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疾病是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演进的参与者之一,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疾病与人类社会如影随形,人类社会的发展为疾病的孕育、繁衍和扩散提供了条件。疾病的发展史既是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史,也是医学技术不断革新的发展史。然而,在很长时间内,历史学界较少关注疾病及其影响,疾病研究成为史学领域的“漏网之鱼”[1]。近几十年来,这一局面因历史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而大为改观。其中一个表现是,1960年代末环境史初露端倪后,环境史家把疾病这条“漏网之鱼”纳入史学研究范畴,从疾病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上的某些重大事件,探究疾病背后所折射出的人与疾病、自然的互动关系及影响。
疾病名目众多,有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之分。传染性疾病是通过各种病原体而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社会影响力,乃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无论过去与现在都在自然平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霍乱(cholera)作为传染病之一,在19世纪先后几次蹂躏五大洲的众多国家,并给各国带来了严重后果,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纪病”和“世界病”。加拿大内科医生罗伯特·纳尔逊(Robert Nelson,1794—1873)甚至认为霍乱是19世纪最重大的事件。[3]19世纪霍乱先后四次出现在英国,霍乱在英国的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微生物的自然史,依附于人体的一种病源史,或霍乱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播史[4],更是一部疾病与人、环境的相互作用史。霍乱使英国人在享受“世界工厂”荣耀的同时,不得不关注日趋严重的传染病频发、城市卫生糟糕、住房拥挤、供水不足和河流污染等问题。
本著作以19世纪英国的霍乱防治为研究对象,以工业革命为时代大背景,从环境史视角探究霍乱防治历程,重点分析从沿袭传染病防治传统——隔离病人到治理水污染的演变历程,意在探究霍乱与人、霍乱与社会、霍乱与水污染之间的内在关联。此个案分析既为我们深入理解传染病与人的互动提供一个视角,也为当今各国应对全球性传染病传播、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注释
[1]“漏网之鱼”这个提法出自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一书的台湾版译本,参见[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杨玉龄译,陈建仁审定,2页,台北,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需特别说明的是,大陆简体字译本将麦克尼尔的这一观点翻译为“尚未被历史学注目的人类历史中的新领域”,参见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余新忠、毕会成译,2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可见,台湾版更注重“意译”,大陆版更注重“直译”。如无明显译文差别,本著作将以大陆译本为主。)麦克尼尔的批评是指史学界对疾病的研究不够,并非指史学界对疾病没有研究。
[2][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余新忠、毕会成译,4页。
[3]Erin O'Connor,Raw Material:Producing Pathology in Victorian Culture,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2000,p.22.
[4]Christopher Hamlin,Cholera:The Biograph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