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金融衍生工具

1.2.1 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与产生

1.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这里所说的基础产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作为金融衍生工具基础的变量则包括利率、汇率、各类价格指数甚至天气(温度)指数等。

在实践中,为了更好地确认衍生工具,各国及国际权威机构给衍生工具下了比较明确的定义。199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所发布的第133号会计准则——《衍生工具与避险业务会计准则》是首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文件,该准则将金融衍生工具划分为独立衍生工具和嵌入式衍生工具两大类,并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识别标准和计量依据,尤其是所谓“公允价值”的应用,对后来各类机构制定衍生工具计量标准具有重大影响。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第39号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均基本沿用了FASB133的衍生工具定义。

近年来,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崛起成为市场经济史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过去,通常把市场区分为商品(劳务)市场和金融市场,进而根据金融市场工具的期限特征把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衍生品的普及改变了整个市场结构:它们连接起传统的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并深刻地改变了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的截然划分;衍生品的期限可以从几天扩展至数十年,已经很难将其简单地归入货币市场或是资本市场;其杠杆交易特征撬动了巨大的交易量,它们无穷的派生能力使所有的现货交易都相形见绌;衍生工具最令人着迷的地方还在于其强大的构造特性,不但可以用衍生工具合成新的衍生品,还可以复制出几乎所有的基础产品,它们所具有的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已经改变了“基础产品决定衍生工具”的传统思维模式,使基础产品与衍生品之间的关系成为不折不扣的“鸡与蛋孰先孰后”的不解之谜。

2.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

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有金融创新的原因,也有金融风险的原因,还有金融竞争、金融中介等方面的因素。

(1)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具有金融创新典型的特征。就衍生工具中的金融期货、期权和互换而言,其创新动力主要基于降低交易成本和规避风险,这一动因亦充分体现在金融衍生品所具有的功能和特征当中。20世纪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连续出现危机并于1973年正式瓦解,与此同时,货币主义学说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说相继成为西方主要国家的主流学说。在它的影响下,以金融自由化为基调的金融创新浪潮席卷整个西方世界,发达国家相继放宽或取消了对利率的管制,放松了对金融机构及其业务的限制,导致金融市场波动频繁。为迎合市场的这一需求,作为新兴投资与风险管理工具的金融衍生品便应运而生。

(2)金融风险。20世纪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大多数国家转而采取不同程度的浮动汇率制度,西方主要国家间汇率变动频繁。为了保证资产价值不受难以预料的汇率变动的影响,许多公司和金融机构都想通过新的手段减少、规避汇率风险;投机者们则想通过对风险下赌注谋求巨额利润。人们要借助先进的技术,运用低成本、高效率、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实现自己的目标。

(3)金融竞争。在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和创新过程中,银行业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金融部门之间、金融部门与非金融部门之间以及本国金融业与进入本国市场的外国银行、证券、保险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寻求工具创新是保持并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身实力的有效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竞争对创新的刺激是具有普遍性的。

(4)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中扮演了推动者的角色。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不断发展,银行业务经营环境即银行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发展条件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商业银行利差日益缩小,反映在商业银行经营收益上,使传统借贷领域可提供的纯利的缩小;另一方面,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人和筹资人比以往更多地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银行可吸收的存款减少,同时,由于筹资人减少对银行的依赖,银行的贷款业务也在萎缩,传统业务的萎缩使得银行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此外,投资银行的发展也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投资银行是国际资本市场的主角,代表金融高科技和金融领域的知识经济,其天职就是创造能够促进市场流动性并且能够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