕滥杀异己。《宋书·武帝纪》记载:“尚书左仆射王愉,愉子荆州刺史绥等,江左冠族。绥少有重名,以高祖(引者按:指刘裕)起自布衣,甚相凌忽。绥,桓氏甥,亦有自疑之志。高祖悉诛之。”此事发生在元兴三年(404),王愉一家被杀者百余人。陶渊明忠于晋室,政治倾向与王氏一致,难免没有危机之感。如其《感士不遇赋》有云:“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其《与子俨等书》也说得十分明白:“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俛辞世,使汝等幼尔饥寒。”陶渊明尚有《归鸟》诗四首也足以说明这一点,如其第四首云:“翼翼归鸟,戢羽寒条;游不旷林,宿则森标。晨风清兴,好音时交;矰缴奚施,已卷安劳!”如果坚持自己忠于晋室的政治倾向就会惹祸,如果违心地改变自己的政治立场,像其他许多人一样为刘裕服务,自己又不愿意,于是只好找一个借口归隐。那棵“孤生松”显然也是他隐居的田园的象征,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之做过生动的描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我们从他的诗中不难体会作者当时的处境与归园田居的愿望。

寓志于形象之中,志与形象通常都应当保持一致性。下面我们就以几首描写妇女渴望爱情与自由的诗为例。一首是杜牧的《秋夕》,宋人曾季狸分析道:“小杜《秋夜》宫词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含蓄有思致。星象甚多,而独言牛女。此所以见其为宫词也。”[134]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其一年一度相会。”农历七月七日,被视为中国的情人节,“卧看牵牛织女星”,也就意味着为自己独处无郎而遗憾,向往着找到一个如意郎君。再如李建勋的《宫词》:

宫门长闭舞衣闲,略识君王鬓便斑。

却羡落花春不管,御沟流得到人间。

青春焕发时,没有机会见到君王;有机会见到时,青春又消失了。唯有御沟水还能自由地从宫内流到沟外,难怪诗中的女主人公要羡慕落花能够无拘无束地流到人间,言下之意女主人公的命运连落花都不如。

由于生活地位、生活经历的不同,各色人等的志向与表现志向的诗歌形象也是不同的。旧时代的不少妇女长期被禁锢在深宫、后房、幽闺中,她们生活的圈子非常狭窄,生活的内容非常单调,因此渴望自由、爱情与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则是她们共同的理想,她们往往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如隋代张碧兰的《寄阮郎》:

郎如洛阳花,妾似武昌柳。

两地惜春风,何时一携手?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采用生动的比喻向自己的恋人大胆地表白了自己的爱情。

唐代女子由恋爱而结婚的当推晁采,《全唐诗》收录了她的22首诗,并介绍了她的恋爱故事:“晁采,小字试莺。大历时人,少与邻生文茂约为伉俪。及长,茂时寄诗通情,采以莲子达意。坠一于盆,逾旬,开花并蒂。茂以报采,乘间欢合。母得其情,叹曰:‘才子佳人,自应有此。’遂以采归茂。”[135]这段文字颇有传奇色彩,从而为他们的自由结合披上了一层合法外衣。当然唐代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晁采也在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何时得成匹,离恨不复牵。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莲”字显然是“怜”的谐音。婚后她也希望与丈夫同在,如其《雨中忆夫》云:

春风送雨过窗东,忽忆良人在客中。

安得妾身今似雨,也随风去与郎同。

正因为对丈夫具有真挚而热烈的爱情,所以才能产生如此新颖而生动的想象。

性爱是人类的本能,也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但是宫女们的这种权利却被剥夺了。因此她们渴望自由实在是理所当然的事,于是出现了许多宫女红叶题诗的故事,仅录其一:

顾况在洛,乘间与三诗友游于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上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明日于上游,亦题诗叶上,放于波中。诗曰:“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后十余日,有人于苑中寻春,又于叶上得诗以示况。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136]

此系小说家言,不必实有其事,但它却真实地反映了宫女们对自由的渴望,以及人们对她们的同情。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六载御沟题叶故事凡六则,可见宫女们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梧叶的意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封建社会实行多妻制,妾实际上沦为满足丈夫性欲要求以及生孩子的工具,毫无人身自由可言。如果她们不满于自己的奴隶地位,争取恋爱自由,人身解放,其命运将会非常悲惨。《全唐诗》收步非烟诗四首,据皇甫枚《三水小牍》记载:她是河南府功曹武公业的妾,由于同邻生赵象相爱,以诗赠答,暗中交往,事情败露后,被武鞭笞而死。步非烟的四首诗透露了隶属于地主阶级家庭的妾的心声,如《赠赵生》云:“相思只恨难相见,相见还愁却别君。愿得化为松上鹤,一双飞去入行云。”然而黑暗的旧社会,埋葬了她的生命,也埋葬了她的爱情。

同妇女们相比,旧社会的杰出男子,接触社会面广,生活内容也丰富得多,特别是一些儒家知识分子,往往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强烈的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譬如陆游直到去世,都怀抱着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伟大理想。由于陆游亲临过前线,有着丰富的军旅生活经验,所以在言志时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雄奇画卷。如《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写军营中的娱乐场面:“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毬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急。”《汉宫春》上阕写诗人自己在前线的形象:“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胡无人》写一位男子汉大丈夫形象:“须如猬毛磔,面如紫石棱。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群阴伏,太阳升,胡无人,宋中兴。”《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东征尽复汉唐故地……》写胜利情景:“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诗人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的男性形象,表现了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