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吉林省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1.“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战略布局,奏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劲旋律。“四个全面”是指(  )。[2015年真题]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对外开放,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全面治理环境

C.全面建设文化强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治理环境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全面从严治党

【答案】A

【解析】2014年11月,习近平在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为“四个全面”,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2.孟子曰:“夫物这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会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其哲学寓意是(   )。[2015年真题]

A.事物这间或事物内部普遍存在矛盾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

C.内部矛盾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个侧面各有特点

【答案】D

【解析】“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是指天下万物没有同样的,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客观存在的。孟子指出,物品的价值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甚至相差千倍、万倍。倘若你将它们等同看待,就是扰乱天下。孟子的这段话强调了事物的差异性,即矛盾特殊性。

3.农民说,幸福就是庄稼收成好,收入增加;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把公司做一个世界品牌;教师认为,培养出优秀学生就是最幸福的事。可见对幸福的诠释不同,这说明(  )。[2015年真题]

A.价值判断依据事实,具有真理性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历史性

C.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

D.价值判断没有规律,具有盲目性

【答案】C

【解析】价值判断是指某一特定的客体对特定的主体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本题中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各不相同,各自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了价值判断的主观性。

4.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从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汲取灵感,凭借优良的制作技术和丰富的视觉效果,塑造了与传统《西游记》完全不同的全新人物形象,它昭示了一条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国产动画电影发展道路,是一部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整合中国与国外动画资源,具备世界眼光的影片。其创作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2015年真题]

A.事物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对规律的认识与改造是其成功的源泉

C.创造性思维是其成功的源泉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答案】D

【解析】《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人物还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原型,但对他们的形象进行了再塑造,符合“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发展观。同时,《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人物形象是对《西游记》发展,两者又是存在联系的,因此答案选D。

5.“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囊括了人的地位、财富、尊严、人格等内涵,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外观表征,代表着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尽管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们重“面子”的观念依旧存在。

这说明(  )。[2014年真题]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物质是运动的,同时又是相对静止的

C.意识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

【答案】D

【解析】社会意识能够反映社会存在,但在一定程度上,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非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等。“面子”一词包含了地位、财富、尊严、人格等,是他人、社会对自身的综合评价。在时代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重“面子”观念依旧存在,表明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与社会存在的不完全同步性,即具有相对独立性。

6.最近,“鬼魂探测器”手机软件十分流行,据陈可以探测出“鬼魂”,小高安装了这款软件,探测时手机上出现了“鬼魂”的轮廓并伴有恐怖的声音,小高吓得一夜没睡。后来软件开发者说,这只是个娱乐程序,“鬼魂”形象是事先安装在软件中的。这件事说明(  )。[2014年真题]

A.“鬼魂”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认识的影响

B.“鬼魂”并不存在,但可以创造出来

C.所谓的“鬼魂”只不过是植入人脑中的观念性的东西

D.人脑对“鬼魂”是根本不可认识的

【答案】C

【解析】对于“鬼魂”的形成,已有很多的科学解释,人的大脑时刻在虚构各种情景,主要是潜意识活动,当遇到现实中近似的情景时,就会与记忆中以前大脑虚构的情景相呼应,加上心理强化的作用,就会形成所谓的“鬼魂”。所谓的“鬼魂”只不过是植入人脑中的观念性的东西。

7.传说大禹治水时,左手执“准绳”,右手拿“规矩”;“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此数所由生也”。

这个传说说明(  )。[2013年真题]

A.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D.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

【答案】A

【解析】“此数”指的是数学中的勾股定理,这种关系是在大禹治水时发现的。勾股定理的发现是一种在治水这一实践中的认识,体现了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8.当前,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正在迈向汽车社会。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酒驾等。从唯物史观看,“汽车道德”的出现体现了(  )。[2012年真题]

A.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C

【解析】C项正确,“汽车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它的出现是由汽车社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A项错误,不属于唯物史观。BD两项错误,说的是社会意识的作用,与题意不符。

9.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制为(   )。[2011年真题]

A.地域代表制

B.职业代表制

C.地域代表制为主与职业代表制相结合

D.职业代表制为主与地域代表制相结合

【答案】C

【解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制是地域代表制和职业代表制(军队)相结合,以地域代表制为主。

10.突发公共事件按照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预警级别分为四级,依次(  )。[2010年真题]

A.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B.用黄色、蓝色、橙色、红色表示

C.用黄色、橙色、蓝色、红色表示

D.用蓝色、橙色、红色、黄色表示

【答案】A

【解析】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按照严重性与紧急程序,分为特别严重(级)、严重(级)、较重(级)和一般(IV级)四个预警级别,并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1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坚决执行的态度。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是(  )。

A.理论推断

B.社会实践

C.主观愿望

D.真诚信仰

【答案】B

【解析】信念属于认识范畴,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应该是社会实践。因此答案选B。

12.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我们对太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这说明(  )。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

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A.

B.

C.

D.

【答案】B

【解析】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实践活动(“神舟”号系列、“天官一号”对太空的探索)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太空的也会不断发展,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实践锻炼并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错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受技术手段制约,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错误,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3.“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  )。

A.对立统一的关系

B.质量互变的关系

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答案】A

【解析】“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是指湍急的河流下,必有深潭;高高的山岭下,必有深谷,“激湍”与“深潭”相对,“高丘”和“浚谷”相对,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因此答案选A。

14.“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说明(  )。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C.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答案】C

【解析】由“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知,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如生产关系、性爱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等等。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句话体现出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有两种属性,即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只有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因此答案选C。

15.毛泽东曾引用《庄子·天下篇》中的“飞鸟之影,未尝动也”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即(  )。

A.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B.物质世界是没有静止的绝对运动

C.静止是无条件的,运动是有条件的

D.运动是必然的,静止是偶然的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毛泽东在引用《庄子·天下篇》中的“飞鸟之影,未尝动也”时,曾进一步解释说,世界上的事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B项错误,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即运动和静止具有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辩证关系。C项错误,运动是绝对的,其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的,其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D项错误,运动和静止并不是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16.鲁迅曾说:“农家的孩子早识犁,兵家的孩子舞刀枪,秀才的孩子弄文墨。”这句话强调的是(  )。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答案】B

【解析】“农家识犁”、“兵家舞刀枪”、“秀才弄文墨”说明接触多的是什么,学会的就是什么。强调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因此答案选B。