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社会工作硕士《437社会工作实务》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437社会工作实务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

1.简述社区工作中关系建立的技巧有哪些?

答:(1)与群众初步接触的技巧

对于第一次接触的居民,首先是设法建立信任关系和引起谈话兴趣,所以要分层次地展开:

介绍自己:工作者要准备一两段开场白,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对象,采取不同的自我介绍方式。

展开话题:在获得对方接纳或不拒绝的情况下,工作者要抓住时机,继续交谈使内容逐步转向正题。注意避开一些敏感的话题,从普通、容易回答的问题提问,话题要从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一般再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也可运用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来展开话题。

维持谈话:为了减少访问对象的疑虑并使其精神放松,应尽早根据谈话的目标,继续谈话。此时谈话的方式也从封闭式转为开放式的,尽可能地摸索居民的真实感受。工作者要用心聆听,积极、主动地了解和理解、提问、测试对象,体谅、周到地关心访问对象本人及其家庭情况,令其感受到温暖。

初次接触不要太长,除非他有特殊的个人问题需要及时和深入了解,临别留下进一步联系的方式,鼓励他们主动联络工作者。

(2)与服务对象谈话的技巧

选择访问的时间。目的不同,对象不同,选择的时间也应有所区别。

准备话题,引导访问的开始。如提前了解访问对象的需要。可直接谈论对方的兴趣或展现工作者的吸引力,促使其继续对工作者发生兴趣。

在谈话过程中要积极倾听,运用同理等技巧增强谈话的有效性。

(3)社区关系联络,建立形象的技巧

工作者可以通过拜访社区的重要人物与社区机构人员,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进行宣传

通过举办社区活动,与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吸引社区居民,建立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

(4)处理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政治团体的关系的技巧

了解这些组织的目的、任务、结构,组织文化的表现和特点。

注意关注组织内有影响的人士,表面人物与真正有影响力的人是有分别的,要取得组织内有影响力的人员的信任。

注意组织内的成员执行任务的表现、价值观和性格,通过观察找到哪些是工作者要接触、交往的成员。

应为各部门、组织机构建立档案。

2.简述小组工作互动模式的主要特点。

答:(1)它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

(2)互动模式既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要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

(3)小组被看作是一个互助的系统,在小组中成员依靠其他成员作为自己解决问题、实现自己潜能和建立信心的资源。

(4)工作者的角色是小组成员之间和小组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者,他不去设计方案,不直接控制小组,而是提供信息引导小组自主发展,帮助组员协商以使问题迅速解决。工作者的形象是“调解者”、“使能者”,工作者是“工作者与案主体系”的一部分,既被影响,也能影响他人。

3.在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研究中,定性研究的难点有哪些?

答:定性研究在自然环境中,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以及和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工作研究的时候,可能面临以下难点:

(1)研究者方面:

研究者进入弱势群体生活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研究时,因为研究者是作为外来者进入这个群体,所以研究者的身份可能比较容易被识破,从而影响研究的真实性。

弱势群体生活方式可能与研究者本身原来的生活差别很大,研究者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生活,甚至很难坚持或者难以理解被研究者的一些行为,也就会影响研究者细致深入的研究。

本身弱势群体中可能面临很多的敏感问题,研究者可能存在很多的顾虑,从而影响研究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被研究者方面:

弱势群体在参与研究的时候可能会存在说谎、故意夸大事实以博得同情或者关注的情况。

群体中可能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对群体进行定性研究,可能只能对于典型个案进行深入分析,不利于全面掌握和分析情况。

4.完整的社会研究包括哪些环节?

答:(1)选择问题阶段

从程序上看,选择研究问题是一项社会研究活动的起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第一步。研究问题一旦确定,整个研究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也就随之确定。选题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取研究主题,即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领域中,根据研究者的兴趣、需要与动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即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集中研究的焦点,将最初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领域或研究现象具体化、精确化,将其转化为既有价值又有新意,同时还切实可行的研究问题。

(2)研究设计阶段

涉及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从研究目的、研究的用途、研究方式、分析单位,直到具体的研究方案。

(3)研究的实施阶段

就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研究者往往要深入实地,要接触被研究者;或者要设计出实验环境,实施实验刺激和测量;或者要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

(4)资料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既有对原始数据资料的清理、转换和录入计算机等工作,也有对原始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等的整理、分类和加工工作;既有对数据资料进行的各种定量分析,也有对定性资料进行的综合、归纳和解读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也可以说是对整个社会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从研究的目的、方式,到资料的收集、分析的方法,再到研究得出的结论、研究成果的质量,都要在研究报告中进行总结和反映。

5.简述个案会谈的技巧有哪些?

答:(1)沟通技巧

所谓沟通即是在人们之间传递信息,它发生在一方向另一方发送信息时。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工作者无时不与案主沟通,这需要熟练掌握沟通技巧,比如同感、。

(2)关系技巧

关系是社会个案工作助人的核心要义,如果工作者不能同案主建立起信任关系,就不可能帮助他。与案主建立和保持好的工作关系也需要技巧。它包括真诚和有同理心地回应的技巧,表现温暖和关怀的技巧,及表明尊重案主的技巧。

(3)过程技巧

社会个案工作者是通过一个过程去帮助案主成长和改变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社会工作者有不同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

