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独特地位,使它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发挥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领域的引领作用,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凝聚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引领社会风尚,激发活力,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旗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有利于形成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防止“西化”、“分化”,营造和谐国际环境的强大武器。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发挥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领域的引领作用,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必将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重大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根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长期探索和获得的新认识,在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制度内在要求的基础上,从精神、价值观层而提出的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战略任务。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不同的思想观念相互冲击碰撞,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社会思潮跌宕起伏,引人注目。在这种情况下,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党对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整合能力,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弘扬积极健康的道德风尚,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这关系着我们党完成执政使命的全局,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总的来说,在当前的思想领域,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巩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主流意识积极健康向上。但同时,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也时有所现,一些错误的、消极的、颓废的思想意识亦有所滋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然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主导力量。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区分各种思潮内容的优劣、真假、是非、美丑,支持正确和进步的,改造消极和落后的,抵制腐朽和有害的,从而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需要说明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在意识形态领域既要坚持一元主导统领,又要包容多样。一方面,如果没有包容多样,意识形态清一色,社会封闭僵化,一潭死水,就会丧失思想活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如果在思想领域没有一元主导的统领,意识形态必然陷入一片混乱,进而导致社会动荡。只有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和动员下,多元价值观才能得到合理的调适、引领和规范,人们的价值选择才不至于无所适从。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一元化必须与承认、尊重社会意识的多样化相统一。多样化的社会意识既可以在价值取向和社会功能上与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也可以促使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从社会实践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不断变革、创新,与时俱进,保持蓬勃的生机和青春的活力。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必须贯彻“双百”方针。贯彻“双百”方针,通过学术自由的展开来发展和繁荣学术,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可以保证学术研究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避免出现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混乱,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给人们以前进的方向和力量。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凝聚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引领社会风尚,激发活力,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旗帜

一个社会的精神旗帜是引领这个社会的所有成员奋然前行,为了理想而努力的指路灯塔。有了这面精神旗帜,整个社会才有目标和方向,才能将整个社会凝聚为一个合力,不断将社会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不断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靠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奋斗目标。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奋然前行的向导。一个民族没有目标,便没有明确的方向,也不会有高昂的斗志;一个社会没有理想,便只能是一盘散沙,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团结一致,凝聚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是克服任何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纽带和动力。这个共同理想,既体现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又体现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昭示了我们在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前景,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对培育文明的道德风尚起到引领作用。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是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认同的道德规范,就会失去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无法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也就无法实现社会和谐。当前我国社会面临重大转型,改革开放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道德领域和社会关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尽管我们在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要看到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奇、把低俗当时尚、把谬误当真理,理想动摇、道德滑坡、诚信缺失、法纪松弛、行为失范等现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有助于促进人际和谐,引导人们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引导人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总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适应了思想道德建设多层次的要求,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它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凝聚力量,激发活力。一个社会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需要树立社会广泛认同的精神旗帜。在当代中国,这面精神旗帜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凭借这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才能抵御外来入侵,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我们的祖先就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形成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64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优良传统。同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又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成为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凝聚力量、激发活力、成就伟业的精神支撑。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引领社会成员奋然前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导社会风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社会活力,树立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旗帜。

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有利于形成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存在矛盾和利益冲突的社会。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指出的,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矛盾的解决不仅需要相应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规范。

和谐文化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反对相互敌视、相互欺诈、相互对抗,形成人人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局面。建设和谐文化,形成和谐氛围,必将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各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为和谐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焦点则是利益。社会的和谐需要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协调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提供了原则的指导。以人为本则从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层面提供了处理和解决社会矛盾的价值依据,公平正义为处理和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了衡量标准,民主法治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才能保证社会的精神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保证和谐文化建设取得实际成效。和谐文化的建设必然以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为基础。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只有抓住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树立和谐的理念、培育和谐的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和谐的心态,消除和减少人民群众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其归属感和向心力,最大限度地增强社会共识和凝聚力,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防止“西化”、“分化”,营造和谐国际环境的强大武器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二者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政治及意识形态领域都是根本对立的,这就决定了两种制度的斗争不可避免。即便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较量和斗争依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将长期面对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特别是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打压和思想渗透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效防止西方国家“西化”、“分化”的图谋,赢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斗争胜利,成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为社会主义制度辩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天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起着“生命线”的作用。

从国际看,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表现在文化软实力之间的较量。为此,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推销、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有效应对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把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就国内看,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经济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困难和挑战。在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在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一些错误的、消极的、颓废的思想意识也有所滋长,甚至社会主义制度的正当合理性和优越性也受到一些人的质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弘扬积极健康的道德风尚,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遵循,有利于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有利于团结凝聚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参见刘云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008年4月9日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讨会上的讲话)。

总之,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筑牢防止“西化”、“分化”的意识形态防线,最终赢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斗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