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党政机关公文用字规范
一、公文发文字号、序号标点须知
1.公文的发文字号问题。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发文机关标志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注;年份应该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如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需要注意的是,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的姓名处于同一行。
2.序号标点问题。
(1)“一”“二”“三”后面要用顿号。
(2)“第一”“第二”“首先”“其次”后面要用逗号。
(3)“1”“2”“3”和“A”“B”后面用齐线墨点,即实心小圆点。
(4)序号如果加括号,例如(1)(2)(3)(4),后面则不加逗号、顿号或齐线墨点,而且小括号也不能只用半边:1)2)3),必须全部括住才行。
3.标点符号使用中容易出错的几个问题。
(1)表示约数的两个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比如说:四五天、六七岁、三五成群。
(2)省略号后不能再使用点号。
(3)引号、书名号之间的顿号可用也可以不用,但是不论是否使用,整篇公文一定要统一。
(4)冒号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而数字中的比例号则居中(:),请注意二者之间的区别。
(5)破折号错用。凡是公文中使用破折号的应该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连线“——”不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短线“—”或两个短线“— —”表示。
(6)连接号。第一,词语之间,要用占一个字位置的短横。如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四个阶段。第二,表示数字范围的用波浪线,如100~150公斤。
4.结构层次的序号。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二、汉字排序问题
1.按汉字笔画多少排列先后。
2.笔画相同的汉字,按照第一笔的笔画排列先后。笔画顺序为:横(提)、竖(竖钩)、撇(横撇、竖撇)、点(捺)、折。
三、公文中数字的用法
1.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统计表中的各类数值;代号、代码和序号。
2.应该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分、秒;引文标注;非物理量。
3.必须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第一,定型的词,如一律,不能写成1律;第二,词组,如星期五,不能写作星期5;第三,成语,如三心四意,不能写作3心4意;第四,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如三五天,不能写作35天;第五,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如一百几十次,不能写作100几十次;第六,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必须使用汉字,如秦文公四十四年。
4.应该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第一,缩略语,如十六届四中全会,不能写作16届4中全会;第二,惯用语,如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能写作不管3721;第三,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如白发三千丈,不能写作白发3000丈;第四,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如甲申年三月初九。第五,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如“一·二八”事变不能写作“1·28”事变。
5.关于公文发文日期中“○”的使用问题。年份通常是不能缩写的,如2010年不应简写作“一○年”或“10年”。年份如果用中文形式表示,如“二○○七年十月”,则中间的“○”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的长“0”或英语全角字符“O”,而应该用圆“○”。年份如果用阿拉伯数字形式表示,则中间应该用长“0”表示,如“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