接案和约定技巧。它包括同案主建立和保持工作关系的技巧,帮助案主和工作者对各自的角色有一个现实性理解的技巧,也包括培养案主对助人过程有一个初步承诺的技巧。

评估技巧。它是指在会谈过程中收集与案主情境相关的资料,以便能实际地理解案主的问题和需要的技巧。

签订契约技巧。这是指同案主订立工作的目标,并有能力清楚说出工作者和案主的责任的技巧。

介入技巧。介入需要广泛的技巧,它包括执行、介入计划并协助案主达到目标的技巧。

检讨及终结技巧。它包括定期进行回顾和修订介入计划,以便客观地检讨其是否有效的技巧,及有计划地结束关系以帮助案主独立的技巧。

6.简述互助性小组与成长性小组的异同。

答:(1)相同点

都是通过小组成员与工作员、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达到小组的目标。

都是通过各种具有目的性的小组活动、小组分享方式来开展小组工作。

小组过程中都要制订小组规范,都要按照小组工作的流程开展工作。

(2)不同点

小组目标不同,互助性小组的目标是希望运用小组的方法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重建社会资本,达到自助互助的目的;而成长性小组的目标则是希望组员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或者行为等方面获得成长。

小组组员构成不同,互助性小组的成员是由于缺乏资源而面临共同问题或者困难的人组成的,通常都是弱势群体;而成长性小组则是由自身需要在行为、情绪等方面得到提高的人构成。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什么是尊重?请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阐述尊重在社会工作中的具体内涵。

答:(1)微观层面:对案主的尊重

尊重案主作为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让案主受到尊敬和得到周到的对待。

让案主参与影响自身的决策。

创造条件让案主自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天赋。

尊重案主自决,相信案主拥有自我决定和作出选择的能力。

对待案主,要有非批判的态度、积极接纳案主。

(2)中观层面:对机构的尊重

对同事的尊重

社会工作者应该以尊重、礼貌、公平和充分信任的方式来对待同事;社会工作者有责任用全部的专业知识来处理同事的当事人。

对机构的尊重

对自己工作的机构,工作者要尊重机构的价值理念,对机构的服务对象和机构的服务要遵守保密原则。

(3)宏观层面:对社会的尊重

对待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社会工作者要更加具有同理心,不仅关注自己的案主的个人生活,还要积极关注相关群体的境况,并且进行积极地社会倡导和社会参与,引起对该群体的社会关注,为这些弱势群体争取更多地资源,同时也是工作者对自己社会责任的践行。

对待社会问题,工作者要积极探究其发生的原因,并且通过自己的经验将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等反馈给政策制定者,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这不仅是对待社会问题的一种积极态度,也是对待社会的更高层次的接纳和尊重。尊重并不是一味的接受,也寻求积极地改变。

2.结合社会研究中具体案例,谈谈你对“价值中立”原则的理解。

答:(1)韦伯所说的“价值中立”是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探索和解释过程中,只陈述事实,而摈弃价值判断和个人的好恶,采取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因而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只管真假,而与对错、好恶无关。

(2)“价值中立”原则是社会科学领域需要遵从或者提倡的原则。社会科学是指对事实的思维整理。简单地说,就是注重事实与逻辑、力求客观的科学精神或者科学方法。社会科学的边界是事实,在事实领域我们可以保持价值中立原则,只要对事实进行说明和整理即可,而不需要越界诉诸于情感进行价值判断。打个比方,当你面对一块石头时,说“这是一块石头”是社会科学干的事情,仅仅是一种事实判断;而当你说“这是一块好石头”时,这就进入社会政策领域的边界,是一种价值判断。

(3)在社会研究中,比如我们对于中国人民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可能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那么我们收集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就仅仅是我们对于社会事实的陈述,比如我们得出结论人均收入、各个省份的人均收入等,这些都是对于事实的陈述,但是我们不评价这个收入是高还是低。

3.你是一位学校社会工作者,正在开展个案辅导工作。高三(1)班的小强告诉你说他过几天就要离开学校去南方打工了。小强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人也很勤奋,如果半年后参加高考的话,估计能考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是,为了给妈妈治病,小强不得不中断自己的学业出去打工。老师和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觉得十分惋惜,纷纷劝他坚持完成高考。依据社会工作的案主自决原则,你觉得应该如何帮助小强?

答:作为社会工作者,在为案主服务的过程中,我不仅要坚持案主自决的原则,我更要帮助案主,保证案主是在了解足够充足的信息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以免案主信息缺失不全导致错误决定。

(1)我会和案主一起对于“继续读书还是去南方打工”这件事情进行讨论,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不会帮助案主做出决定或者说服案主做出哪种决定,我要做的就是提供全面的信息,以便案主更好地进行判断和选择。

(2)我会准备好纸张和笔,然后和案主一起就“继续读书”和“去南方打工”这两个选择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每一种选择各自具有的对于案主本人和案主家庭的效益(优势)和风险(弱势),并且让案主在纸张上进行记录。

(3)然后,和案主一起讨论这些风险和优势,并且及时的帮助案主进行澄清和解释,让案主充分了解每一种选择的优势和劣势,在案主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在让案主自己决定如何选择。

(4)然后,工作者可以和案主对于这两种选择中面临的劣势进行讨论和分析,看看是否存在解决或者缓解的措施,这个时候工作者要积极地链接可能的资源、寻找可能的资源帮助案主。这一步是要让案主更加充分的了解周围可能运用的资源。

(4)工作者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只是帮助案主充分的分析这两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全面的收集信息。让案主在充分的了解情况下进行决定,一旦案主最终做了决定,工作者要给予积极地支持,比如帮助案主寻找和链接资源,以便案主以后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