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概论(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5 耐火材料的干燥

砖坯干燥是耐火材料工艺必不可少的过程。无论采用何种成型方法,砖坯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水分,砖坯的强度较低,在运输和装窑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坏。为了降低砖坯的水分,提高砖坯强度,保证砖坯在烧成初期快速升温,缩短烧成时间,提高制品合格率,砖坯需经过干燥过程。坯体经干燥后留有2%左右的水分,对于大型砖坯有时要求水分的含量在0.2%以下。

2.5.1 干燥过程

耐火材料的干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等速干燥阶段,在此阶段水分大量排出,当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不变时,水分的排出速率近似是恒定的,故称为等速干燥阶段。此时,水分的蒸发仅发生在坯体的表面上,干燥速率等于水分的蒸发速率,故凡是影响表面蒸发速率的都能影响干燥速率。因此,在等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与坯体的厚度及最初含水量无关,而与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和运动速率有关。

第二个阶段是降速干燥阶段,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坯体中的水分减少,坯体中的有效蒸发面积减少,干燥速率逐渐降低。此时,水分从表面蒸发的速率超过自坯体内部向表面扩散的速率,因此干燥速率受空气的温度、湿度和运动速度影响较小。水分向表面扩散的速率取决于含水量、坯体内部结构、水的黏度及物料性质等。通常非塑性和弱塑性料水分的内扩散作用较强,粗颗粒比细颗粒强,干燥温度越高,扩散也越容易。

第三个阶段为平衡干燥阶段,此时干燥速率逐渐趋近于零,最终坯体中的水分不再减少,留在坯体中的水分等于固体颗粒所吸附的平衡水。平衡水的含量取决于物料的性质、颗粒大小和干燥介质的温度和湿度。根据工艺条件的要求确定最终的含水率,过高则降低砖坯强度和炉窑效率,过低则在大气中增湿,浪费干燥能量。

2.5.2 干燥的方法

干燥方法可分为常温干燥和加热干燥两种方法。

(1)常温干燥 一般堆放在空气流通的厂房内风干或阴干。可塑法和手工法成型,或机压成型水分含量较大的砖坯先风干,有一定强度后再进入其他干燥器中继续干燥。有一些小型企业利用太阳光进行自然干燥。

(2)加热干燥 耐火材料生产过程中常用以下干燥方法。

①干燥坑干燥 把砖坯码放在铺有砂子的坑上,用火箱加热,烟气经坑下面的烟道加热砂子,使砖坯干燥。接近火箱处温度较高,离火箱越远,温度越低,干燥不均匀,劳动条件恶劣,耗热量大,间隙作业。

②室式干燥 用砖砌成小窑,干燥热源一般采用空气预热,也有的在干燥室内壁安设暖气管道或暖气片,直接加热干燥室内的空气。被干燥的砖坯码在干燥车上,推入进行干燥。干燥器载热体的温度和湿度是可以调整的,气流分布较均匀,一般适用于干燥大型和特异型制品,也是间隙作业。

③隧道干燥 是由若干条隧道并联组成,长度为24~36m,宽为0.95m,净空高为1.65m,每条隧道内铺设轨道,轨道上放置干燥车。载砖坯的干燥车依次由隧道干燥器的一端推入,从另一端推出。在隧道干燥器中,干燥介质为预热器加热的热空气,或隧道窑的热废气,或净化后的废烟气,用鼓风机逆进车方向鼓入,由另一端抽出,经烟筒排入大气中。

④电热干燥 特大型砖坯可在砖坯两端粘贴金属箔通电干燥。利用220V交流电源,用变压器调节不同干燥阶段的电压,从而使干燥速率得到精确地控制。

此外,还有红外干燥,超声波干燥等方法。

2.5.3 干燥制度的确定

为了保证砖坯在干燥过程中不产生裂纹或变形,达到提高坯体强度的目的,必须建立严格的干燥制度。干燥制度是砖坯进行干燥时的条件总和。它包括干燥时间、进入和排出干燥介质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砖坯干燥前的水分和干燥终了后的水分等。

干燥时间的确定一般应考虑如下因素:物料的性质和结构,砖坯的形状和大小,坯体中的最初含水量和干燥后残余水分要求,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和流速以及在干燥器的结构等。

砖坯干燥残余水分根据下列因素确定:①砖坯的强度应满足运输装窑的要求;②满足烧成初期快速升温的要求;③制品的大小和厚度,通常形状复杂的大型和异型制品残余水分应低些;④不同类型的烧成窑有不同的要求。

残余水分过低是不必要的,因为要排出最后的一部分水分,在干燥器中进行不但是不经济的,而且过干的砖坯因脆性而给装窑和运输带来困难。干燥砖坯残余水分的含量一般为黏土制品:2.0%~1.0%;高铝制品:2.0%~1.0%;硅质制品:0.5%~1.0%;镁质制品:小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