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A.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B.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
B.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工人阶级本身
C.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是其先进性的根本前提
D.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5.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当时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
A.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
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6.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这一论述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
B.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D.首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7.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实现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
A.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B.使土地的城镇化先于人口的城镇化
C.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D.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8.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是
A.特别行政区的完全自治权
B.中央授权之外的剩余权力
C.特别行政区本身固有的权力
D.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权
9.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但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濒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
A.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
B.中国已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
C.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国家
D.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过时
10.毛泽东在谈到辛亥革命时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毛泽东这里所说的“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是指
A.没有推翻帝制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C.孙中山没有继续革命
D.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
11.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残酷的大屠杀。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改变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格局,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战使中国的先进分子
A.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
B.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
C.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
D.认识到必须优先改造国民性
12.1929年12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总结了红军创立以来的经验,通过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决议的中心思想是
A.中国共产党必须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
B.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C.在农村根据地广泛开展土地革命
D.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13.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希望广大留学人员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个人成功的果实之所以应该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是因为爱国主义是
A.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B.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直接条件
C.个人成功的根本保障
D.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14.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说明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
A.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
B.个体在社会中的影响
C.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贡献
D.个体从社会获得的满足程度
15.略。
16.略。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土壤的生成过程说明
A.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D.事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8.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A.精确把握事物的度
B.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
C.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D.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19.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
A.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
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C.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与其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
D.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20.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上述论断表明
A.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C.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干预也更加深入。其中,微观规制的类型主要有
A.公众生活规制
B.公共事业规制
C.社会经济规制
D.反托拉斯法
22.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在上海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当前,我们之所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强调重视人才、用好人才,是因为人才是
A.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B.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C.第一资源和国家战略资源
D.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因素
23.到2012年底,我国仍在耕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家庭约1.9亿户,所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92.5%;仍实行由集体统一经营的村、组约有2000个;已发展起农民专业合作社68.9万个,入社成员5300多万户;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0余万个,带动的农户约1.18亿户;约有2556万亩耕地由企业租赁经营。上述现象表明在我国农村
A.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多样化趋势
B.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已经发生变化
C.家庭承包经营仍然是最基本的经营形式
D.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承包权
24.与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比,十二届人代会在代表结构与组成上,呈现“两升一降”的变化: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提高了5.1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占代表总数的20.42%,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占代表总数的34.88%,降低了6.93个百分点。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有利于
A.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
B.调动基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C.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
D.更为充分地发挥全国人大的民意反映与监督职能
25.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为7.4%,其中第三季度增长为7.3%,创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总体上看,虽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变,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这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是经济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常态。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
A.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B.中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需求减弱
C.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D.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6.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B.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C.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D.集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27.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含义。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朝在战争中战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
A.中国海关的行政权落入外国人手中
B.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觉醒
C.台湾被日本侵占
D.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8.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38人。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五项协议。按照协议规定建立的政治体制,相当于英国、法国的议会制和内阁制,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而且国民党在政府中占着明显的优势。对政协的上述协议,共产党表示赞同并决心严格履行,这是因为它有利于
A.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和进步
B.打破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局面
C.改变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对比
D.保障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29.1979年,针对当时存在的是否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这种说法”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A.没有把毛泽东与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区分开
B.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区分开
C.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区分开
D.没有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分开
30.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这表明个人品德是
A.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及知、情、意、行的综合体现
B.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
C.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而成的一种特殊品性
D.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现象
31.1763年,老威廉·皮特在《论英国人个人居家安全的权利》的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这段话后来被浓缩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凸显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是
A.权力优先于权利
B.权力决定权利
C.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
D.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
32.略。
33.略。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1月21日)
材料2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5月26日等)
(1)联系自身实际,分析为什么“互联网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取决于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5分)
(2)怎样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与处理“蚂蚁”与“大象”的关系?(5分)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
摘编自光明网(2013年11月15日)、新华网(2014年11月21日)
(1)现阶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应坚持“让大猫小猫都有路走”?(6分)
(2)如何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分)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郭沫若《马克思进文庙》
(1)“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4分)
(2)如何理解孔子与马克思对话中谈到的他们之间思想上的“不同”与“一致”?(6分)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4日)
材料2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
(1)如何理解“法治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乎百姓福祉”?(6分)
(2)为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4分)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蒙哥马利之问”折射的是一些西方人内心深处的“国强必霸”逻辑。然而,这样的逻辑与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民族心理,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0年12月22日,2014年5月20日)
(1)毛泽东和蒙哥马利的“对话”反映了什么?(4分)
(2)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