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农学门类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血液循环

4.1 考点归纳

一、心脏生理

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1)心肌细胞的分类

根据有无自动节律性划分为工作(收缩)细胞和自律细胞;

根据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特征划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2)心室肌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静息电位

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90mV,形成的机制与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相同。

动作电位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为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或5个时期。

a.去极化过程(0期去极化)

心室肌细胞受到阈上刺激而产生兴奋,膜内电位由-90mV去极化到阈电位-70mV时,膜的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膜电位迅速上升到+30mV左右,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b.复极化过程

心室肌细胞复极化过程比较缓慢,包括4个时期:

第一,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

膜内电位从+30mV迅速下降到0mV左右,主要是由K外流导致的。0期和1期形成动作电位的锋电位。历时10ms。

第二,2期(平台期)

复极达到0mV左右后,复极化变得非常缓慢,基本停滞于0mV,历时100-150ms,这是心室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原因,也是心室肌动作电位区别于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显著特征。2期形成是由于同时存在外向电流(K外流)和内向电流(主要是Ca内流)。

第三,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

膜内电位由0mV较快地下降到-90mV,完成整个复极化过程。形成机理为Ca内流停止,而K迅速外流,导致细胞膜内电位迅速下降。

第四,4期(静息期)

细胞膜内电位稳定在-90mV,虽然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但离子分布尚未恢复。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泵的主动转运,排出内流的Na和Ca,摄回外流的K

(3)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心脏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不同类型自律性细胞4期去极化的速度和机制不同。

快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形成机制

浦肯野细胞属于快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同心室肌工作细胞的动作电位相似,最大的区别是浦肯野细胞4期有自动去极化现象(由于外向K电流的逐渐减弱和内向Na电流逐渐增强所致)。

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形成机制

窦房结细胞属于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0期去极化幅度低,时程长,没有明显的1、2期,只有0、3、4期。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于浦肯野细胞。最大复极电位为-70mV,在此电位下,Na通道已失活,所以当4期自动去极化达-40mV阈电位水平时,激活了膜上的慢钙离子通道,引起Ca2缓慢而小量的内流,导致0期去极化过程;复极化3期是因Ca2内流逐渐减少,K外流增加,膜电位逐渐复极达到最大复极电位,进入4期并出现了自动去极化现象。

(3)心电图

心电图是指由心电图机将记录电极安放在肢体或躯体体表的特定部位记录到的每个心动周期心脏不同部位心电变化的波形。正常心电图由P波、QRS波群和T波组成。它反映了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是整个心脏在心动周期中各心肌细胞活动的综合向量变化。

表4-1

HWOCRTEMP_ROC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